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
中国通史编著百年回顾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
乡村危机与近代百年中国
百年接力留学潮
近百年来魏晋至隋地方行
近百年来汉代财政管理研
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
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
最新热门    
 
百年世事不胜悲

时间:2009-7-24 13:57:31  来源:不详

1644年3月19日,晨光微曦,京城内外火光烛天,煤山(今景山公园内)左侧歪歪扭扭的古槐树(一说海棠树)上,静悄悄地悬着从皇宫走来的一对主奴。崇祯披发跣足自绝的情景,正象他遗书所说的,是要向世人宣告:大三百年江山金瓯坠地,寿终而未能正寝。

冰山化于一旦,寒冻层积则已年长月久。一代新朝气象总似昙花,宿命般地迟早要走向衰微。早在嘉靖、万历花团锦簇的年月里,洞察世情而深陷于忧患的文化孤独者,心中已萌生一种难以言传的苦涩,敏感到末世将临。万历三十四年,汤显祖在答邹标的书信中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治世人多于事,否则事多于人。世际竟未知何如也。”乱世二字几欲脱口而出,而“事多于人”四字深可玩味。凡乱世总起于道德沦丧,人心险恶,事端不已,怨仇相报。明亡的祸根,少说也在四、五十年前就种下了,甚至可远溯至百年之前。不待义军蜂起、兵入关,它已然在人与人无尽的内耗中将生命力厮杀殆尽。文震孟之子文秉事后曾感慨道:“天乎,人乎,岂气运使然乎?”在中国,“气运”(或者叫“气数”)这个东西十分玄乎,却往往可以从诸多征兆里意会到一点。

友人赠我台湾林佩芬所写的“小说历史”《天问——明末春秋》。读后却勾起了我对明亡的许多感慨。乱世,正是乱世,人性所有侧面唯有此时才会奇异地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就一幅难得的中国世态百像图。对此景象,史家一向感叹的是世道,而无端地将人性扭曲的感慨甩给小说家,若长此以往,怪不得要发生史学“社会认同危机”。

明清之际的王朝鼎革,比较起以往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有更重的悲剧情味。明的覆亡,究竟是谁之过?崇祯死前说道:“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不管崇祯有多少难言的苦衷,作君主的不自我认错,尽诿过于人,祗能供人耻笑。到后来,亡于门户、亡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