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26

时间:2009-10-18 17:25:37  来源:刘芃、朱…
 

这是继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改革,并由此尝到有利于富国强兵的好处。之后,各国君主实行的进一步改革,便是开明君主制改革。在多数情况下,所谓开明君主制兴起于l8世纪。其特点之一,是所谓的开明君主与声望很高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交上朋友,借以说明自己的开明。至于他们推行的政策,大致还是重商主义的精神。可贵的是改革通常会针对着封建农奴制度。而且往往还在政治上也采取一些新的举措,不仅在加强绝对君主制方面措施得力,而且在分权和体现类似代议味道方面做了一些事情。应该说,开明君主制改革完全属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的道路之一。

 

18世纪最典型的开明君主,当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和奥地利女王玛利亚•特蕾西娅及其子约瑟夫二世。不过他们的改革有的未能持续下去,如特蕾西娅母子。即使后来被尊称为威廉大帝的腓特烈的改革,虽然断断续续进行着,但也没能在18世纪得以完成。因为改革远比革命的速度慢得多,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成。这里主要是说明,改革的性质也是通往资本主义的途径之一。还需要说明一点,那就是所谓的开明君主并非是真心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本质的目的仍然是富国强兵,扩大自己的实力,但他们看到了只有依靠发展新兴的工商业才有可能达到目的。这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应予肯定。正因为如此,当腓特烈•威廉把伏尔泰请到普鲁士宫廷去作客后,察觉到自己和伏尔泰在根本观点上决然不同,就在送别伏尔泰时故意侮辱了他。私下里还说:“桔子轧干了,就没有用了”。这里简单说一下开明君主制,是为了把西欧曾经存在的各类君主制作个介绍并有利于衔接。

 

故名思义,这里指立下了宪法之后的君主制度。目前欧洲有不少国家仍在实行立宪君主制,如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西班牙等等。它们保留了君主制,但却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见,保留君主制与保留封建残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总不能把上述国家说成是存在大量封建残余的国家吧。所以政体问题不是决定性的,要考虑各国的国情。有人喜欢把立宪君主制与君主立宪制分开描述,说明在后者的情况下,君主的权力稍大一些。在笔者看来,其实不必如此细分,它们的差别是很微小的,这里就笼统叙述了。说到底,起关键作用的是宪法。在所有反封建斗争中,都存在以法治取代人治这一条。前面已经说过,商品经济是法制经济,合同、协议、契约等等都要靠法律来保障。人的自然权利更要依靠法律。当然,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就更为重要了。

 

宪法对国家的性质、作用、职能、体制等等都要作出规定;对主要权力机关的设置、分工、产生的办法也要有规定;还要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基本权利方面,如此等等。近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强调主权在民,批判“王权神授”的谬论。因此,一般宪法都会规定实行代议制度,也就是议会民主制。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人们有权自由竞选,胜者进入议会,由公民的选票来决定。还要实行分权制,基本上按孟德斯鸠的主张,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避免出现独裁专制。行政机构的产生,或由民众选举,或由议会决定,从根本上说是来自民意。司法独立也是一条原则。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司法、执法总是受到有权人物或者行政机关的干预,利用权力破坏司法公正,陷害无辜者或者强行保护犯有严重罪行的人,那么“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为空话了。所以,司法独立在近代宪法中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宪法既然对国家里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都作出了规定,那么要不要君主制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呢?这里有必要说明,君主制是与共和制相对应的,并不是与宪法相对应。不管有没有宪法,都可能出现共和制或君主制。古代罗马不就既有共和国,又有帝国吗!所以,要把君主制和共和制对应起来认识。在历史的长河中,君主制比共和制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深得多,这是应该承认的。有些国家的居民更喜欢宁静,对长久存在的君主制没有强烈的恶感,反而觉得君主制有利于秩序的稳定,就保留下来了。而有些国家的居民似乎激情满怀,对君主制十分恼怒,就坚决拥护共和制度。英国与法国的民众好像就比较符合上述的情况。法国人有时就把自己的国家简称为“共和国”,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国体是决定性的,政体不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不必为共和制与君主制花费过多心思。野心家要做君主才会极端看重这件事情。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势力在掌权。只有与何人掌权之事结合,政体问题才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们所说的立宪君主制,其核心问题是宪法决定一切,保留下来的君主,要么是“虚君”,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实际上对于重大决策不起任何作用;或者是仍然在行政岗位上活动,但却必须依法而治,各种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本人也不得超越法律范围。后者的情况,主要出现在近代前期,也就是推翻君主制不久的时期,后来的尤其是现代史上的君主制,几乎都是与“虚君”制一致的。在反封建斗争的初期,立宪君主制显得更为流行一些。

 

 

在整个近代时期,一直存在着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专制主义自然是由奴隶主和封建主专政的体制传下来的。他们专政的时间远比刚刚启动的资本主义力量要长得多,留下的传统也强得多,短时间之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以l6世纪为近代的起点,那么到19世纪末近代时期结束时,除去极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外,政治民主化并未能在全世界普遍建立起来,甚至到今天也还做不到这一点。这只能用各地发展不平衡和传统浓厚、积习过深来解释。

 

 

 

有幸的是,在19世纪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显得愈来愈强劲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民主化的模式已基本成型了。在当时,人们至今还公认的资本主义大国是美、德、英、法、俄、日等六国。这六国在政治形态上可以分成两类,即民主的和专制的两类。美、英、法属于民主类型,另三国为专制主义类型。这里专说民主模式。综合这三国的情况,它们都具有以下几种现象。


首先是公民民主。除去英国离普选制尚有一些差距之外,其余两国早已实行普选制了(需要说明一下,那时所有国家都还没有给予妇女选举权)。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人权自由已经相当充分,不仅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而且有不受限制的新闻监督自由,人们对政府的政策可以自由褒贬,自由发表意见。所以人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较以前大为加强了。其次是政党政治。近代时期建立政党是司空见惯之事,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问题在于政党有没有自由、的权利。必须有成立和存在的权利、自由发表政见的权利、出版报刊的权利、自由集会选举领导人和通过决议的权利等等。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政党政治。政党政治的优势,就在于将竞争机制引进了政治生活。各政党公开发表见解,公之于众,由民众去评断。在这种情况下,谁优谁劣,谁最能得人心,在竞争中就可见分晓了。


再次是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议会作为真正的立法机构,并且常常是决定行政机构的场合,必须有言论自由,而且要按时定期改选。选举时,政党或个人都有权参加。在自由竞选的原则下,各党派与个人可充分表明见解,最后则要靠公民的选票来决定。哪个当选,哪个名落孙山,谁也无权埋怨。当选的进入议会,再去决定行政人选。那也是在竞争机制下登上政治舞台的。这样,台上的是执政者,台下的就是反对派,不时要对执政派或执政人挑毛病,提出别的意见。这就促使人们的思考,更促使执政者思考,并且不断改进。否则,下次改选就会落榜。显然,这种竞争机制有利于防止很多弊端。


这种政治模式实际上就是现代意义的模式。如同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一样,都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顺便说几句题外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度世界上政变成风,发生了几百次。但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却都没有发生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上述这一套政治模式,是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保持经济发展的。这种机制的特点之一,就是使存在于社会上的不满,随时都有一个宣泄口,从各类渠道喷发出来,不会酿成大的动荡不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