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江苏:南通市九校联考历
江苏黄桥中学高三历史周
江苏省黄中分校周周练历
江苏建湖高中高三阶段历
江苏平潮中学高三第二次
江苏南通一中06年高考历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统测历
江苏宿迁泗阳中学高三历
江苏省06年高三历史第三
最新热门    
 
江苏泰州田家炳中学高考历史3模

时间:2009-10-18 17:49:18  来源:佚名
 

    江苏省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05-2006学年度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③实行连坐之法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部分土地给列侯,这些列侯
    A.归中央直辖       B.归行省管辖      C.归王国管辖     D.归郡统辖
    3.关于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远达非洲     B.海外商人积极来中国贸易
    C.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         D.瓷器和丝绸大量运往欧洲
    4.下列有关辽的南面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           B.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
    C.统治着契丹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D.权力不及北面官大
    5.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6.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与湖北织布局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使用机器生产      B.产品走向市场    C.建于通商口岸     D.具有雇佣关系
    7 .新三民主义的各项主张中,含有较充分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各民族一律平等
    8.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先后发生了护国运动、二次革命等革命事件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③在思想和学术领域一度出现较为宽松的局面④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9.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过去严重的错误”主要是指
    A.放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B.“左”倾冒险主义
    C.与国民党合作              D.专搞军事不搞政治
    10.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其“态度”的实质是
    A.不抵抗政策     B.幻想国际援助    C.攘外必先安内    D.等待日本主动撤军
    1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指挥的解放军部队在江苏境内进行的军事行动不包括
    A.孟良崮战役      B.转入战略反攻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13.最早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法律条文是在
    A.新中国建国的筹备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4.下面邓小平的题词,直接针对的是
    图片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二月逆流   C.“反击右倾翻案风”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5.“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获得通过是在
    A.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B.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16.“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的文明。”这100多名男子来到了
    A.印度           B.北美           C.澳大利亚          D.中国
    17.1789年7月14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饮酒的布朗先生的经历中最符合史实的是
    ①巴士底狱那边出事了  ②接着布朗又听说国王把国家机密出卖给了奥地利
    ③所以立宪派决定处死国王
    ④布朗先生一听说要处死国王,便自言自语道:“好,好,好,按照《民法典》,就该这样。”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主要是为了
    A.成立美国联邦政府        B.夺取佛罗里达半岛
    C.反对南部同盟的分裂活动  D.遏止增加“蓄奴州”的要求
    19.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德国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6万吨 ……
铁路总长(1861年)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0 000俄里

    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学技术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20.“亚洲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
    C.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斗争对象       D.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21.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导致这种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的结果     B.共同的文化背景
   C.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D.国际地位提高的需要
    22.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迅速发展,充分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B.发展国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23.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主要是由于

    A.天文学革命的促进    B.科技革命的推动
    C.国际竞争的加剧      D.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1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
夫.”“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可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不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
矣。”
                                    ——《孟子》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
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2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2分)在其治国措施中有何体现?(3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
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不要告诉任何可能会泄密的人。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造成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
    材料二(当尼克松通过特使赴华向周恩来转达上述构想时,毛泽东、周恩来表示)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中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的时间很长了,中国可以再等。
    材料三  (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坚持美方对台必须断交、撤军、废约三条件作为中美恢复正常关系的前提,但尼克松不想走得太远。经协商《中美联合公报》作了如下表述)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材料一中所说目的,美国提出了怎样的构想?(1分)美国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构想?(4分)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台政策的一致性及其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台问题基本立场,并简要谈谈你对《中美联合公报》的认识。(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象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1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1分)

 


 (2)“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试结合一战后的国际关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和50年代美国对西方阵营发号施令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

 


(4)导致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它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41分。
    2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1)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10分)

 


    28.(14分)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1分)走什么路?(1分)结果怎样?(1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各自结果如何?(4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3分)

 


    29.“全球化”一词最早是在1985年提出的,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请回答:
 (1)近代以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2)对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有人认为对中国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是带来灾难的“陷阱”。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某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A    4C    5B   6D   7C  8C   9A   10A   11A   12B 13A  
14D   15D   16B   17A  18C   19A  20D  21A    22A    23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共计40分。
24.答:(1)民贵君轻,不夺农时。(2分)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2分)
(2)“存百姓”。(2分)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均田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戒奢从简,提倡节俭。(3分)
(3)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2分)孙中山民主共和的斗争因脱离群众屡遭失败;五四运动表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3分)

25.(1)构想: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第三世界的兴起使联合国结构发生变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任答4点得4分)
(2)一致性:不愿放弃在台利益。(2分)变化:材料三放弃了两个中国的立场(2分)
(3)立场:坚持一个中国。(2分)认识:它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26.答:(1)“中立”政策。(1分)“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1分)
(2)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表面上倡导和平民主,实际上和英国一样企图掌握世界领导权。(2分)
(3)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3分)二战使西欧普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美国企图实施称霸世界的计划。(3分)
(4)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1分)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41分。
27.主张: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2分)
社会背景: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封建制度确立;诸侯长期争霸和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2分)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分)
影响:秦统一后,采用韩非子的主张,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这种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2分)黄宗羲思想主张对晚期民主思潮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1分)
认识:他们的思想主张,都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都是进步的;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为标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答2点得2分)

28.(1)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走俄国人的路”是指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建国初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后来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走自己的路”是指经过不断的探索,最后确立了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工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走的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9.答(1)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6分)
   (2)同意“馅饼”的理由: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金;有利于中国优化产业结构。
   同意“陷阱”的理由: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民主等问题相威胁: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产业,恶化了中国的生态环境。(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7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