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8

时间:2009-10-18 17:25:39  来源:刘芃、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国内阶级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经过曲折复杂的过程,而最终形成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对此,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在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中共领导的苏区疯狂“围剿”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呼吁团结抗日的宣言。

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广大反对日本暴行的运动”,“实行反帝运动的下层统一战线,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l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为国民党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工人、农民、兵士和学生联合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走狗——国民党1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关于停止进攻苏区、保卫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对日共同作战协定的宣言。193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并吞中国告全国民众书》中,号召一切真正愿意反对帝国主义的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不分政治倾向,不分职业与性别,都联合在反日统一战线之内。20日,中国共产党又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提出抗日救国的六大纲领。但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领统治地位,无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因而存在着严重的关门主义倾向,虽提出过一些正确的主张,也未切实执行。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发展了“九•一八”后在三个条件下和国民党中愿意合作的部分订立协定的政策,成为建立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决定实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反帝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席了大会。会议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创议“联合中国境内那些愿意为救国救民而真正斗争的有组织的队伍,来创立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非常广泛的统一战线”。①

参加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根据会议的精神,经集体讨论,由王明、康生、吴玉章等起草了“八一宣言”,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于1935年10月1日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其主要内容是: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中华民族正处于在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的生死关头;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一切爱国的军官和士兵,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华侨和国内一切被压迫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

“八一宣言”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下层统一战线或工农兵学商的联合,而是扩大为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各个民族的联合,也包括国民党在内。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②不再局限于过去与国民党某些军政人员订立协定、停止冲突、互相联合上,进而提出建立“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等。并为国肪政府提出了十条施政方针。宣言虽然仍把蒋介石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但却一再呼吁各党派停止内战,为抗日救国的事业而奋斗。宣言提出各界立即进行协商、谈判,召集各界的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的实际工作。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为了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政策,中共中央从l2月17日起,在陕北瓦窑堡举行政

    ①《季米特洛夫选集》,人民出版社l953年出版,第102页。
    ②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l986年版,第636页。

 

治局会议。会议深入分析讨论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和《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日本要把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这是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这个基本特点重新改变了与正在改变着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政党及武装势力之间的互相关系。民族革命战线与革命战线是在重新改组中。因此,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这就是党的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广泛的与最高的形式,就是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组织”。“它应该有最广泛的行动纲领”。

毛泽东于l2月27 El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毛泽东在报告中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目前中国的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暂时还是大于革命力量”,而且“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这就是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加速革命的发展,就需要“招收广大的人马,好把敌人包围而消灭之”②。中国目前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在这种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面前,工农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坚决抗日的,他们已经起来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中间的一部分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因此,“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③。同时毛泽东还指出,即使在地

①《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l38页。⑦《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l40页。③《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l37页。

 

主买办阶级的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在日本帝国主义要独占中国的条件下,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即蒋介石集团,就有可能抗日和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报告提出了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基本政策。既团结他们共同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进行适当的批评或斗争。报告还批评了关门主义错误,并告诫党不要重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精辟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抓住了时局的关键,正确解决了遵义会议尚来不及和还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党的策略路线问题,全面地规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于建立抗El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利用各种刊物,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并采取灵活的方式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各阶层接触,努力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首先实现了数十万群众在西北地区联合起来。同时也曾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多次谈判,由于国民党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谈判未获成果。

1936年华北局势更加恶化。中国共产党在通过组织、发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全中国各党各派的共同奋斗,全中国人民及武装部队的总动员,我们才能给帝国主义与汉奸卖国贼以致命的打击,而取得中国民族的彻底解放”。①在当时,争取蒋介石集团停止内战共同合作抗战,尤为重要。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是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代表,掌握着国民党政府的军政大权,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活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实现全国全民族的抗战,如果不促使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无法达到目的的。为了促使蒋介石对日态度的转变,实现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抗日反蒋”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

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指

①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l985年版,第2r版。

出:在日本帝国主义又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Fl。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我们正在通知他们,共产党中央立刻准备派代表出去,或接受国民党和蒋介石的代表到苏区来,以便进行谈判。9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完成了对国民党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确定了“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的方针。南京、西安和中共三方代表,经过谈判,达成了抗日救国的六项协议,基本上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团结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7年2月l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持执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项保证是有原则限度的,同时又是必要的重大让步,其目的是为了敦促国民党接受五项国策,实现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实现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和抗战。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原则上同意了中共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其基本政策已由内战、“剿共”和妥协,转向和平、统一和抗日,从而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从1937年2月至9月,国共双方代表就红军改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改制、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组织形式等问题,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进行了6次谈判。其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经过反复谈判,8月22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将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纪元,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使得中国抗战力量的阶级组成和群众动员的规模更加广泛,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民族敌人深入国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但国内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性;是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处在一个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严格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为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作出坚韧不懈的斗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执政党,共产党不掌握全国政权。但是,。I共产党提出并贯彻执行了惟一能使抗战取得胜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的主张在全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争取抗战胜利的斗争中,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继续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巨大的努力,实现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开始后,为了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全面抗战,并具体制定党领导抗战的纲领和政策,l937年8月22~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分析了全国抗战以后的新形势,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克服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为此,会议决定:要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游击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动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确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会议还决定:人民军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即由过去的正规军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游击战;人民军队的基本任务,是创建抗日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JE要是战略配合);人民军队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在洛川会议精神指导下,八路军三师健儿于8月下旬到9月中旬,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战场,立即投入对日作战,并执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115师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驻守五台山,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l20师进入管涔山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t29师以太行山为中心,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至此,“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在南方,中共中央根据国共谈判于l937年10月2 日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全军1万余人。l938年春,新四军挺进长江南北,先后开辟了皖南、皖中等敌后根据地,初步开展了华中地区}j敌后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受战争灾难,为着民族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但是中日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是持久战,还是速决战?中国能否取得胜利?这些问题在大多数的人们中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在抗日战争的前途问题上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亡国论”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大叫“再战必亡”。“速胜论”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如何科学的认识和分析这些关系抗战前途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彻底批驳各种错误观点,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头脑,指导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任务。对此,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要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张闻天和周恩来先后发表文章,论述了只有坚持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理由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l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著名讲演,系统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抗战的理论和战略方针,指明争取胜利的正确道路。
  
《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了中日两国和中日战争所处的历史时代,指出敌我双方在战争中存在的四个互相矛盾的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的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非正义的战争!.中国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第三,日本虽然有很强的作战力量,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和物力均不足;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支持长期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的。

由于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抗日战争必然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帝国主义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横行,中国抗战要走一段艰苦的历程,抗日是持久而不能速胜;但是,日本又为其小国,退步,寡助等不利因素所制约,这些短处是日本无法克服的。相反,中国作为弱国,又为之大国,进步,多助等因素所补充。在战争过程中,中国能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支持长期抗战,经过相持阶段的艰苦努力,敌我优劣的形势将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将转弱为强,进入反攻阶段。。所以,“速胜论”者和“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相持阶段到来后,随着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也逐渐发生变化,政策的重点由对外抗日逐渐转向对内反共,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为了正确地开展斗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纠正错误倾向,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放手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地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范围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各种民众运动,争取全国的知识分子,扩大争取民主的宪政运动等。’进步势力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骨干,也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间势力同进步势力、顽固势力都有着矛盾,动摇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中国,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进步势力同顽固势力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

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日派势力。同顽固势力斗争,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时局好转,避免大规模内战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了同反共顽固派作有效的斗争,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有理,即自卫原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斗争的防御性。有利,即胜利的原则,就是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决不可举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这就是斗争的局限性。有节,即休战原则,就是在打退顽固势力的进攻以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应该适可而止,实行休战,决不可无止境地每日每时地斗争下去。这就是斗争的暂时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反对顽固派的策略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范例。它正确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的适当政策。它既批判了“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左”倾错误,也批判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错误,。从而把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一策略总方针和策略原则的贯彻实行,对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正当国内出现妥协、分裂、倒退的危险时,日本大本营采取了确保占领地区“安定”的作战新方针。把军事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正面战场转移到敌后解放区战场。华北是侵华日军作战的主要地区。l939 年2月,华北敌人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强调军政民一体的“总力战”。在军事上,采取“牛刀子战术”,实行“分区扫荡,分散布置,灵活进剿”。在政治上,推行“以华制华”,强化汉奸组织,豢养死心塌地的汉奸来统治占领区。在经济上,对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大肆破坏和掠夺,并实行封锁和毁灭政策。9月,华北敌酋多田骏更提出“竭泽而渔”的“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分割封锁各抗日根据地,企图各个击破消灭之。 
  。
在敌人的残酷进攻下,敌后解放区军民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实行“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灵活机动地不断打击敌人。从1938年6月到l941年5月,八路军共毙伤日军l4.5万余人,伪军3.8万多人。同时,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有了很大发展,到l940年,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50万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冀中、晋冀豫、晋绥、苏南、苏北、淮南、皖东、东江和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人口约1亿。解放区战场抗击着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大部分伪军。

八路军、新四军在粉碎敌人“扫荡”,保卫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曾经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胜利。特别是l940年8月~l2 月,华北八路军发动的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更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1940年前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加紧军事反共的同时,还在政治思想上对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发动了猖狂进攻,为了回击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进攻,指明中国革命的方向,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共产党人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l939年12月,毛泽东和几位同志合作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l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这一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做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出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完整的阐述。指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革命已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区别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摹命,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论》驳斥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论调,论证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的统一和解放区政策的统一提出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新民主:E义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一百多年来民主革命的经验,深刻地揭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

1941年和l942年,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造成根据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侵略军连续的大规模的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活动的猖獗;华北各地连续数年发生水、旱、虫等严重灾害,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加剧了军民生括的困难。抗日根据地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人民军队的数量和根据地的面积都下降了。八路军由40万人减少到30万人,新四军由13万人减少到11万人。根据地面积缩小了1/6,人口由l亿下降到约5000万。财政状况和军民生活处于交困状态。粮食、棉布、医药和日用品匮乏;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菜、没有纸、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有些地方一时只能找野菜、树叶为食。

为了战胜严重困难,争取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先后重申和制定了一系列切合适宜的政策,包括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政权和减租减息。当时,被称为“十大政策”。其中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分别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地军民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大生产运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军民的生活,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使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方针和政策指引下,经过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到1943年底时,解放区人口已上升到8000多万,军队又发展到47万,党员发展到90余万。这样,就为解放区敌后战场发动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1944年开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解放区各战场对日军开始反攻。解放区人民军队在局部反攻中,共计作战11300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收复县城20多座,攻克和逼退据点2580多个,收复国土16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l700多万,到1945年春,主力部队发展到41万,民兵200万,建立解放区19个,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9900多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对日军占领的大多数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包围,成为中国战场的主力。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临近,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主张,代表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一直愿望和共同要求,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成为举国一致的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为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会议深刻的分析了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光明前途。大会制定了一条马列主义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会制定了十项具体纲领。

中共七大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并赢得了完全胜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