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岳麓版教学资源14
-岳麓版教学资源15
-岳麓版教学资源16
-岳麓版教学资源17
-岳麓版教学资源18
-岳麓版教学资源19
-岳麓版教学资源20
-岳麓版教学资源21
09年岳麓版初高中历史教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郑小
最新热门    
 
-岳麓版教学资源22

时间:2009-10-26 10:43:20  来源:历史课程…

 

必修III教材编写说明(3/3):

单元构成与相关问题


应老师们的要求,现在将高中各册教材的设计意旨、学术逻辑形成文字电子版,以供研究拓展。
 
    
本册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根据《课程标准》专题1提示的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孔孟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家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及李贽等进步思想家,以及专题2提示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等内容设计,分为“孔子老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6课。前5课按时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勾画出从百家争鸣孕育出一批经典巨著、孔孟儒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取得正统独尊地位、经宋明理学至明清之际变迁的轨迹。其间也反映了主文化与亚文化、反文化对立统一的格局,以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变动此消彼长发展变化的趋势。第6课集中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除了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外,还要结合《历史》必修(Ⅰ)(例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必修(Ⅱ)(例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精耕细作型农业生产以及先进的租佃制生产方式等)的有关内容以及本课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本课“解析与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差异以及思考近代中国科技相对于西方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也应给予特别关注。虽然不必占用很多时间详细展开,但却是连接第三单元内容和破解中西地位逆转原因的关节,如“解析与探究”所述,可着重提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投入以下单元的学习”。
      

第二单元分“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诗歌与小说”和“梨园春秋”4课,分别展示中国古代汉字以及各种文学艺术门类的源流、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本单元各课侧重介绍各门类代表作的成就和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风貌的影响,而非系统的专门史。
      

以上两个单元分别反映了《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两个专题的内容。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时性互动的影响。例如从明清小说散发的新鲜气息中,便明显能看到其时进步思潮浸润的影响。而这一切,包括晚明科学巨匠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又都和明中后期新经济因素萌发、工商业市民阶层兴起以及世俗化倾向勾锁关联。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分“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挑战教皇的权威”、“理性之光”和“近代科学技术革命”5课,依次展现西方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及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本单元概述西方从古代至近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演变的历程,与前两单元反映中国古代的相关内容大体处于同一时段。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诸子百家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可谓哲人并出,东西辉映。而东西方之间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特别是西方近代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人文精神不断发展。至17、18世纪,启蒙思潮与科技革命相鼓荡,以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为标志,开始跨入科学理性的时代。西方近代这一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划时代变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本单元末设置综合探究课——“破解‘李约瑟难题’”,正是期望通过对“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将本单元与前两单元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各自发展道路和特点的认识,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益。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按照《课程标准》学习要点的提示,分为“诗歌、小说与戏剧”、“音乐与美术”和“电影与电视”3课,着重介绍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艺术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和主要成就,展现这些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以及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政治与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文字、音符、色彩和光与影,表达了对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使西方的文学艺术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异彩纷呈。要注意把本单元内容放置在《历史》必修(Ⅰ)、(Ⅱ)两册相关政治、经济背景中考察,以加深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新及其社会影响的理解。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将《课程标准》所列“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两个专题的学习要点依次整合为“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5课。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发展,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发展合乎逻辑的结果。前面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率先跨入科学理性时代等内容,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蜕变和思想创新做了宏观背景的铺垫。《历史》必修(Ⅰ)、(Ⅱ)相关时段政治、经济的变革与本单元思想文化更新的关系更为紧密,对于加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格外重要。而通过学习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也有助于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分“现代科学革命”、“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课。前两课概述在世界范围把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推上一个新高度的科学革命以及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后三课分别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贯彻“双百”方针对繁荣文化的重要影响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只有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同,明确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而引导学生以批判继承、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投身于创造新文化的伟大事业。本单元末设置的综合探究课——“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意在对本册教材做总结性的综合思考,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升华、创新,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本课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一定深度。可组织学生在分别就一些子题展开探究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不求结论完美,不必“定于一尊”,重在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交流,重在体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本课不作考核要求,也可安排为复习课或阅读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