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陰山高闕與陽山高闕辨析——並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走向以及長城之起源諸問題

时间:2009-7-24 13:55:51  来源:不详
而言。蓋由所轄縣位置可知,五原郡西南大致以黃河北河與南河交匯處的轉曲河道爲界[61],所謂“五原河曲”,即指此處。趙武侯即趙武靈王,《虞氏記》謂其所築長城,起自五原河曲而“東至陰山”,應當是指離開黃河岸邊的河谷地帶之後,長城東抵陰山,依山勢向東北延伸,即與《史記·匈奴列傳》所云“並陰山下”語義相同。
  順依陰山山勢延伸的趙武靈王長城,在北魏時還存留有非常明顯的遺迹,酈道元本人便有機會親身考察了這段長城。在今呼和浩特以北的大青山間,古代有一條著名的南北交通谷道,名爲白道[62]。《水經·河水注》在荒幹水(芒幹水)下記曰:

  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縈帶長城,背山面澤,謂之白道城。自城北出,有高阪謂之白道嶺。沿路惟土穴出泉,挹之不窮。余每讀《琴操》,見《琴慎相和雅歌錄》云:“飲馬長城窟。”及其跋陟斯途,遠懷古事,始知信矣,非虛言也。顧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頹基焉,沿溪亙嶺,東西無極。疑趙武靈王之所築也。[63]

儘管酈道元行文審慎,使用的是疑似之辭,但與他在《水經注》中所記載的陰山位置相印證,這段長城遺迹,無疑就是趙武靈王所修“並陰山下”的長城。
  依傍陰山的趙武靈王長城,至今仍殘留有許多遺迹。現代科學考察的系統記錄,始見於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在1979年刊佈的《內蒙古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一文[64],惟敍述過於簡略。1980年,供職於此內蒙古文物工作隊的蓋山林和陸思賢,又發表《內蒙古境內戰國秦漢長城遺迹》一文,記述了具體的考察內容[65]。蓋山林、陸思賢二人隨即又發表《陰山南麓的趙長城》一文,專門記述趙陰山長城遺迹[66]。迨至1986年,何清谷發表《高闕地望考》時,也隨文公佈了他結合高闕地望研究所做的考察結果。後來李逸友撰《中國北方長城考述》一文,對相關長城遺迹,又有更爲系統的論述[67]。綜合這些考察結果,可以明確,沿今烏拉前山和大青山南坡,或在半山腰,或在山腳下,總體上是在陰山山脊之下而更靠近山麓的位置上,分佈著一道以夯土累築爲主的古長城遺迹,正與《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長城“並陰山下”的記載相吻合;結合相關文物和上述歷史記載,完全可以肯定,這就是戰國趙武靈王長城的遺存[68]。這也是嚴賓、何清谷、沈長雲、鮑桐和李逸友諸人共同的看法[69]。
  趙武靈王長城所在的位置既已確定,那麽這道由東向西“並陰山下,至高闕爲塞”之長城上的高闕,就不應是狼山上的石蘭計山口,而只能是在這道長城西端的烏拉前山上。因爲在這裏同樣存在狼山上那種狀若門闕的谷口,可以辟爲山間隘道。何清谷考察並分析烏拉前山西端各個部位的地理形勢,推測烏拉特前旗宿荄鄉張連喜店附近的大溝口,很可能就是戰國高闕的所在地。儘管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歷史地理學和考古學調查來加以確認[70],但趙長城高闕大致位於這一地帶,應當沒有什麽疑問。與此相應,戰國趙九原郡在它的西北面,也只能是以陰山長城爲界。

四、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的構成與走向

  趙國陰山長城上的高闕,其交通和防禦作用,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由秦朝西北邊界的改變而引起的。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並天下,“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71]。關於秦始皇初置之三十六郡,劉宋裴駰在《史記集解》中本有系統的闡釋[72]。可是,自清代乾嘉以來,學者們卻往往捨棄裴駰舊說而另求新解,結果言人人殊,聚訟紛紜,莫衷一是;而新近發現的湖南里耶秦簡和張家山漢簡,于秦郡中復增出人所未聞之洞庭、蒼梧兩郡[73],使這一問題的討論,變得愈加撲朔迷離。蓋郡縣設置,恒出於動態的變化過程之中,史闕有間,其逐年變化之檔案既不可得,若強據史籍中不相關聯的隻言片語,以求取秦始皇初分三十六郡的本來面目,可能反不如信從古人舊注爲妥。
  古人注書,系依據現成資料以事疏說。裴駰作《史記集解》時,還能夠看到許多後來失傳的《史記》、《漢書》古注,其中也包括像應劭《漢書集解音義》、服虔《漢書音訓》這類東漢人的注解。所以,他應當有系統的資料依據。估計裴駰不大可能像現在做考據文章一樣,現來一一考訂這些秦郡的名目。按照裴駰的注釋,始皇二十六年時劃分的天下三十六郡,包括有九原郡在內;而秦九原郡乃是沿承前文所論趙九原郡而來,這一點固不待煩言[74]。
  如上所述,趙武靈王長城既在陰山南側,則趙九原郡之西北轄界,便不得北越出於陰山之外。而秦朝既據有趙國九原郡舊地,趙武靈王所築的長城,便隨之成爲秦朝的西北邊防設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