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岳麓版教学资源14
-岳麓版教学资源15
-岳麓版教学资源16
-岳麓版教学资源17
-岳麓版教学资源18
-岳麓版教学资源19
-岳麓版教学资源21
-岳麓版教学资源22
09年岳麓版初高中历史教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郑小
最新热门    
 
-岳麓版教学资源20

时间:2009-10-26 10:43:21  来源:历史课程…

 

 

必修III教材编写说明(1/3):

探究对象与学习内容


应老师们的要求,现在将高中各册教材的设计意旨、学术逻辑形成文字电子版,以供研究拓展。
     
本册教材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种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大体上表现为一种宏观的远程控制,即在大的趋势、倾向、性质、特点上起到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便无足轻重,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起作用的是人,而人是富有意识、经过深思熟虑而行动,并且抱有一定目的的”(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人们的主观意志和精神活动同样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前提,或者说,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主观意志和精神活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完整地阐释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共“十六大”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高度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便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坚持和发展。
     
充满灵气的创造历史的主人,并非体现、演绎某种抽象规律、公式的毫无生命的躯壳和工具。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研究历史,理所当然不应忽略影响人们行动意愿以及改造世界能力的文化因素,不但要探究酿制人们各种思想愿望的物质底蕴,而且要揭示潜藏在各种变革、事件之后的人们的情绪、意愿及种种计谋、方略、规划,把“文化”的因素有机地融入人类创造历史的全部进程之中。如《课程标准》所述,本册教材正是集中“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产物,其本原固然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但却必得经由人的社会实践能动地创造出来。所谓文化活动,是指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形成并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语言、文字以及政治理论、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文化成果的重要表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社会规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同样属于精神产品,并且是影响文化发展的相对权威有效的因素。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科学技术不但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充满理性和人文精神,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是构成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石。教育本身也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是一种创造,对人类素质、民族性格的形成发展,对文化的塑造创新起到巨大作用,也属于文化活动。此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则是反映民族性格、文化精神的文化深层形态。这些都是本册教材所要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肯定经济基础为决定历史发展终极原因的前提下,认为整个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历史,其间转变的中介便是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的渠道将两者沟通,实现互化飞跃。本册教材虽以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但却不能脱离经济、政治等时代背景的制约及互动影响。鉴于《历史》必修(Ⅰ)、(Ⅱ)已分别系统、详尽地探讨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进程,本册集中探讨思想文化历程时避免与前两册过多重复。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文化的变动放置在政治、经济大背景下探究,并关注思想文化更新导致的政治、经济变革。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由于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出狭隘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处在社会转型中的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涌现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而这些诸子百家的经典之作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当我们探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何以会有文化巨匠横空出世时,同样不难发现,经济发展、社会变动是孕育思想文化变革的底蕴。本册教材大多通过导读、单元导语和课文提示语将本册内容与前两册以及初中所学相关知识有机联结起来,使学生在整体视野关照下,通过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并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同,培养批判继承、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树立起投身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伟大事业的信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