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操守祥:整合资源、教活
陈新祥:鲁迅中学历史试
赵德祥:评华师版《中国
赵士祥:比较新课标高中
姚锦祥:评高中历史实验
姚锦祥:高中历史专题体
姚锦祥:乡土史的教学规
景德祥:德国反思纳粹历
赵士祥:关于实施《历史
姚锦祥:从钱穆的国史观
最新热门    
 
梁云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由来及原因

时间:2009-10-18 17:29:19  来源:梁云祥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作者:梁云祥

文章来源:《学习月刊》2005年第6期

2005年4月5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新版历史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美化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获得通过。由此,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激烈反对,所谓“教科书问题”再一次成为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科书问题已经屡次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结”,不但多次引起两国外交上的摩擦,更重要的是日益损害了两国国民、尤其是中国国民的民族感情,成为两国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与持续发展。

教科书问题的缘起及其过程

1982年,在中日关系中第一次出现教科书问题,引起了双方的摩擦和争论,但实际上这一问题在日本国内由来已久,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日本国内的一个问题,只不过到了80年代以后才成为一个国际问题,并成了长期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战前,日本政府就规定中小学一律使用由国家统一编写的教科书,其中充满了对青少年进行军国主义侵略和日本民族优越感教育的内容。1945年日本战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废除军国主义教育。但是,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日本恢复独立之后,过去被遭到整肃和监禁的一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政治势力重新进入政界,这些人与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他们开始试图否定历史,对历史教科书提出了各种不满,要求修改教科书。

1955年,当时日本执政的民主党开始对战后的历史教科书提出批评,他们在一份题为“令人忧虑的教科书问题”的宣传材料中认为,日本的中小学教科书已经被赤色思想所控制,成了马列主义的教科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偏向”教育,于是刮起了一股“反偏向”风。同时,文部省也严格了对教科书的审定,以至使当年的大部分历史教科书被审定为不合格,迫使一些历史教科书不得不做出修改,对二战中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了各种淡化描写或删除,直接导致了日本对青少年历史教育的不足。

以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家永三郎为代表的一些具有正义感和希望能够尊重历史的日本学者们进行了抗争(著名的“家永诉讼”案进行了三次,历经32年之久,直到1997年才落下帷幕),文部省对历史教科书的审定有所收敛,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又恢复或增加了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的记述。

但是80年代后,日本社会部分右翼势力再次掀起要求修改现行历史教科书高潮,并影响到了自民党政府内部的一些政治势力。1980年10月,日本右翼组织“昭和史研究会”和日本财界组织“经团联”的外围组织“经济宣传中心”先后发表了题为《令人忧虑的教科书问题》和《充满疑问的教科书》等调查报告,鼓动人们对教科书的不满。自民党也成立了“教科书问题小委员会”,研究修改教科书的有关法案,同时将所谓“彻底弹劾左翼偏向教育”、“推进纠正偏向教育运动”等内容列入了自民党代表大会通过的运动方针。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文部省再次加强了对历史教科书的审定,以各种方式让作者和出版社“改善”或删除有关记述日本侵略战争历史的内容。

1982年6月25日,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对第二年4月开始使用的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审定结果,在这次编写和通过审定的历史教科书中,对有关中日两国战争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了修改或“美化”处理,如将过去教科书中记载的日本在芦沟桥事变前对中国华北地区的侵略改为“进入”华北,将过去记载的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也改为“全面进攻”,将“九•一八”事变简单地描写为“日本炸掉了南满铁路”,将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归结为“由于中国军队的激烈抵抗,日军损失严重,于是情绪激昂的日本军队杀害了很多中国军民”等。

1985年的《新编日本史》教科书中,对有关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又做了不同程度的美化,比如将“九•一八”事变写成是在不断爆发的排日事件的背景下部分关东军被迫独自行动导致的后果,将全面侵华战争写成是日本为了保卫自己的侨民和军人而被迫采取的行为,对南京大屠杀只是在描述南京陷落一句中加了一个注脚,而且认为目前对这一事件尚无定论,将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和为了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等。《新编日本史》经修改4次后于1986年5月被审定合格。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国内政治日益保守和右倾化,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修改教科书的活动有增无减。在《新日本史》教科书中,充满了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颂扬和对中国等国家的贬低与攻击。例如,对“九•一八”事变的描述,该书认为中国东北的权益是日本根据条约所得到的,但由于中国的排日运动和苏联对东北的威胁才迫使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整个东北;满洲国是在中国大陆第一个建立现代法律制度的国家;“南京大屠杀”存在很多疑点,目前仍在争论中;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对亚洲的占领鼓舞了当地民族从西方殖民国家统治下独立出来的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法说哪方是正义的,只是国家利益之间冲突的一种手段;战后的东京审判是不公正的,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等等。面对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日本政府却辩称:由于未发现明显违背史实之处以及日本史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所以不能根据中国等国家的要求对教科书进行进一步修改。

这一问题越演越烈,几乎每隔4年就再次出现。而且,对于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则表现得越来越强硬和不肯认错。因此,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已经成为经常引起日本与周边国家外交争端的问题之一,也是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国家不同历史认识的主要典型事件之一。

出现教科书问题的原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历史教科书问题呢?实际上,历史教科书问题与日本政治家们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一样,同属于历史认识问题。也就是说,日本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一段历史,与中国等亚洲国家以及日本国内大部分国民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或者说不愿意承认、甚至美化日本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历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的一些原因造成的:

1、日本天皇制政权的持续存在。日本的天皇制是一种独特的国家制度,尽管天皇本人在日本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并不一定真正掌握政权,但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和感召力却是无人能比的。天皇与日本已经密不可分,天皇就是日本,日本就是天皇。尤其在明治维新以后,天皇的地位更是被抬高到了吓人的地步,成了日本人心中不可仰视的神。日本不同于另一个战败国德国,整个法西斯政权都被摧毁,4年后重建的东西两个德国都与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没有丝毫联系,日本却是在盟军进入日本本土之前就宣布了投降,日本的天皇制国家政权并没有被摧毁。战后虽然美国军队占领了日本,也对天皇制实施了改造,但为了减少日本国民的抵触情绪和按照美国的利益顺利改造日本而对日本实行了间接统治的方式,即利用天皇制和日本既有的国家政权对日本实行统治。因此,天皇制被保留了下来,日本政府除去像军部这样一些明显为军国主义服务的部门外,几乎全部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战前和战后具有国家体制继承关系的战败国来说,要正确、客观地看待侵略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否定过去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否定自我。时至今天,日本的国旗、国歌和军旗,仍然是战争期间使用的国旗、国歌和军旗,这常常会让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的人们想起过去军国主义的日本,但日本并没有想要用其他的国旗、国歌和军旗来取代它们,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些东西是日本整体的一个象征,日本不可能进行自我否定。

2、美国对日本改造的不彻底和日本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同盟关系。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包括消灭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和整肃战犯,但随着1947年美苏冷战的出现,美国对日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削弱和改造日本的政策转变为扶植和复兴日本的政策,其目的是将日本变为能够阻挡共产主义势力扩张的堡垒。于是,对军国主义分子和战犯的整肃活动很快停止,过去受到限制的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又重新开始恢复正常生活。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其后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更使美国加快了扶植和复兴日本的步伐。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1951年召开旧金山和会,通过《旧金山和约》使日本获得了独立。此后,一些在战争期间支持战争的旧军人和军国主义分子更加有恃无恐,甚至有些人还进入了政府,重新执政。这些人当然对过去的历史会进行美化或者掩盖和否认。20 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的日美同盟关系则使美国在对日政策上更多地是重视日本目前对美国的政策协调与协助,而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表现采取了一种宽容甚至纵容的态度,客观上也助长了日本对历史的歪曲。美国的欧洲盟国则更是由于在历史上并没有向亚洲国家那样遭受日本的侵略而缺乏切身的体会,更多地也是同美国一样考虑目前同日本的关系,对日本歪曲历史的行为显得比较宽容。美国和欧洲国家与日本密切的同盟关系也使得日本在否认和美化历史时更加肆无忌惮。

3、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日本利用美国的保护和战后国际社会的优越条件埋头发展经济,即不需要承担巨额军费,反而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特需生产刺激了自己的经济,并充分享受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贸易体制和廉价的能源,从20世纪50年代起其经济就持续高速发展,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迅速崛起,实现了它近代以来的梦想,在经济上超过了欧洲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其经济大国地位的奠定,使日本恢复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而失去的自信,并且使其踌躇满志,想要发挥大国作用的梦想再次出现。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日本国内右倾保守势力和民族主义增强,在外交上也加快了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试图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近代以来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亚洲周边国家的侵略和统治,使其丧失了作为一个大国所具有的道义形象。对此,一些日本人不是通过彻底反省历史来重新树立日本的大国形象,反而试图通过否认历史来做到这一点。如日本右翼作家林房雄在其《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宣称:“一国的繁荣不能仅仅用经济繁荣来衡量,重要的是确立精神支柱,即恢复国民的自信。日本已经繁荣,但灵魂之旗尚未飘扬起来。被强制性地割断历史和战争犯罪意识,使多数日本人萎靡不振,在一片升平的暗谷中彷徨。我写此书,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在充满苦难的东亚百年战争中英勇善战的日本人的自豪和自信。”一名攻击现有教科书的右翼学者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他认为教科书问题的焦点就是“如何再一次塑造现在的日本人”,“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造就成比平成时代(即1989年以后)的日本人具有更坚强意志的日本人”。也就是说,这些人自恃日本经济的成功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而想要恢复过去日本民族的所谓武勇和忠诚的性格,因此就需要歌颂而不是反省过去日本的历史,当然更谈不上批判。

4、日本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和单一民族的国家,在其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人际之间的关系,讲究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但是在面对外部世界时却常常缺乏应对的能力,总是或者恐惧过度、不知所措,或者颐指气使、强力相向。反映在其对外关系中,或者表现得非常自卑,或者又表现得非常自傲。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也缺乏宏观意义上对善恶标准的价值判断,没有正义与否的观念,反而其崇拜祖先的习惯被用来抹杀了对非正义的历史审判,如他们对死去的先祖都不会去追究,反而会将这些人看作是神来加以纪念,而不管这些人生前做了些什么。正像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著名的《菊与刀》一书中将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后所得出的结论,西方文化是一种所谓“罪感”文化,即认为人类是有原罪的,因此常常需要去忏悔和反省,但日本文化却是一种所谓“耻感”文化,对自身没有罪恶与否的观念,而只有羞耻与否的观念。因此,日本一些人从来不认为过去日本所进行的侵略战争是罪行,总是将其归咎于历史上的殖民时代,不从自身去寻找原因,反而认为被战败而感到羞耻,所以也就不会认为自己犯下了罪行而需要忏悔和反省,反而一直试图寻找机会洗刷掉战败的耻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