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孙存元:笑声背后的思考
张元:与高中学生谈学习
张元:大学生心目中的历
湖心听晚博客:从崔永元
张元:老师读《通鉴》
張元:寄自疆場的家書—
张元:历史的理解
张元:历史的理解—以长
张元:朱子讲历史之一:
张元:举手的表达:全班
最新热门    
 
扶永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2009-10-18 17:05:24  来源:扶永元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依据本专题课程标准编写者的意图,讲的是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实质上想讲的就是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它是建立在必修一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二的古道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在本专题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老师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背景的基础上去掌握和学习。

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课程标准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标要求一: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况,明白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同时就是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目标要求二:结合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基本思想主张,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初步发展情况。

二、重点问题分析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使奴隶制失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促使动荡社会局面形成,为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的形成提供土壤;政治上,分封制的崩溃,为文化繁荣提供足够政治空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为持不同观点的士阶层提供足够的政治舞台,也推动了士阶层的兴起;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的转移,推动了学术的兴旺,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土壤;孔子个人思想的总结和提升,是儒家思想产生的直接因素。

三、教学建议

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建议要将其放在春秋战国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明确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儒家思想的形成是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经济上的井田制瓦解等历史史实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体现。

2. 由于人教版教材对百家争鸣中的除儒家以外的各家的思想表述非常简单,但这些派别的思想又对后期儒家的思想演变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建议学校生源基础较好的学校或者是选修班的学生,适当补上法家、道家和墨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四、历史启示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精神。

五、典型例题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士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请回答:

(1)       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

(2)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未受重视?

(3)       如果要研究孔子的思想主张,你认为可以参考哪些文献?

(4)       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由此还提出“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也”;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等。孔子思想未能受到重用的原因在于,其主张并不能满足社会变革年代新兴的地主阶级建立强权、扩张统一的统治者的要求。

(3)       可以参考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也可参考有孔子整理的书籍《礼》、《易》、《书》、《乐》、《诗经》、《春秋》。

(4)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与乱杀;伦理道德上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如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等;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以及积极进取的为人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了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课程标准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目标要求一:汉代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一是统治者统治政策的调整及对人才的重视;二是董仲舒适时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目标要求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目标要求三:汉武帝尊儒的基本史实,以及对以儒学为主的汉代教育的影响。

二、重点问题分析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重要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三、教学建议

本部分内容建议围绕儒家成为汉代正统思想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从其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的内容以及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去分析。

四、历史启示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统治者所青睐,关键原因在其满足了统治者维护其自身统治的需要。

五、典型例题

1.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2.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分析:

1.D 提示:全面掌握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特点。

2. D 提示:统治者对儒家思想更加理性。

 

 

 

3  宋明理学

一、课程标准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目标要求一:知道宋明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人教版主要提到程颐、程颢、朱熹、王阳明,教师们可结合岳麓版等教材可以进行适当补充。

目标要求二:结合宋明之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思想发展的特点,理解理学产生的基本历史背景。

目标要求三:掌握程颐、程颢、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基本思想主张。

二、重点问题分析

三、教学建议

宋明理学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其内容深奥且晦涩,建议本部分在讲明背景的情况下,最好是复杂问题简单化,重点掌握二程、朱熹和王阳明各自的思想主张(教材上所提到的)就可以。

四、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极图·易说》

材料二  张载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正蒙·太和》

材料三  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                            ——《遗书》卷十一

材料四  朱熹认为,“静亦动也。动静如船在水中。动静如船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静”。

——《朱子语类》卷十二

请回答:以上四则材料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1)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我们在看到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的消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提示:由材料可知,此四人皆为理学家,以此为切入点回答第二问,才会更加恰切。

 

 

 

 

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新活跃

一、课程标准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目标要求一:结合必修一、必修二政治经济史内容,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新活跃的历史条件。

目标要求二: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主张,进一步明确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基本特点。

二、重点问题分析

1.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出现新活跃的条件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有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 古代儒家思想在是如何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

春秋时期,孔子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儒家思想;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是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内容,构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朝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明末清初,黄宗羲等思想家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儒学就是在这种的继承、吸收和创新中不断呈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三、教学建议

建议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入手,着眼于儒学的新发展,明白经过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四、历史启示

任何一种思想,只有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青春。

五、典型例题(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