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5

时间:2009-10-18 17:25:40  来源:刘芃、朱…
 

第三章中国现代

 

   
关于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分际,目前学术界大多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界。但考虑到人们多年来的习惯,这里所说的中国现代史,仍是指l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这段历史实际上包含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l919到1949年,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现代史,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逐渐走向现代的历史。
  
纵观8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以下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为标志,又可划分若干历史阶段。
       
(一)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历史的变革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它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从1924到1927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和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一场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如洪流般地席卷中国大地: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国民会议运动兴起,湘粤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一路凯歌,这一切汇成了国民革命的风暴。在国民革命的推进下,北洋军阀统治开始走向末路。但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蒋介石进一步加紧了对军队和政权的控制,国民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日趋尖锐。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并于4月18日成立了反共的南京国民政府。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分共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二)国民党统治的确立和共产党武装革命的开始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联合北伐,进攻已经穷途末路的奉系军阀。1928年6月,奉系首领张作霖败退东北;l2 ,月,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至此,国民党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国民党在取得对全国的统治后,在政治上实行“训政”和五院  制,以中央政治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以党治国,编遣军队,确  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但蒋介石在攫取党、政、军大权的  过程中,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此伏彼起,宁汉战争、粤桂战  争、蒋桂战争等一场接着一场,而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更成为  辛亥以来规模最大、战斗最烈、死伤最多的一次军阀大混战。中原大  战后,蒋介石在全国基本消除了能与之较量的军事集团,稳固了其统治。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古田会议的召开,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各苏区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相继失利,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国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与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将中国革命  的大本营放在了陕北。
  
 (三)九一八事变
   
在中国国内形势纷繁变化之际,自甲午战争以来就一直对中国抱有侵略野心的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在短短一个月之间就沦日寇铁蹄之下。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先后向长城一线及华北地区不断侵略渗透,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各阶层纷纷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大敌当前,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开始考虑调整其对日政策,国共双方通过多种渠道开始进行秘密接触。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成为国共双方从对峙走向第二次合作的关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关系取得迅速发展,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日的阶段过渡,中国开始迈向抗日战争的新时期。

   
(四)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中国抗El战争从此开始。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遭到的一次最:赶规模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险。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首先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也纷纷投入抗日的洪流,民族工商业资本家积极组织厂商内迁,各地华侨纷纷建立抗日救亡团体,筹款筹物,支持国内抗战,形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抗El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围绕着抗日战争,国民党实行了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提出了动员和组织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全面抗战路线。国共两党对抗战的两条指导路线必然发生矛盾和冲突并贯穿于抗El战争的全过程之中。从卢沟桥事变到l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El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日军分路深入中国广大领土,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顶点,国民政府集中兵力组织了忻口、台儿庄、南京、武汉等大会战,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广泛开辟敌后战场,并迅速壮大起来。l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并加紧在其占领区内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这一阶段,在日伪军的连续“扫荡”和国民党加紧进行反共活动的态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延安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为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8月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向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五)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共产党领导全国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已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国民党政府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企图依靠美国政府的经济军事支持和自身的军事优势,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争取经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国民党政府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为l93个旅(师)、160万人,占国民党全部正规军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的80%。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l27 万人,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和少量火炮。从l946年6 月至l947年6月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实行积极防御的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战争开始的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后4个月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刘邓大军以出乎国民党军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与陈赓、谢富治兵团和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三路大军,在外线布成“品”字型阵势,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构成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推进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而在各新老解放区,则普遍深人开展了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使正在胜利发展的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8年9月至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相继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l54万人,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l El,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把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当作中心任务来进行。从l949年10月到l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先后用3 年时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破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开展了统一财政、稳定物价、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尔后,又用4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也全面展开,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七)中共“八大”召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从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一些文章中。在时间上,主要是指l956 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l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在这十年中,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批大中型钢铁基地在各地陆续建成,机械工业和石油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修铁路8000公里,工业的地区布局和门类结构大为改善,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党的指导思想的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主要是经济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十年中“左”倾错误的积累和发展,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八)“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文化大革命”的长期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惨遭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因受到社会动乱的破坏而急剧恶化,经济运行失去控制;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各级干部的抵制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粮食生产、科学技术和外交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l976 年10月,党中央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这场灾难,国家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正常,党和国家的工作得以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面临着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还没有根本改变,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两年间,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总体上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会前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全会确定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的第三次历史巨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局性的拨乱反正工作逐步展开,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调整国民经济,进行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而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这期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也迈出重大步骤,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与迅速发展,成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窗口。l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2年中共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或为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全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逐步转向城市,城市经济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l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会议确定了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质、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此后,党和政府对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及时开展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工作。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党和政府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平息了动乱,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十)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选举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十三届五中全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顺利交接,这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到1990年底,“七五”计划胜利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飞跃。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作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 世纪的战略部署。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在国防建设、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及外交工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