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钱 穆 的 圣 贤 史 观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钱穆学述
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
钱穆论清学史述评
疑古与考信——钱穆评古
宗教与科学历史关系简析
“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
2003文物保护与科研重大
最新热门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系:1926-1950

时间:2009-7-24 13:57:59  来源:不详
「革新派」。从他的解释来看,指的是清末民初以来章太炎、梁启超等提倡的民族主义史学。因此,余英时在回顾中国民族主义史学的发展时,将钱穆列于其中,颇有道理。77但是,钱穆对章、梁等人的民族主义史学,也有批评,认为他们对传统文化,批评太多,而于西方文化,过多赞扬。因此也有必要修正。78毋庸赘言,钱穆的《国史大纲》,就是这一修正工作的开始。除了该书以外,他在当时和以后的论著中,都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从历史的角度,做了大量的正面介绍与肯定。79
  由此看来,钱穆《国史大纲》的写作,是他公开与胡适、傅斯年等人决裂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的出版,表明钱穆已经不再以「考史」为治学的主要手段,而是以伸扬中国文化、强调中国生生不息的历史精神为己任。自此以后,一直未有改变。据许多人回忆,1986年钱穆在台北「素书楼」的最后一课,以「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为结束,可见他直到晚年,始终没有放弃、动摇过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信仰。80钱穆如此公开地批评胡适、傅斯年,那么对方也有反应。1945年抗战结束以后,傅斯年代胡适任北大校长,就没有聘请钱穆回北大任教。当时未受到聘书的原北大教员,大都是因为在抗战期间与日本有所妥协而致,而钱穆没有此等「污迹」,可见他与傅斯年学术上的分歧,是他未获聘书的主要原因。钱穆在1949年以后,没有马上到台湾,而是在香港创立新亚学院,也说明钱穆在那个时候,也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81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1950年以前,钱穆的学术生涯,如果从他与「科学史学」的关系来看,可以大致上分为两个时期。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为第一时期,那时钱穆治学的特点是,逐渐走出传统,与新学问接触并有所靠拢,试图用考证的方法,爬梳、整理古代学问。这使他的著述,得到科学史家的赞赏,成为当时「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学术主流的一部分。但他对中国传统的态度,还是与胡适等人有区别。1931年钱穆到北大任教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他逐渐与提倡「西化」或受到「西化」思潮影响的人物分离,而希望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考察,强调中国文化的长处和价值。他一人承担北大「中国通史」的教学和用正面的角度评价清代的学术文化,是他与科学史学的人物逐渐疏远的标志。而他在1940年出版的《国史大纲》,则表明他已经公开与科学史学的人物决裂了。不过在那时,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首的「科学史学」的地位,也已经大不如前了。抗战期间民族主义的勃兴,使得人们对那种单纯以考订史实为主的科学史学,兴趣顿减。而对紧密联系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增加了兴趣。钱穆所代表的则是在这两派之外的另一种取径,虽然未能像马克思主义史学那样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但其影响十分深长久远,而在近年非但在港台,而且在中国大陆,都有扩大之势。从这一趋势来看,传统文化对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吸引力,虽经多次「革命」,终未能改变。在结束本文以前,笔者还想做一点说明。此文以探讨钱穆与科学史学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因此便有将两者硬性对立起来的嫌疑。但这并非笔者的真意。事实上,本文所想揭示的,正是历史现象之间的复杂性,特别是钱穆学问中的多面性。而中国现代史学的变化,更是型态多样。现代中国的历史起伏动荡,置身其中的知识分子不免发生变化。梁启超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82而1937年抗战的爆发,更使得不少人为了民族大义,重新为自己的学术定位。即使是这里作为钱穆之「对立面」的傅斯年,也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以上对史学界各种流派的划分,只是一种「暂时的」(temporal)作法。历史的持续与变化,特别是其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分化组合,向来是历史研究的主要的吸引力,也是笔者写作此文的主要动机。
    

 1有关这些讨论可见余英时,〈钱穆与新儒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30~90;以及钱穆妻子胡美琦,〈读刘着《对于当代新儒家的超验内省》一文有感〉,《中国文化》第十三期(1996年6月,北京),8~19。中国大陆的学者,通常把钱穆与其它新儒家并列,如胡伟希,《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北京:中华书局,1992);方克立、郑家栋主编,《现代新儒家人物与著作》(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2将钱穆先生称为「国学大师」的作法,在大陆学者中颇为流行。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国学大师丛书」中,钱先生的传略就被列为一种。在所谓的「国学大师」中,自有高下之分。该丛书中有些传主之「大师」称呼,就颇有些商榷的必要。但钱先生的地位,则无可怀疑。钱仲联纪念钱穆的论文,将钱穆与王国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