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设计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商业专题设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政策专
高中必修古代经济专题单
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调查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素质
最新热门    
 
海南高中基础会考试卷l历史

时间:2009-10-18 17:31:24  来源:符建红
 

 

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 

 

 

历史科   符建红 发表于 2008-1-9 15:46:00 |

 

第一卷 选择题(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3、“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正在行进中。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将到达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延安保卫战

5、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6、海南省的行政区划中包括4个黎族自治且和2个黎苗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议会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8、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9、请欣赏下列手工精品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一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洋务企业               B、外资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12、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片面的经济》。它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哪一种经济模式?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模式        D、斯大林模式

14、《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相比:跨国公司增加了2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经济本土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统一趋势加强      D、单极格局趋势加强

15、在古希腊产生柏拉图、古印度产生释迦牟尼的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巨人,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6、右下图是我国某一剧种的脸谱。该剧种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与此脸谱相符的剧

种是

A、越剧      B、元曲     C、京剧     D、黄梅戏

17、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A、科教兴国    B、百家争鸣    C、百花齐放    D、文化大革命

18、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念蕴涵的文化精神是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

19、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20、“乐圣”贝多芬的许多作品表达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他曾把拿破仑当成建立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他谱写的一首交响曲是

A、《蓝色多瑙河》 B、《小夜曲》 C、《英雄交响曲》 D、《茶花女》


第二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并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向俄国无产阶级热烈祝贺,祝贺它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的是什么?(3分)

②结合材料二,说出1917年俄国实践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事件。(3分)

③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三项重大理论成果?(7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1820年与1890年生产总量、人均产值、劳动生产率比较示意图:

 

材料二:现代工业和生产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据美国石油协会估计,地球可能储藏有近2万亿桶石油,可供人类开采不到95年。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排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材料三:《12英尺的战利品》是美国一位摄影家于1908年拍摄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巨树轰然倒下,随之而来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英国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②结合材料二、三和你的生活实际,指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6分)

③面临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4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小题,共14分)

23、小小的票证和方卡,见证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视角,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题,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运用所提供的图片材料

③史论结合                                            

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海南省2007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1、A  2、C  3、C  4、 B  5、B  6、B  7、A  8、D  9、B  10、C  11、A  12、C   13、D  14、A  15、A  16、C  17、A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马克思主义(3分)

(2)十月革命(3分)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对其中一项得3分,二项得5分,三项得7分)

22、(1)工业革命(3分)或科技进步(2分)

(2)提示:资源的消耗与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答对任意与题意相符的三项,得6分,一项2分,多答不加分)。

(3)提示:爱护家园、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只要方之成理,即可得4分)

23、评分细则:

1、选题(0—2分):要求题论相符,主题突出,确切明的。

2、材料(0—2分):要求运用本题所提供的全部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论述人们物质生活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观点(0—2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正确。若有创意,可酌情加1—2分。

4、语言(0—2分):要求文字通顺,言之成理。

建议:本题评分时大致分三等:一等(14—10分)二等(9—5分)、三等(5分以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