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
最新热门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考

时间:2009-7-24 13:57:37  来源:不详
社会制度的变化是进步还是倒退,最基本的标准是看其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或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以此为标准,不能不得出两点基本的结论:第一,由于叶利钦时期社会变革付出的代价极其惨烈,这种变革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第二,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政治成果并没有有效地促进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反,频繁的政治斗争对社会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对比苏联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叶利钦时代的"功劳"不在于它取得了多少成绩,而在于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现在国家绝大多数居民在同等程度上消极评价旧的"极权"现实和新的"民主"现实。但是,在对这两者进行必择其一的选择时,无疑偏重于后者。" [4] 这里不是说新的民主制取得了多少进步,或者现实有多么美好,对"极权"与"民主"的评价是同等消极的,这只说明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愿意回到在他们看来是没有出路的过去,仅此而已。然而,在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现时代,一个国家耗费近十年的时间纠缠于政治斗争,而任凭经济长期衰退,就算它取得了某些政治变革成果(如民主化的加强),这些成果又
有多少意义?
  俄罗斯以一种激进的、革命的方式破坏了僵化的苏维埃制度,试图按照西方的范式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制度,这种建设过程至今远未完结。也就是说,俄罗斯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破坏旧制度的任务,然而建立新制度的历程却异常艰难和漫长。在这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中社会付出了经济下滑、国力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惨重代价。对于普遍贫困的俄罗斯人民来说,他们享受到的“民主成果”是否过于“奢侈”?
  更可悲的是,俄罗斯耗费十年时间取得的民主成果实际上是很有限的,现实的情况是:俄罗斯建立的是大权独揽的“总统集权制”,议会权力相对很小,无法形成真正的权力制衡;司法权从属于执行权力,其独立性受到严重干扰;舆论工具被权力和金钱所操纵;党派利益、集团利益至上严重干扰了决策的科学化;国家的政治进程和经济活动实际上控制在一小撮人手中;权力与金钱的交换、腐败和利益的私相授受仍是社会普遍现象。这一切都说明,在一个既没有民主经济基础,也没有民主文化传统的国度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真正健全的民主制。
  激进的政治经济变革造成社会结构剧烈而巨大的变化,相当多的居民沦为赤贫阶层,成为政府政策的受害者,成为反对派的社会基础。而靠政权扶持、培育起来的私有者阶层从整体上说又十分软弱、自私、贪婪,难以承担支撑国家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政治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叶利钦时期政治斗争无休无止的原因之所在。这种政治斗争与其说是民主的反映,不如说是社会分裂的表现。
  总之,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之一。

  二 关于俄罗斯发展道路

  上述基本评价一旦成立,下面的问题便接踵而至:既然十年来俄罗斯国家和民族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那么,它所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社会转轨道路?它为何选择这样的发展道路?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何在?
  概括地说,俄罗斯走的是一条以政治为中心、政治改革优先的发展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俄罗斯“民主派”是在苏联剧变和解体过程中经过激烈政治斗争执掌国家政权的,在他们夺取政权后政治斗争的硝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加浓烈。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面对依然强大的传统社会结构,“民主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保住和巩固政权。在此背景下,叶利钦政权采取的政治改制、经济改革、外交“倒向西方”等一系列战略措施,都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作为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代表,“民主派”天真地以为,只要照搬西方的自由市场模式,就能够在短时间(比如说“500天”)内摆脱苏联晚期形成的尖锐的经济危机,实现俄罗斯民族的快速振兴。激进的、“休克疗法式”的经济改革方案应运而生了,它不仅可以使俄罗斯社会一夜间迈入梦寐以求的被寄予无限遐想的自由市场经济,而且还可以根本铲除苏维埃
制度赖以生长的土壤——公有制,摧毁旧的社会结构,通过私有者阶层的发育与成长来构筑新政权的社会基础,最终取得对“共产主义势力”的彻底胜利。简而言之,俄罗斯走上激进的转轨道路是由当时尖锐的经济危机、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主流意识决定的,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使这种道路选择具有必然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道路选择问题上社会主流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