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陰山高闕與陽山高闕辨析——並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走向以及長城之起源諸問題

时间:2009-7-24 13:55:51  来源:不详
祖望等人的見解,來充分瞭解他們的論證過程和依據。
  全祖望的論述,見於所著《漢書地理志稽疑》:

  《匈奴傳》趙有雁門、代郡、雲中三郡以備胡,而九原特雲中北界,未置郡也。始皇三十三年以前,其於邊郡,多仍前之舊,不聞增設。三十三年,蒙恬辟河南地四十餘縣,置九原。何以知之?徐廣所謂“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者,劉昭以爲俱屬九原之安陽,則九原統屬河南四十四縣可知矣。不然,不應以四十四縣之多而不置郡也。然則,九原不當在始皇二十六年所並三十六郡之內。[23]

 全氏以爲,秦始皇三十三年在“河南地”新設立的四十四個縣,都應歸屬于秦九原郡統轄。因而,此四十四縣設立之日,即應爲九原郡初建之時。然而,秦始皇三十三年在“河南地”新增設的這四十四個縣,既非僅局限于秦九原郡一隅之地,也不是統屬於其他某一郡同一郡內,這一點下文還要具體論述。
  全祖望以上論述,唯一的史料依據,是“徐廣所謂‘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者,劉昭以爲俱屬九原之安陽”。全氏以爲,依此,“九原統屬河南四十四縣可知”。全祖望所引據劉昭的說法,系蕭梁劉昭注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語。《續漢書·郡國志》五原郡西安陽縣下,司馬彪自注,謂“北有陰山”,劉昭注云: 

  徐廣曰:“陰山在河南,陽山在河北。”《史記》曰:“蒙恬築長城臨洮,延袤萬餘里,度河據陽山。”[24]

 推本溯源,全祖望從上述史料中解讀出的“劉昭以爲(陰山、陽山)俱屬九原之安陽”的看法,實際上是本自元人胡三省的《通鑒》注文。蓋胡氏早已以爲,“劉昭曰(陰山、陽山)二山皆屬五原郡西安陽縣”[25]。可是,稍一閱讀上引劉昭注文,即可知劉昭在這裏根本沒有談及陰山、陽山在行政區上究竟何所統屬的問題,不過是爲司馬彪西安陽縣北有陰山的記述,添注一些關於陰山、陽山的相關記載而已。這本是古人注書的行文慣例,不能由此引申出西安陽縣統轄陽山及其附近區域的結論。所以,全祖望關於九原郡始置年代的結論,恐怕是站不住腳的。
  與全祖望相同,王國維也認爲,秦始皇三十三年新設“河南地”四十四縣時,應同時設立九原郡來管轄這些縣。王國維對此沒有提出什麽史料依據,只是以地望相比擬,推測此四十四縣,應當設在秦九原郡一帶。這種推測,本來很不合理,容下文再予論證。惟王氏除此之外,復又提出以九原郡名始見於史籍的時間,來證實全祖望的始皇三十三年始置說。王國維云:

  (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爲桂林、象郡、南海。又前年使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是年,又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爲三十四縣〔《匈奴列傳》作“四十四縣”〕。此三十四縣者,優足以置一大郡。以地理准之,實即九原郡之地。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自是九原之名始見於史。故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歸巡北邊,自上郡入;至三十七年始皇崩于沙丘,其喪乃從井陘抵九原,從直道至咸陽,明始皇三十二年以前,未有九原郡也。[26]

 依上文所述,所謂“九原之名始見於史”的時間,是否確實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之後,乃是王國維的結論能否成立的關鍵因素。
  今案在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河南地”之前,上郡固然爲與匈奴等諸胡人相鄰接的邊郡,雖然在它的北面,至少還有雲中郡遮擋。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上郡西北方爲秦朝邊防前線的事實。同理,即使在雲中郡西側另設有九原一郡,仍然不能對上郡的邊郡地位,構成絲毫影響。所以,秦始皇巡遊北邊,回歸都城咸陽,依然可以“從上郡入”[27],史籍中這條記載,並不能說明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時尚未設置九原郡。
  如前文所述,《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二十六年,攘地西至雲中、九原。史念海就此論述說,《史記·趙世家》下文尚記載,趙武靈王於翌年“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28],同樣是以“九原”與“雲中”相並列。因此,這裏所說的“九原”,就應當是與雲中並列的郡名,“九原固已置郡,與雲中同”[29]。
  繼史念海之後,復有署名陳倉者,撰文補充論證這一問題,指出:“九原與雲中並述,非僅見於《史記·趙世家》,《戰國策》及《史記》列傳中亦時或見之。”[30]陳氏所舉例證如《戰國策》載蘇秦說燕文侯語云:

  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且夫秦之攻燕也,逾雲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埊踵道數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31]

 陳氏文中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