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惠军:教学研究之“战
胡杭军:历史教学激趣艺
王叶军:同课异构优化听
陈军:中国古代文化史练
高轶军:美国中学生历史
范红军:历史教材的已知
何军:人教版必修2第二
刘金军:人教版必修2第
刘金军:人教版必修2第
陈小军:“三教合一”新
最新热门    
 
王叶军:本体性知识阅读引领历史教学

时间:2009-10-18 17:02:58  来源:王叶军
 

 

历史本体性知识阅读引领教学的课堂实录

 

 

王叶军

 

 

 

时间:2007年11月27日

地点:绍兴县华甫中学

课题:从《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解读英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执教者:王叶军 

听课者:绍兴县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台州市历史教研员陈家华老师及全体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

 

评课者:

陈新祥(鲁迅中学)   

黄顺源(鲁迅中学)  

李国权(柯桥中学)  

胡尧兴(华甫中学) 

李水虎(越崎中学) 

汪清国(鉴湖中学)

整理:  马 妍

 

[学情交待]

 

1.在古代中国政治史学习中,对“封建制度”这一历史概念在中西语境下的不同涵义有所了解。

 

2.在平常的师生谈话中,对“自由”、“权利”、“民主”等概念在西方政治语境中的涵义有所了解。

 

3.曾有一次上课“跑题”,使学生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柏拉图理想国与亚里士多德传统经验论两种哲学思潮及其在世界政治史上(法俄德政治文化与英美政治文化)的反映。

 

4.在学习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时,曾上课跑题,谈到内阁责任制的问题,后来又专门做了内阁责任制相关的国际政治讲座。

 

5.本人周五在外地学习,无法上课,故让学生在历史课观看《大国崛起》视频之《走向现代》(英国前工业革命时代),同时下发初中教材有关英国革命史的内容。

 

[隐含思想]

从传统中汲取现代性;从本土文化中进行现代性叙述;从改革中平衡进步;

 

教师:我们上节课了解了希腊的民主,那是……(等着学生回答)

 

学生: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时代!容易出现希特勒!(七嘴八舌的)

教师:对,像我们这们庞大的中国,或者说是17世纪不再“小国寡民”的英国,如何重拾希腊民主的遗产?如何避免“暴民政治”?这的确是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英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我们上节课已经进行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的一些预习,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教师在屏幕上显示:“看了初高中教科书,带来了什么问题?”)

 

学生(刘嘉玲):就是既然查理一世被推翻了,还上了断头台,为什么最后还是请来了国王?(学生附和)

 

教师:对啊,还美其名曰:“光荣革命”,而且国王至今还存在着。(教师在屏幕上显示:“英国为什么会爆发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既然在革命过程中把君主推向了断头台,为什么革命到最后还是允许国王存在? 革命的政治目标倒底是什么?”)

 

学生(陈军):应该是国王的权力问题吧?

 

教师:陈军同学回答得很好,抓住了第一个关键词,就是限制王权的问题。(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关键词1:限制王权”)然而王权由谁来限制呢?

 

学生:资产阶级

 

教师:好的,(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关键词2:资产阶级”)今天我们就按“限制王权”和“资产阶级”两个关键词来处理这块内容。

 

(教师在屏幕上显示: 材料1:摘自1215年《自由大宪章》“未经王国一致同意不能擅自征税;不经同等身份人的审判,不能任意拘留、监禁没收财产等形式处罚任何人;成立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材料2:“摘自1258年《牛津条例》:非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最高法官不对国王负责; 议会召开时行使立法权,任何法规的制订必须得到议会的同意;建立御前会议,承担行政责任。”材料3:“:摘自1689年《权利法案》:非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非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废除法律; 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建立常备军;议会选举自由,座会应时常集会。”并把三则材料的内容以类型分以不同的颜色。)

 

教师:我们看这三则材料,你能看出什么不同吗?

 

学生(金艳芳):都是相同的。

 

教师:举些例子。

 

学生(金艳芳):王权受到限制。

 

教师:哪些方面受到限制。

 

学生(金艳芳):征税权、军备、立法、司法……(学生附和)

 

教师:对啊,三则材料都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对国王各种权力的限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英国王权的传统与现实,相同点:国王权力被限制)实际上,国王权力被限制就是英国历史的传统。(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受权于上帝者依法行事,他是权利与正义的奴仆……因此,对败坏法律者要用法律手段去对付他。--11世纪的一则英国史料)(学生附和)

 

教师:欧洲有限制王权的传统,想一想我们中国同一时期的封建社会的特征是……(等待学生回答)

 

学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天下大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七嘴八舌)

 

教师:看来当时西方封建制度并不是中国式的,我们来看张图(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中国古代分封制示意图。)

 

学生:(愕然,继而反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教师:我觉得西方的封建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度有点类似,都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没有科举制度的、不可流通的等级性系统。(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国王是最高封建领主,其下有公爵、伯爵、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是一个不可流通的、等级性的系统。)每个封建主都有自己的权利,比如……(等待学生回答)

 

学生(丁程峰):王位世袭权……

 

学生(梁晨露):……

 

教师:土地……(示意边上同学回答)

 

学生(赵嫣滢):……使用权

 

教师:但是在欧洲,是土地所有权,还有……(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明确拥有土地的所有、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因此,权力实际上分散在贵族手里,他们统辖着经济上依附于他们的人们。)封建制下的欧洲的国王与中小封建主实际上是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关系。(学生附和)

 

教师:我们说暴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指的是封建传统被恢复了,我们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实际上是指封建传统被恢复了。(学生附和)那么,封建传统为何会被中断?为何要被恢复呢?(学生哑然)

 

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一些问题(教师在屏幕上提供3个问题:你认识到的西方封建制的缺陷是什么?你认识到的专制王权的优点是什么?新航路开辟后初期的欧洲格局是怎样的?并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讨论,对三个组讨论中进行辅导,特别对第二组要求联系康乾时代的中国。)

 

学生(第一组:刘嘉玲):西方封建制的缺陷在于分裂

 

教师:很好,因为西方封建制本质上是一种分权。

 

学生(第二组:楼焱敏):专制王权的优点在于统一,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教师:对,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有学生接着,眼看他楼塌了,眼看他兵客散了)但是优点和缺点在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会成立,我们这个问题实际上取决于第三小组的努力。(学生笑,第三小组哑然)

 

教师:大家都知道,新航路是由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首先开辟的,他们到处掠夺互相斗争,最后只有让罗马教皇出面,把地球这个西瓜的东半部分给葡萄牙,西半部分给西班牙,葡萄牙来到了中国,西班牙却了美洲。(学生笑)那么当时处于怎样的时代?

 

学生:大国争霸!(零星的,后附和)

 

教师:对啊,大国争霸就需要国家全力应付,专制王权就有它的威力,英国正是靠专制王权在1588年……(学生附和)不过有人说:(教师在屏幕上显示: 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表明英国成为欧洲大国的同时,也表明专制王权的历史使命在英国已经完成了。统治者应当实现从威权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转变,体现大国风度的时候了。)由此,查理一世就成了历史的悲剧!

 

学生(韩海燕):所在克伦威尔也成了历史的悲剧!

 

教师:所以詹姆士二世被“光荣革命”了。

 

教师:我们讲到这里发现一个问题,英国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了,英国回到了过去,这可能吗?一个人怎么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教师再次要屏幕上显示摘自《自由大宪章》、《牛津条例》、《权利法案》的三则材料)这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七嘴八舌但不得要领)

 

教师:我们试想一下,你,胡佳明议员,1258年是议员,你1689年还是议员吗?(学生有悟,似有“此议会非彼议会”的议论)对,此议会非彼议会,民主的范围、内涵不同啊。(教师在屏幕上显示:英国王权的传统与现实不同点:民主的范围,即:议会的变迁、自由的专利、权利的归属。)

 

教师:(在屏幕上提供材料:洛克在谈到王权的起源时说:在原始初民时期,有一个“自然状态”,所有的人在这个状态中都是自由的,这个社会很乱,只有上帝的法律(即“自然法”)在约束人们,但“自然法”靠谁执行?这是没有保障的,因为缺乏权威。于是人们达成协议,把个人的某些权利交出来,组成国家,权力于是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建立君主制。 )其观点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时候曾经看到过它的表述?

 

学生:自然法,昨天

 

教师:罗马法有其历史穿透力就表现在这里。那么,洛克生活在17世纪,他们为什么要老调重弹?(学生回答不得要领)

 

教师:和而不同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什么周恩来在新中国建立初要老调重弹“求同存异”,今天我们要老调重弹提“和谐社会”?那肯定是因为出现了新形势!(有学生私下说:“借古鉴今”,教师示意赞赏。)

 

学生(陈宏城):因为文艺复兴

 

教师:文艺复兴是因为?

 

学生(尹楠):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大家一定要注意1500年这个时间概念。

 

教师(给出清朝军机处值班房):让我们回到政治层面,正当我们中国封建专制达到顶峰,西方议会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教师在屏幕显示英国议会制发展线索,并稍带解释。1258年,依据《牛津条例》产生。是解决贵族与国王冲突的重大成果。1295年,贵族、教士、城镇代表共同参加会议,有人称它为“model parliament”。14世纪中期,形成形成两院制,高级教士与大贵族,形成上院。骑士和市民形成下院。15世纪后,议会中的下院地位开始加强,特别是在经济立法权方面,甚至可以否决上院决议。下院议员还拥有豁免权。)

 

教师:到了17世纪中期,议会的主要成份已经是资产阶级了。同学们,到这里,我们可以追问一个问题,即:17世纪中后期,英国政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学生:王权受到限制(王在议会)和 资产阶级掌握议会。

 

教师: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性标志就是法治取代人治。到17世纪末,英国的两大政治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呢?(教师在屏幕显示1701年《王位继承法》天主教徒不能做英国国王,只有英国国教徒才能做国王;国王的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枢密院成员的政府大臣签署以后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权属于议会;议会定罪之人,国王不能任意赦免。)

 

学生:王权受到议会的全面限制。

 

教师:那么议会是否被资产阶级控制了呢(教师边在屏幕上显示图片资料边解释:18世纪末的英国还是贵族政治,选举权的财产门槛很高,许多议员政治家的崛起靠的是亲属关系、个人友情 ,行政权则控制在国王心腹手中。通过1832、1867、1884三次议会改革,选举的财产资格大为降低,议席分布向新兴城镇倾斜,国王 “统而不治”,代议制的逐渐完善。以布莱尔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说明英国议会充当了“内阁的登记记关”的事实。)

 

教师:英国代议制的完善,议会的变迁,其中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徐卫军):财产资格的限制。

 

学生(王佳莉):工人阶级的斗争。

 

学生(洪皇丽):经济的进步。(学生附和)

 

教师:我们已经得出正确的答案了。我们再来看两则材料,想一想英君主立宪代议制有什么可取之处?(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材料1: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B•狄士累利:《西比尔,即两个民族》19世纪中期)  材料2:我被推荐给一家有名的工厂。我从来没有打扮得如此漂亮,我唯一愿望就是要有漂亮的衣服。……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每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只花20克来泽我们就能买肉。当我涨了工资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坏甜葡萄酒。(波普《一个女工的青春》 1909年)(下课铃响)

 

教师: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到课后去完成,谢谢大家。

 

 

 

 

附:

一、教师反思(王叶军)

本节课定位在阅读引领教学,我这样做,会引起三种疑虑:学生听得懂吗?课标能遵循吗?考试能成吗?我想,孤立地看,这三个问题都是成立的;联系地看,这三个问题都是不成立的;以示范课的角度看,则是没有价值的。

 

本节课想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注意从传统中汲取现代性的本土化叙述,这个方面主要通过王权受限制的传统与现实的联系,西方与东方的比较来解决,时间化得较多,方法也运用得当,解决得较为彻底;二是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不但通过对当今国际政治的理解来解决,而且通过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转变的历程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解决得比较恰当;三是最主要问题,也解决得较为遗憾的问题,就是“代议制”的概念,使它既要与希腊民主相联系,又要区别于暴民政治。本来设计以财产资格限制的逐渐放松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到位,殊为遗憾。

 

二、听课教师点评

 

1.柯桥中学李国权老师

 

听你的课,总给我以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处处爆发出极强的历史感,一节所谓的历史课如果没有强烈的历史感,而把历史课上成如同思想品德课,或语文课,则至少这位历史教师是失职的。我们现在有些历史教师上课缺少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给人的感觉。要么是一节书本知识的灌输课,要么是一节热热闹闹的表演课,或者是一节教师为完成某种任务而从事的应付课等等,所有的这些课恰恰少了历史课的最根本的也是最特殊的特征:历史感。而你的课却强烈地体现出这种可贵的特征,所以我认为这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历史的,才是真正体现历史教学的灵魂的。能够上出这样课的没有深厚的史学功底与教学功底是难以让人想象的。这也体现了你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反思与学习。

 

你那堂课还有一个亮点即相当注重比较,如专制与民主,东西方“封建观”、某一时段东西方出现的历史事件,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几段材料的比较,等等。这些比较的设置在教学上能起到相当好的作用,至少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维,积极地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所以是一种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

 

但你的课也有一个缺陷,即假如面对一群知识储备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或课前准备还末足够充分地话,效果如何就难说了,假如面对的是自已不熟悉的学生,则许多的设计还得重新进行调整,也即上课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承受能力与认知能力,否则可能会出现许多麻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我想应该是调查了解,教师对自已所要教的要心中明了,对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学内容更要有明确的了解,对学生的情况也要清楚明白。你那堂课我看来,有些设问对高一学生来说显然太难,譬如对专制与民主优劣性的回答及新航线开辟时西欧的社会状况要求是民主还是专制等的选择等,这种设计难为高一学生了。再譬如中外关于“封建”的认识,本来就有争论,但引入课堂进行解释我不知道对整个教学目标的落实有何作用?有时,过多的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可能不利于教学。

 

我对一些老师所说的教学要关注考试也有异议,考试仅是教学的一种检测,不能把其当作教学的全部,教学的中心。我上面所说教学要关注现实,关注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说要关注考试,这是两个概念。我的教学哲学是“适应社会,但不同流合污”。我认为有些教师所主张的教学观太过空洞与遥远。所以虽然心向往之,但还是应该更多地注重我们所站立的大地。

 

2.其它教师点评

 

鲁迅中学陈新祥老师以激情澎湃的气势认为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体验的,建议以讨论课的形式突破代议制这一难点,主张把历史课改造成现代公民养成教育课。他进一步认为,历史的继承性、复杂性、发展性都必须使学生亲历才能使学生理解。鲁迅中学黄顺源老师则结合自己及鲁迅中学左敏老师的课相比较进行了点评,认为本节课优点在于起点高,在于材料的科学性,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历史哲学、课程意识,缺点则在于对知识的梳理欠缺,对基本知识涉及过少,特别对内阁制说明不够,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越崎中学李水夫老师则对这样的课堂不敢苟同,主张踏踏实实地按教材进行教学,他基于对学军中学等名校的常态课的理解,提出本课的教育观是不恰当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必要的,历史教学还是要注意考教结合的,离开了高考的历史课堂就是“空转”。教师发展中心的祝旭东老师则对本课以阅读引领教学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这是改变历史教学低效状态,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发展的有效途径,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许多与会教师均赞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的观点,以本课以肯定性的评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