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29

时间:2009-10-18 17:25:37  来源:刘芃、朱…
 

 

一般人都知道,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其实,严格地讲,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或共产主义诞生的提法显得更为准确。人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包括剩余价值学说在内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说,《共产党宣言》似乎还不够全面完整,称作马克思主义就显得早了一些。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也发表过若干经济学的著作,但是对剩余价值学说的认识还是比《共产党宣言》晚些。学术界对此还没有完全认同的一致意见,所以也很难定出一个特定的年代。就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提法也无关紧要。

人们大都习惯地说,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都不只一次地承认,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特别是基佐、梯也尔、梯也里、米涅等人用阶级斗争观点写的法国革命史,对他们观点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这里没有必要把三个来源都重复介绍一遍。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if]_-人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起义、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那样,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了。这一点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当,这里确实还包含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天才。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一诞生,还不可能立刻就占有主导地位。不错,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讲的是真理。可是那时存在着很多社会主义流派,例如英国的工联主义派、法国的蒲鲁东派与布朗基派、德国的魏特林学说等等。此外还有加贝、勒鲁、德萨米、路易一勃朗等等人物的学说。这些都是存在较长时间的学说,尽管有其错误甚至荒谬的地方,但在工人中已流传多年,一时之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代替它们的。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学说中也的确存在若干有道理的主张,对工人群众是有吸引力的。直到19世纪后期,马克思主义也还未能取得完全的领导地位。不过它的传播是非常快的,前面已经说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就翻译成了lO种文字出版发行,颇受群众欢迎。

马克思主义一诞生,就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下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应该说,从这时起,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已很难分开,所以国际史学界将这两种运动统称为社会主义潮流。这是一股全新的历史潮流。从工人运动的情况来看,主要有1848年巴黎工人的6月起义、l863年拉萨尔成立全德工人联合会、 l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l871年巴黎公社革命、70年代至20世纪初一系列工人大罢工,特别是1885年美国芝加哥工人总罢工,突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等等。社会主义运动方面,主要有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建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巴黎公社革命、各国工人阶级的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建立(到1889 年已有14个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主张渐进反对暴力的学说兴起并发展,第二国际分为左中右三派,等等。

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从工人阶级产生到巴黎公社这一段的工人运动,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因为那时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还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即使用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资、雇佣童工女工等等残酷的手段进行剥削。工人生活状况非常困苦,住在十分简陋的贫民窟中,平均寿命还不到30岁。所以工人胸中满怀仇恨。另外,当时也没有进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连工业资产阶级都受到压制,工人阶级就更没有起码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在内。工人总认为,是由于议会中没有自己的代表才无人替自己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运动往往采取暴力的形式,并且以政治性斗争为主。同时,由于工人团体尚未建立,斗争主要是自发性的。暴力性、政治性、自发性,是这时运动的突出特点。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知道既要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还要调动工人的劳动兴趣,才能够提高效率,加强竞争能力,赚取更多利润。这比用残酷手段剥削,激起工人反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要划算得多。所以就明显提高了工人的待遇,废去了许多原来不合理的规定。根据当时的情况,在美、德、英、法四大国中,美国工资最高,大约是英国的三倍。而英国的工资在欧洲则是最高的。德法两国工资最低。这里就以德法为例: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人的开支,按全国平均,要用25%缴房租,用25~30%吃饭。在这两大项基本开支之外,还有45~50%的节余。法国在这时也有很大改善,比第二帝国时期工资提高了70%。在1896年后进入繁荣阶段,工人基本上都制作了节日礼服,也常到咖啡馆和舞厅去消费了。重要的是,此时物价上涨的幅度明显低于工资提高的幅度。此外,这时各类政治改革已经逐渐跟上,绝大多数工人已经享有了选举权,以及其它一些政治权利,如自由建立政党与工会,自由出版报刊和举行集会等等。于是,自发性减少了,罢工运动大多是有组织、有领导的;暴力性极为少见了,工人们参加选举斗争,利用议会讲坛,抒发自己的意见;政治性斗争也少了,更多的是要求提高待遇,尤其是8小时工作制,都属于经济斗争。由此可见,一切社会运动总是要按照形势的改变而起变化的。

至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变化,在这部分在第一个问题概述里已经讲过,就不再多说了。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自由主义,是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就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这些都是在两大潮流带动下发生的。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大为增强,他们反抗压制和争取自身发展的势头也就大为增强了。前面已经说过,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70年代,这类运动不断发生,最终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工业革命使工人阶级诞生,从而产生了社会主义运动,前面刚刚讲过,不必再重复。

关于民族运动,这里稍微作些解释。除了前边说过的亚洲民族运动高潮之外,还有欧洲的民族运动。这里的运动大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以民族振兴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爱尔兰反抗英国的斗争、波兰反抗俄国的民族起义、东南欧反抗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等等,都属于这类运动。特别要提到的是意大利统一和德意志统一,这也是民族运动。那时意大利受奥地利、西班牙以及法国的统治和控制,尤其是奥地利,统治着大部分地区。而意大利有着古罗马强盛的历史,争取民族复兴是很多人的愿望。因此,意大利统一运动本身,同时也是一场民族运动。德意志统一则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场斗争。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争夺统治权的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两家。奥地利是个多民族的帝国,它占有的捷克地区住的是西方斯拉夫人,匈牙利地区住的是马扎尔人,此外还有意大利人、南方斯拉夫人等等其他民族的人。而普鲁士居住的却基本是单一的日耳曼人,当年条顿民族(即日耳曼人)横行中欧,很是有威力。俾斯麦就利用这一点,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号,调动日耳曼人的民族意识。他在统一运动中把奥地利挤出了德意志范围,最后建立了日耳曼族的德意志帝国。所以这在相当程度上又是一场民族运动。前面说过的亚洲民族运动,当时还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仍属于古代造反运动的类型。

这三股历史潮流组成了l9世纪史的基本内容,反映的是时代的精神。把握住这三大历史潮流,绝大多数l9世纪的史实都可以纳入。

 

到19世纪中叶,意大利统一运动己延续了近一个世纪。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总决议,意大利被分成了8个邦国。在北半部,只有撒丁王国是由意大利人自己统治的独立国家,此外都是被奥地利统治或受其控制的地区。南半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则是由西班牙波旁王室旁支撑握统治权的。罗马地区还有法国军队驻扎。

撒丁王国在整个意大利是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统治撒丁王国的是萨瓦(又译萨伏依)王朝。它比较早地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在经历了l848年革命的洗礼之后,于l849年即位的国王维克多一埃曼努伊尔二世以开明的姿态保留革命时制定的宪法,实行起君主立宪制。l852年他任命了加富尔为首相。加富尔原任内阁农商兼财政大臣,年仅32岁。他虽出身贵族,但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还曾游历过法、英、比利时诸国,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他羡慕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繁荣,羡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在国内,他有自己的大庄园,而且仿效资本主义农场进行经营管理,例如重视农业技术,购买农业机械,使用化肥等,使庄园发展很快,赢利也很多。后来他又将谷物运往国外,发了大财。积攒了大量钱财后,他又投资铁路、开办公司,并与人合资兴办银行,财源广进。l847年时他创办了《复兴报》,大力宣传反对民族压迫和诸侯割据,坚决主张国家的统一和复兴。这样,他就成了资产阶级拥护的代言人,同时是在民众中享有很高声望的活动家。

他担任首相后,大力推行了改革。重要措施有:鼓励工商业、修筑铁路、改良港口、建立商船队、实行自由贸易等等。与此同时,他还着力于富国强兵,推行增加军费、扩充军备、整编军队、严格训练等政策。在政治上,他宣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所有这一切,都使撒丁王国威望大增,成为全意大利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偶像。更重要的是,人们把摆脱外来统治、争取国家统一与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撒丁王国身上。由此看来,撒丁王国这种众望所归的地位,是因本身的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任何的强制因素。在整个统一运动中,撒丁王国就是旗手,这是那时公认的事实。当然,意大利确实有些革命者如烧炭党、青年意大利等组织,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主张。不过,他们在群众中威信并不高,掌握不了大多数群众。这是不争的事实。

加富尔是个冷静的人,他想到要统一必须与奥地利开战,而那时撒丁王国的实力还不可能与奥地利抗衡,就决定联络外援。l858年7 月,加富尔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订立协议,法国与撒丁王国结成军事联盟,共同对奥作战;胜利后由撒丁王国兼并伦巴底、威尼斯,但需将萨瓦、尼斯两省割让法国,作为报偿;事后由撒丁王国负责联合北部的托斯卡纳、中部的教皇国、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共同组成四国联邦,由教皇出任名誉元首。   

1859年对奥战争爆发,奥军很快遭到失败。就在对奥战争爆发前后,受到形势鼓舞的中部各帮,包括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地纳三个公国,教皇领之中的罗曼纳、马尔克、翁布里亚三省,都发生了革命,政权先后落入资产阶级手中。这时拿破仑三世变卦了,他出兵并不是为了帮助意大利,而是为了打击世仇奥地利,更重要的是想借此把法国的势力渗透入意大利。但是中部革命一爆发,他很快感觉到,此地的形势很难控制,而奥地利的实力也不可低估,还是及早抽身为好。于是他利用有利时机,于1859年7月背着撒丁王国,与奥地利皇帝达成协议,规定奥地利把伦巴底让给法国,由法国转交给撒丁王国;威尼斯仍由奥地利统治;法国负责恢复发生革命地区原来的政权,尔后再成立教皇为元首的意大利联邦。

拿破仑三世的背信弃义行为,激起了群众的愤怒,也使加富尔恼火异常。加富尔愤而辞职,前往中部各帮去游说,以补前愆。中部各帮新建立的议会早就把撒丁王国看成是统一的旗手,此时又恼怒于拿破仑三世的背叛,于是很快通过决议,废除原来亲奥地利的王朝,立刻并入撒丁王国。l860年3月经全民公决,合并正式实现。这就使意大利北部实现了统一。这个重大成就使中部资产阶级得偿宿愿,又挫败了拿破仑三世的图谋,还使加富尔官复原职。还在对奥战争开始之前,刚从海外归来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就接受了撒丁王国国王的委派,去建立一支志愿军。1859年3月国王将这支军队命名为“阿尔卑斯山猎兵”,任命加里波第为司令官。战争打响后这支军队英勇作战,很快攻入伦巴底。加里波第发表公告说:“按照全民意愿选出来作我们最高统帅的维克多——埃曼努伊尔,派我到你们当中来领导这场斗争”。加里波第本是革命派成员,主张共和制度。但是他打出了撒丁国王的旗号,说明他了解民情尊重民情。

在北方斗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l860年4月南方的西西里发生了起义。为支援起义,加里波第组建了“千人志愿军”即红衫军。出发前他写信给撒丁国王说:“我们的战斗口号是:‘统一的意大利可岁! 维克多一埃曼努伊尔——意大利第一名最勇敢的战士万岁!’……如果我成功了,我将骄傲地为陛下的王冠上缀一颗璀璨夺目的新宝石。”他率领红衫军很快解放了西西里岛,而后挥师渡海北上,不久就打下了整个两西西里王国。他在发布的所有文告中,一直都使用撒丁王国的名义。当国王和加富尔总觉得不放心而赶到南方时,他从首府那不勒斯迎出城外,与国王并骑一起进了城。

实事求是地说,撒丁国王和加富尔都只是要把意大利收归到撒丁王国麾下,使萨瓦王朝成为统治整个国家的王朝。因此,他们不发给加里波第军队武器和粮饷,反对他进军两西西里首都那不勒斯,加里波第得胜后又明白声明要他交出权力,等等。这一切加里波第都十分清楚,一些革命派的人曾经劝他,要他应自己掌握权力。但是他不肯另起炉灶,还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担当统领全国的大任。他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完全清楚如果自己直接控制权力,必将引发一场内战,既不利于统一大业,又给群众带来灾难。后来国王曾表示要委他以高官,赐他豪华府邸和巨额财富,并为他的两个儿子安排官职,都被他婉言谢绝,不受半点封赏,交出两西西里的权力后飘然而去。

这些问题是学习意大利统一史应该认清的。它们既说明了统一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又说明在统一运动中并没有出现革命道路与王朝战争道路的尖锐对立。关键在于要看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长期以来德意志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1815年维也纳会议仍然将它划分为35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这种分裂割据的局面很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境内有一部分邦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了起来,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它率先统一了本国税则,1834年又联络l7个邦国组成关税同盟,形成一个贸易区,促进了经济发展。经过l848年革命的洗礼后,更多德国人将目光转向经济,认为只搞政治斗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普鲁士就出现了一股工业建设高潮,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在20年中带来的成就比以前整整1个世纪还要多”。q)奥地利、普鲁士是德意志境内最大的两个邦国,一直在争斗,都想做全德意志的主人。但此时普鲁士在经济上已经把奥地利抛在了后边。1852年以它为首的关税同盟已扩展到全德。在政治上它还实行了宪政制度。奥地利则不实行宪政,依然保留封建制度,所以国力大为减弱了。德意志统一最终要由普鲁士来完成,那是历史注定的。这里也可看到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德意志长期割据以及普奥两家敌对的现实,都表明统一运动只能依靠武力来解决,别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在统一运动中,俾斯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在他担任普鲁士首相之前,普鲁士议会中以进步党为主的反对派正在阻挠政府的军费预算。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他上台后不久就在议会里公开说:“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仆人而不是你们的仆人。”接着又在预算委员会上说:“德国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普鲁士必须聚集它的力量以等待时机,这样的刚机我们已经错过好几次了……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靠多数通过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l849年所犯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由此,他得到了“铁血宰相”的称号。随后他就随意而为,不顾议会的反对,筹划起如何实现统一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德意志统一是经由王朝战争的道路实现的,即l864 年对丹麦的战争、l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代普法战争。这三次战争都是俾斯麦策划的,以普奥战争最为重要,打败了主要对手奥地利。在这期间,俾斯麦还在外交方面做了许多事情,显示了他的才华。例如在策划对奥战争时,他极力拉拢法国,使它保持中立。而那时他已清楚,普法之间早晚要打一仗。4年后果然打了起来。俾斯麦统一了全国之后,议会里的进步党以及其他反对派,都异口同声地对他大加赞扬,纷纷检讨自己过去的看法是错误的。统一全德国的功勋使他成了全国景仰的人。随后他执掌全德大权达20年之久。应该说,俾斯麦的成就是巨大的,对德国的贡献更是突出。二三十年后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与国家的统一有着直接的关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