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刘永红:以“内容标准”
翟亚红:以研究性学习为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周百鸣:以学生的发展为
刘德心:博客应用于历史
湖心听晚:次听公开课比
蒋碧勇:以工业革命为例
博雅:以优化中学历史教
赵庆娟:以《辛亥革命》
湖心听晚:教学的几点思
最新热门    
 
湖心:以人文精神促进历史教学

时间:2009-10-18 17:17:51  来源:湖心
 

 

人文教学系列(一)——总论

 

半年来,一直觉得教学似乎进了一层次,即似乎触摸到教学的腹地,这个腹地令我很是震惊,让我兴奋不已,这是教学的真正天堂,百花竞艳,万鸟竞歌,而我在其中自由地徜徉,感知来自教学精进的幸福。这个腹地,即是教学的人文境界。

君子所见略同,前天读有个叫黄燕的杭州人写的一本叫《中国教师缺什么》,发现一句子,很符合我的教学新感觉。那话是:“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联系作者在书第一部分“缺乏爱”的叙言里关于教师爱的一论说片段,觉得作者对教学的这一所谓感情过程说还是有些把握的,该段文字为:“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它浸润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如果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真诚,任何模式、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不管它有多美。教师的爱应当包括七个要素: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关怀、给予和责任。倘若失去了理解,爱便显得盲目和无知;倘若失去了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和控制;倘若失去了宽容,爱就变成苛求;倘若失去了平等,爱就成了专制和功利;倘若失去了给予和关怀,爱便显得空洞和苍白;倘若失去了责任,爱就是轻薄的。”其关于爱的七要素,似乎可以简化为理解、尊重、平等、责任,因为宽容可以依靠尊重和平等自然获得,而给予和关怀,包含在教师的责任里面。四要素里,尊重、平等是爱的基准,责任是爱的动力,理解则是爱的尺寸智慧,决定爱的策略,确保爱的正确实施。可以说理解是教师最难进修和最主要进修的要素。

无论七要素还是四要素,这种爱的情感确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地位至少与知识教学并驾齐驱。一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的处理,此是将教学片面视为“教师——知识——学生”的链条,而忽视了学生乃受情感支配的事实,其实,在教学中,还贯穿着“教师——情感——学生”、“学生——情感——学生”等等的链条。无视情感教学或者情感教学策略缺乏,都将使教学的效能降低,情感与知能之间的关系,就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缺乏一定生产关系支持的生产力,其发展将受到限制。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教学,中心是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指知识和情感两大领域。由此可知,情感本身即是教学的两大任务之一。另一方面,情感又是知识教学的重要促进因素,知识的处理和教授策略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这更决定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教学的人文精神境界,要旨在情感部分,人文境界是教学的腹地和命脉。

此半年里,我主要的教研任务是对教学人文要素的寻找和对这些要素实现策略的技术分析。我首先对教师的责任进行一些界定,明确了教师的责任包括知识的贯彻落实、人文的关怀和教师义务的实践操作。但随之我遇到一个问题,教师无论如何鞠躬尽瘁,假如学生缺乏对教师努力的感觉,这些努力并不能见效,反给学生以不能接受的干扰。这说明,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隔膜,而这隔膜是缺乏相互的理解和基于理解上的情感感知造成的。通过思索后,我发现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很是可怜,我们从来没真的换位理解过学生,我们似乎从没主动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在与他们同喜同悲的过程中了解他们,正因为缺乏这种真正的了解,师生之间便达不成信息的顺畅交流和处理,教师的努力自然达不到期望的目的。基于这一思考,我转而将研究引入理解学生的区域,竟然发现,这个包含学情的学生情感世界是那么地宽广和生动,这是教学的关键之关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之谓也。我发现,只要教师能准确理解学生,把握准确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准确制定教学的策略并有效实施,否则教师将成对牛琴师,憨态可掬。我发现,问教于学生乃教学的一大法宝,教学相长的原则以此方能体现,学生远比我们教师聪慧,来自于学生方的教学智慧远比教师闭门造车的教学设计更加高明有用,只要教师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激情,则师生将是长胜之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给学生叙述的足够时间,倾听学生,激发学生的智慧,学生也将尊重教师,倾听老师,激发老师的教学智慧来,教师的教学将不再盲目和无知。

我决定写一个此方面的系列,记述半年来关于人文教学的一些案例,以做整理。

2006-2-3

 

 

 

以人文精神促进历史教学

——谈教师个体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前言:人文精神被引入中学教学领域和写进《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已有数年。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历史教师仅将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且以知识传授的形式在课堂实行。笔者以为,人文精神更是一种教育目标,它不但是历史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赖以进行的重要平台,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作用甚大。本文只就教师个体人文精神的教学价值加以论述。当代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开拓和挖掘教师人文精神的外延和内涵,及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人文精神  时代意境  知识教学  历史教学平台  学习型教师  素质教育 

一、教师个体人文精神支撑当代教育的时代意境

教师个体人文精神是中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有机组成,它突出教师个体的人文自觉,张显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精神成为新时代教育最美丽的风景,而教师个体人文精神则是这个时代意境里的核心。它是决定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状况的最直接导师,是整个教育中的最主要实施者,这不能不使我们格外重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时代,即课程改革时代。它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本次改革的目标。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发现,教师个体的人文精神薄弱严重制约课改目标的实现,一些教师的新课改教学依然缺乏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和解放性特征,一些教师新课改上形式大于内容,忙于制造种种美丽的错误,看似发展了全员学生,实际是浪费教育资源。

从去年开始,《中国教育报》组织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理性调整时期,也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新的时代,即科学的素质教育时代。这次讨论的背景是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的被严重异化。这些异化现象,有功利性作祟,但也有教师个体人文素质失位而导致的教育扭曲。许多教师不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更不知道科学的操作策略,于是机械地根据全称判断而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似乎越是仇恨传统教育越是革命彻底。这导致素质教育的失根性。这种伪科学的错误,就教师个人责任来看,还是要给其个体人文精神打负分。

用积极的眼光看失误,它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可以使我们发现教师个体人文精神的无比重要性。没有教师个体人文精神的支撑,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改都将失去时代的意境美,因为它是这个意境的核心。

无论新课改、素质教育,还是教师个体人文精神,每一个都是博大精深的教育学体系,对它们的研究,远远不是笔者本人所能胜任的,作为历史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本人现阶段的研究立足具体而微的相关问题。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仅就教师个体人文精神对日常历史教学的价值和策略进行阐发。

 

 

 

二、教师人文精神内涵与作用外延确定

人文精神对于现今的中国,既是新的事物,又是固有文化中的奇葩,只不过我们不如此称呼而已。《论语》就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许多历史老师,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很好写证。但不可否认,这些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日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因为没被升华到人文精神的理论层次,显得凌乱,缺乏体系性摄捏,容易被忽略而不为闻见。随着社会发展,人文精神被赋予更多的时代义务和特质,这使历史教育领域中的人文精神具有被整理与确定的必要。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就此定义分析,教师人文精神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包括学科文化知识这种教学的内容,也应当包含教师的人文建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塑造等等教育而非局限于教学的因素。

 

 

 

三、教师个体人文精神对历史知识教学的意义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主体指历史教材,所以本部分着眼于人文精神对教材教学的意义进行论述。历史知识是人类人文精神的最佳具象之一,因此,历史学科是经典的人文学科,而其中历史知识中的人文信息能被学生解构出多少,以及解构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能力的高下。基于这种认识,以往对人文精神的教学意义的阐述,多是就教材中人文内涵信息的挖掘着笔,从而忽视教师个人人文精神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教师个体人文精神影响着教材中人文内容的开发和落实,学生的信息解构和知能建构,很大部分有赖于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

1.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知识的人文层面,从而使学生建立对历史学习的人文感觉,而不是把历史学科简单地等同于书本所叙述的表象知识做简单处理。如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原因,教材以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宣释。这里,学生常有一个重要的疑惑:为什么工业革命就必然导致扩张?这可以从经济学上理解,工业经济是种开放的交换经济,而资本主义下的工业经济是强盗扩张式外交战争的原生力,因此表现为不对等的交换应求,属于非常经济学或黑经济学的范畴。该解释,说明了经济对操纵人类活动的非道德能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种种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对任何历史知识的处理,都应有一定的策略性,这种策略性包括寻找可与人文领域连通的嫁接点,而一旦嫁接成功,可使学生感知历史其实就是人文生活的知识,处处都是人对命运的亲切感悟、人对识见世界的亲切借鉴,知识因此具有生动而开阔的人文基础,不再显得枯燥而无生命力。

2.具有了人文精神,教师就能站在历史教学的一定境界,在平时的读书等自我进修过程中,自觉地将进修与教材教学发生联系,增进对教材的通透把握能力。如读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其中有段文字讲中国近代在遭受客体文化冲击下产生的本土运动,他将这种运动分为返回适应和进步性适应。该段文字很有历史的通透感,用来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所叙述的中国诸变化进行贯通处理很有帮助。返回的适应指排斥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冲击的努力,可以包括清政府内的顽固派、顽固势力及义和团运动等;进步的适应指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并用以推进本土文化进步的努力,可以包括新思想、《资政新篇》、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等。这种从文化冲突角度重整历史的做法,对学生确立文化观有很大帮助。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教材的境界教育,使学生立足教材而又在立意上高于教材。这些教师往往能持之以恒地加强自我学习,并使进修与教学策略的自然结合成为自己的职业习惯。这种教师以此为乐:通过在课堂上机智地调出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品位,让学生自觉利用学习教材而得的知识和能力去放眼观察世界的万事物,从而使学生站在人文的高度,培养起人文的素质。

3.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能主动体察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困境,并及时给以人文高度的解惑,从而使学生改善对教材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常受到一定情感的左右。如高一学生,许多人不喜欢学《中国近现代史》,他们认为教材中处处是中国惨败的战争和侮辱性的条约,在朴素爱国感情的影响下,学生对教材产生抵触。如高三学习,学生在向高考行进的途中,情感会经历两个困难期:爬坡麻木期、高原焦虑期。在前一时期,因为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教材的重复复习,易导致学生的麻木应期,这会导致学生对教材的掌握单薄。在这一时期,教师常能发现这些学生对学习的激励漠不关心,对教师的训导等闲视之。高三最后阶段容易出现高原焦虑期,即俗称的高原现象,这个时候,学生更需要来自于教师的人文关注,教师也更应加强心理干预和学习帮助。

人文精神告诉老师,学生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情感干扰,因为,学生具有一定尊严和价值的独立判断,同时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局限,又对命运的把握力尚有不足,这种判断与不足,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人类正是在文明冲突的环境下发展的,古代的中国有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产生了隋唐的辉煌,古代中国文明与日本本土文明的冲突,导致日本对中国的学习,而近代欧洲文明与日本儒学文明的冲突,导致日本脱亚入欧立国努力;同样,古老的中国文明与近代的欧洲文明的冲突,虽然导致中国文明主观和客观上的转型阵痛,但必然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生命。孙中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英雄,这句话用到中国身上,很是逼真。对于高三的学生,教师要使学生进行生命的人文立意,要提醒学生,人的生命是个过程,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尊严、价值、命运、人格等人文要素的检验,麻木的实质是对生命价值的麻木,是对人格的麻木,如此升华对麻木的理解,将使学生警醒。教师同时伴随着教材教法的调剂,将能使学生巩固对麻木的批判和成功渡过高原期。

4.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和课堂策略的实施。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体空间,因此,也是实现教材教学的主要舞台。在有人文精神的历史教师看来,课堂其实是人文的舞台。将历史知识从人文的角度重新组合和解析,将课堂流程从人文的角度进行设计,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进行人文的处理,都有助于增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成效。如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整理,可以先从书名开始。所谓“世界”,乃是世界从孤立逐渐结成整体,并将彼此联系深化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争霸等。所谓“近现代”,乃是生产力上的工业化知识化,生产关系上的资本主义化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上层建筑上的民主与专制、近代政治结构和文化等。然后将这些作为具体的专题展开,学生将一目了然。这种课堂设计,从人类历史命运的高度分析,从历史的宏大场景着笔,可以使学生将历史学习自然地与人文精神生动活泼的特质联系起来,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对课堂的策略机智,如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听课,教师可以说:“中国人的脊梁是不弯曲的!”如有的学生课堂上照镜子,教师可以说:“真理是吃素的。”这些具有人文哲理的语言,具有的教育意义远比一般的批评指责有效。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人文精神作为支持。

 

 

 

四、教师个体人文精神构筑历史教学的平台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格精神。教师所从事的是人类的教育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有情感的对象,他们能感受教师的人格存在,假如他们认同了教师的人格,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力量,则无疑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很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除了在具体教学中实践人文精神外,在平时就当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文形象,注意给学生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师认同,从而实现身教之功。所以,历史教学,功夫有时候在历史教学之外。

1.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学养的教师,或在朝着学养的方向勤恳追求的教师。我们否定对崇拜的迷信,但我们不能否定崇拜的存在,学生因为年龄和环境的关系,对教师多少是有些崇拜倾向的,一个声名很大且名实相符的历史教师,学生会将对他的敬畏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与榜样。教师的学养,可以表现在一定的才华,才华构成和丰富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漫长的读书生涯里,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的服饰和神态,每每使学生回忆,学生从他们身上所获得的强大健康的人文精神推动学生一生的发展。这就是人格的魅力。我曾读很多书,但许多书是在和作者的学养魅力发生联系时才给我读下去的欲望的,如顾准,如陈寅恪,如胡适,如巴金等,可以说,因为其学养,其书才具有伟大的魅力的,才具有无穷尽的内涵的,而教师,也是因为其魅力,才使他的教学具有吸引力,才使他的学生对他的教学感觉兴趣。这些种种,都可作为我们重视人文精神的依据。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的专业能力外,掌握一技。这一技,能使教师成为具有立体人文精神的人,从而使教师以其为职业的增长点。有个历史教师会写诗,他将一些章节的历史知识,用很艺术的诗歌表达出来,和学生在课堂上放声吟咏,历史被诗化了,学生被陶醉了。这样的历史学习,便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闻一多先生在讲授《离骚》的时候,进讲堂时,先拿出烟来,问每一个学生:要吸吗?然后,在昏暗的灯光下,点燃一支烟,吸几口,回味片刻,然后放声几句:“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随后才开讲《离骚》。这就是由教师个性特征构筑成的人文磁场和人文舞台。只有高雅的人文舞台,历史的教学才具有好的环境。有个教师,喜欢在课余与学生在一起谈笑风生,学生能从他诙谐幽默与渊博学识的修养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对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无以言表的奇妙影响,这是教师的才气所发挥的强劲而绵长的教育功能。

2.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勤奋的身影。历史教学,不单是四十五分钟一节课的事情,它还包含预习和复习的环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心尽力外,在课堂之余,必须是一个勤奋的身影。教师必须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教学的沟通和情感的沟通,沟通是教学的辅导,也是人文的关怀,其作用决定了课余沟通的不可或缺。每当唱起或听到“每当走过老师您窗前……”那段歌词时,我们就会眼眶滚泪,原因就在于歌曲勾画了一幅教师的勤奋身影。勤奋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促动,学生因为教师的勤奋,而受感染,所谓勤师无懒生。常去教室看看,教师就有了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学生会很随机地问老师历史问题,老师也可很随机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常让学生到办公室谈话,可以发现很多历史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困难的原因。

有一天晚上,我不是班主任,也不该我管理晚自修,我却到教室里去看学生,以便给有问题提供方便。有个学生看到我,简直要流泪,非常激动地说:老师,您真让我感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历史,好好报答你。他的话给我很大触动,让我思考很久。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根美妙的琴弦。他还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种火药。只要教师能找准那根弦,就能使学生奏出美丽的乐章,只要能找准引线,就能使学生焕发无穷的动力。而教师对学生的改变,许多是微乎其微的小事引发的,就象气象学里的“蝴蝶效应”,教师的一个小举动,就能导致学生的伟大变化。而教师的勤奋,无疑会产生更多的“蝴蝶效应”来。

3.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必须是一个致力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人文关怀的教师,而不能仅仅关心自己历史学科的教学。学生具有极其复杂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历史的学习效果。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都想学好历史,但有时候他们无能为力,有时候有很多的困惑干扰了他们的步伐。在这个时候,历史教师就需要给他们温暖的关怀。这样的教师,能将学生作为一个人文的立体发展者,并能将学生放置到一个教育的系统中考察,施加科学的影响。

有个教师提供了如下的案例:“有个学生,每次作业都很不到位,每次测试成绩均很不理想。我不知道原因何在。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她站起来说明理由,我看出她满目哀怨的眼神,我知道,她眼睛里装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是我在课堂上无法去了解的。于是我要她课余时间去办公室给她补课。她很守约。在她拿出课本的刹那,我突然明白,我必须先给她补人生的课。她有很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状,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满脑子希奇古怪的问题,而很多是渴望熟人的暴毙。她怀疑任何人,因此缺乏倾诉的对象,这使她很封闭,我必须取得她的信任,成为她乐意倾诉的对象,这样她的抑郁里的压力才能外泻。我与她平等地探讨人生的内涵与外延,探讨她提到的我对文学的爱好,渐渐,她的眼神放松了,她开始微笑了。第二天,她又来到我办公室,她说,老师,我昨天看了一晚上的历史书,有几个问题想问你。这使我很感动,对学生历史的教育,不一定就历史课堂一个途径,不一定就只学习教育一个途径啊,还有人格教育和关怀啊,这叫迂回作战吧。临走,她问,老师,你的文集,我能拷走吗?我说,可以,但你的文章也必须给我看。我很爽快地将文集复制到她的U盘里。我等着她的文章给我看,我因此能发现她内心世界里更多的东西,从而能改善她的思想,治愈她的精神。我想,她会学好历史的。不几日,她的爸爸打来感谢的电话,说,她现在最崇拜的老师是我。我很激动。”该案例很能说明教师以神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重大意义。

另有一个案例:我一个学生的爸爸在孩子参加市统测前病故,这个学生办完丧事回校后,依然沉浸在丧父之痛里,完全失去学习状态。对她这样的情况,不能给予批评,我也怀疑温和的道理的影响力,我寻找有奇效的方法。一天,我在读报时发现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是一个女孩写的。文章说他失去父亲后,母亲含辛茹苦将她送到大学,很是感人。我将文章剪下来,在课堂上要读给学生听,我借故不露声色地让那个女学生读,她读到一半就开始哽咽了。随后几天,我发现她很沉静地用功,后来她考了九十二分的高分。从这个教学经历中,我深深感觉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的巨大威力。

4.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必定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教学是个需要研究的事业,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根本的标志在于教师是否能对自己的教学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每次教学的行为,每次教育的行为,每次读书的行为,都进行及时的反思,则教师必定能够进步,因为反思是一种研究,是一种调整,是一种进步的阶梯。许多有名的教育者,都是勤于反思的教师。读魏书生的书,发现他是个勤于反思的教师,将反思并形成于文字,他因而能有那么多的思考、心得和成绩。教师要将反思写成文字,文字是反思的重要环节,文字是思想在理性高度上的表现形式,起着整理反思,记录反思,并实践反思的作用。反思也可以通过历史沙龙的形式表现。历史教师在一起进行历史教育教学的人文碰撞,可以开拓反思的思路,开启反思的风帆。没有反思,我们历史教师缺失的将是整个思想。

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心就常系教学,情就溢于言表,这样的老师,无论现身在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育人风景,其本身就是教学的无穷源泉,学生从他那里获得无声的教化。这种教学的平台是最成功的。

5.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胜任新一轮课改。浙江2006年下半年全省推行新课改,这决定了教师个体人文精神加强的紧迫性。新课改要求教师是课程的指导者、开发者和实施者,要求教师发展是课程开发的中心,这规定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改要求发展“整体的人”,要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学生个人理解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这规定了教师的个体人文素质是新课改得以健康进行的保证,可以说,没有教师个体人文精神的支持,新课改将无以保证质量。

总之,具有人文精神的历史教师,方能认识到人文的价值,从而发展自身的人文精神,构建历史教学的人文基础,促进现代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历史教师,不能只是教师,而必须是人师——人文之师。

 

    :湖心听晚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19512099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