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马燕辉:灵魂、线索、切
徐国辉:历史图片在新课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夏辉辉:浅析历史教师的
夏辉辉:“帕帕迪”的命
夏辉辉:我教岳麓版高中
夏辉辉:比较高中历史新
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新
奚道辉:整合运用教科书
最新热门    
 
吴宝辉:翠郊古民居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时间:2009-10-18 17:05:31  来源:吴宝辉
 

历史在现实中闪光

---关于翠郊古民居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福鼎三中

 

吴宝辉老师的历史博客

 

内容概要

 

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开放造就了多元文化,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旨在延伸课堂知识,了解家乡文化及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品性,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交流合作和总结报告等方式,对古民居进行考察,同时也使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发生变化,既要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改传统的教育理念等.

 

关健字词

旅游经济;乡土历史;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交流合作与总结;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和实践报告等.

 

一,             活动背景

 

在福鼎经济迅速发展的几年里,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小康社会方向迈进,人民政府也适时地打出旅游经济的品牌,全力打造福鼎为东南沿海旅游文化小城,同时近年来短期旅游也成为福鼎及周边地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活跃和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外界信息对在校园里学生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的心里虽然幼稚,但也容易判断对自已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已不再满足于课堂中所得到的一些知识,1999年教育教学大纲中要求各地学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都应当相应地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福鼎三中高二年段在学校的要求下,也尝试进行一次带有春游方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以满足学生们多元文化的心里要求,感受时代澎湃的潮流,同时也在历史学科方面倡导学习以致用及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与品性。

 

二,活动目的

 

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在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已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于了解任何复杂的题和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因此本次活动就选择了学生知道的但未深入了解的事物为对象,一是利用了学生的兴趣,二又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可以较为顺利地达到下面的目的。

 

1,  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引导学生研究家乡地方特色文化,从面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及未来为建设家乡贡献才智的社会责任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又实地的思想教育课。

 

2,  活动中引导学生参观,考察翠郊古民居的建筑特征,风格。可以拓展课堂所学的有关中外建筑史积识,培养学生对比古今中建筑特征及在现实  界吸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亲身感受和理解历史给予后人的启迪。

 

3,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深刻地明白课堂中所学知识其实并不与现实生活相割裂,关健在于理解,消化并内化为自已的品质,懂得怎样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本领,如需要虚心求学,调查访问,观察及收集资料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解决问题,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后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是本次活动在结束时在写这份报告的心得体会,在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几经准备,才形成相对具体方案。

 

1,  开学初,教师要明确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方式,以及大概的程序。

 

2,  收集一些有关古今中外建筑的图片和资料。

 

3,  设计年春游的海报,成立古民居研究性兴趣小级,让学生自原报名参加,并确立相关小组长。

 

4,  联系好各班级主任,年段及学校相关部门以获得支持。

 

5,  联系好古民居管理中心,白琳地方办,和吴氏宗族的支持,主要能获取一些资料,宗谱和图片等。

 

四,活动程序

 

2003年3月份,年段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确定方向为翠郊古民居,老师借此机会把开学初设想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加以实施,由学生报名参加,并把其中积极分子成立为小组。对成员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分发一些古民的图片和资料,老师以课堂知识为依托,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概况,近代西方建筑的风格,适当补充,优其是介绍封建社会建筑风格四合院,里面包含着封建家族的人际关系,折射出的封建家庭的伦理道德,特别是明清礼教渗入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行第, 辈份讲究是不可逾越的并体现在建筑中国古典建筑之中,四合院,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四世同堂、天伦常纲的理想生活,这里隐约中体现古代与今天,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样经过老师的分绍,一座建筑被附于了思想与生命,从而奠定学生对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为深入了解事物作好基础。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英国大科学家培根曾说:科学的发现首先在于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于是他提出著名的归纳法,这种方法今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第一步发动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是重要的,经小组成员开会讨论这些问题,经过学生代表的分析讨论大形成资料收集途径如下。

 

1,  可以访问当地老人和古民居工作人员。

 

2,  可以查阅中国古代史,界近代史寻找相关所学建筑史方面的知识。

 

3,  学生实地拍摄古民居影图。

 

4,  从网上查阅与古代建筑相关的内容。

 

5,  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绘制中国古代各阶段代表性的建筑遗址。

 

6,  学生提义绘制一幅福鼎地形图,地图上标上各处著名文化名胜,从中可以看到古民居在福鼎境内的地位与方向。

 

二,组织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年段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参观了古民居,小组成员还做简要的这术考察,由于事前老师分绍了中国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封建宗法性及明清礼教等知识,他们兴趣浓厚,再加亲身体验,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开阔,有的倾听导游的讲解,兴趣盎然,有的访问老人,满脸思索,有的摄影留念,兴高采烈,整个活动丰富,有趣而又有所得,在过程中,许多学生就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有的看到鬼影传说古民居中一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来历,有的看到刘镛的对联,猜测宰相刘罗锅的故事,有的还对风水之说感到了兴趣。等等。学生们的思考与疑惑, 渐渐抹去了古民居层层的神密的面纱,这样实地考察是学习方式与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一生为学生的用。

 

三,收集信息,解答疑惑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学习方面告诫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思的过程,很大程度讲就是学习者提出问题的过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学习者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提出问题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不但表明学习者已经解决了上一个问题,而且对同样的问题有了更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已经包含着学习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而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由于知识有限,许多问题的提出却无法得到充分的解答,如有的学生提了的风水之说,这实际上是地理学范畴中的人居与环境关系,是属于新兴学科的前沿领域,可以告知学生向地理老师请教,也有学生提出如此庞大的相对称而富有艺术的建筑是如何建成的,这又属于建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当地吴氏家族的老人寻找答案,在释疑的过程中,重要的不在于让学生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情感体验,这样在实践中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锻炼,从而避免在应试模式下泯灭相当部分学生的天性与秉性,这正如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国务大臣大卫布仑基特在其《建基于成功》一书中指出:“改变学校优胜劣汰的倾向,主张让每个学生成功,改变在教育中精英化的趋向,主张让每个儿童成功”这样我们的教育何乐而不为呢,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于探索一种更有益、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适当交流,合作与总结

 

在2004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历史的学习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与交流,本次活动最后一个程序也可以较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在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要求成员以个人或小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并在一周后写出本组或本人的活动成果,这项程序指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的精神,在这里教师可以明确地告知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热爱家乡文化与人民的情感,延伸课堂知识促进大家今后自主地探索知识和能力与方法,这在今后我们文科学习中都必须具备的,大家通过努力得到的答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要留下文字资料,证明我们学习历程中一段追求知识的旅途,优秀作品我们将承办学校下一期的宣传栏,向全校同学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与风采,学生的许多小论文,虽然还幼稚或不很准确,但有了感性与理性的基础,加上实地考察也呈现也不少理性之光,有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学科才能解决,老师给以说明,并尽可能联系相关科任老师帮助。

 

 

 

五,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在随着福鼎经济迅速发展,旅途成为市民生活休闲方式的背景下开展的,它以探知家乡特色文化为依托,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能力与精神,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正如一学生说“以前我们总是在课堂上了解中国和世界的过去,现在我们却在现实中知道家乡曾经的岁月。”“我们的祖先在生生息息的黑土地上创造了历史与未来,也给我们留下无比珍贵的遗产,使我更加热爱我家乡勤劳的人民和珍惜眼前幸福的时光。”

 

在这活动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获得知识的办法与途径,也学会了如何表达和阐述自已的观点,从而提高逻辑思想和扩大自已的视野及加强自已怕胆识,就如有同学讲道:在古老的村落里,我走进层层布局中,观赏清代名流刘镛的手笔,倾听鬼影神奇般的传说,在房连房,间接间的层层布局中,我了解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以及体现天人关系的无衣天缝,站在庞大建筑前面,我诧异于如此盘技错节的根式建筑,却同古老的封建大厦一起暗淡,历史尘埃抹去封建末路的凄美,却留下今之人休闲的好去处。多优美的文章,多丰富的情感体验,何必让学生却死记硬背教材中现成的结论性语言。

 

六,活动启迪

 

(一)   历史教育应当倡导学以致用和古为今用的原则。

 

历史学科必须与现实相连,才可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这应当成为新一轮课改的生命线,将课堂中的所学与乡土资源结合,即可以活用学习的知识,又可丰富自已的生活与思维,应当是一种很好的范例,在历史教材中,我们学到一些建筑史内容,有人说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必然它也残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如遗址、文物、遗迹等,也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特别是今天人们生活富裕,倡导旅途方兴未艾之机,把现实中的题材作为活动对象,即是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又把历史与现实相连,拉近历史与学生、历史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学史有用,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正确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与研究文化的能力,也可以充实商品经济社会中市民的生活,促进酒囊饭后人们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勇于探索

 

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渠道,一是继承别人的成果,二是自身在实践中获得,而这次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获是知识的体现,在国家新一轮新课程即将实施中,明确表达了课程的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性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本次活动也可以较好地对即将开始的新课程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它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开阔,即使是平常默默无闻、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提出许多真知与灼见,如一学生在其小论文中指出古民居作为旅游资源存在其致命的弱点,即风景单一,常使游人游意未尽,它还是个有限资源,即人们来了一次之后较少有人会想第二次再来,有的同学还建议要保存古民居的活力,可以把它与周边中小学联系合作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是教育学生的素材,又可以保持古民居的活力。学生的建议颇让人意外,使人想起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那学生的这种精神和发现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期望与高兴的呢?

 

(三)   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主体,引导学生完成现成结论性语言的教学过程,经常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发现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由于教学容量大和教师为主体,从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个性的充分展现,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的活动也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改变传统教学教学观念与必要性,那就是课堂不再是育人的唯一场所,教材也不是唯一内容,老师和备课不仅是教材与学生,更多的是教学过程和在活动中学生研究学习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情感体现,这是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也是大科学时代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这才是充分体现教学相长原则,因此在新课程即将实施之际,21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由以前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到学生积极地、主动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结论性知识,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教材与单一的课堂,而更是“观看影视资料、实地考察、课件运用、络查询、远程答疑、自由阅读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历史将变得轻松、有趣和高效。”

 

参考资料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江苏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谱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民居,福鼎市古民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办。

 

附学生实践报告

 

一座建筑,一个经济增长点

——对比今昔,看翠郊古民居的生命价值

 

 

 

 

福鼎位于闽浙边境,扼守福建北大门,是一座近年来刚兴起的沿海小城,而白琳又是福鼎通向著名国家风景区太姥山的交通线上的一座小镇,因有丰富的玄武岩矿藏而获得中国十大石材基地称号,历史的长河记载他默默无闻的沦桑岁月,而今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建筑,留下他过去年华的秀丽,被誉为江南古建筑奇葩——翠郊古民居,却引发周围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人们常说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为了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美丽,和我眼前这座建筑的神奇,我小心翼翼地合着老师步伐,通地实地考察、寻访和参阅资料等方式,企图可以融入其中,去了解古民居过去与现在,以及在这历史与现实之间给以我的感悟,

风雨中走来的古民居,带着苦涩与酸甜,象一们白发苍苍的老人诉说岁月与沦桑,又如一位羞怯的少女,有种欲说还休的情愫,好奇迷恋使我不经跃跃欲试地想拨去我眼前这层层神秘的面纱。

鬼影的历史考证(古民居中一主要景点

在古民居的大厅地面上镶着一个人影,如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还可以猜想出这是清朝一女子,相传是吴家的女主人的影像,在现实中睛天时女影则消失,阴天或雨天时则显现,这是如何来历的呢,原来,吴氏主人相中这块宝地后,先后请来了木匠和泥匠,古居居以木质结构为主,木匠很早就来到吴家做工,与吴氏女主人想各甚好,后来泥匠也来了,吴家每天为两位师傅准备点心,即单独给木匠点心多加配料,不久为泥匠所知道,以为主人看不起她,于是做中厅地面时,在三合土中混入盐(三合土即用石灰、砂、泥土调水搅拌而成,用于铺地面之用,)按照女主人的模样在大厅中地面上做了这个女子人影图。中厅是一进和三进的必经之路,意为诅咒,以破吴家风水,之后相传吴家生意不顺,而家人又不平安,一年之后因为盐受潮而人影呈现,吴家人以为闹鬼,人心惶惶,随着封建的末路,吴家也逐渐走向衰落,经化学老师解释得知原来盐中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钠等遇阴天或同温天气,便潮湿于是人影显现,睛天空气干燥,人影便退去消失,而非鬼怪之说。

刘镛手联的解析(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古民居中一主要景点)

这幅对联借自于北宋黄庭坚的《次韵答存道主簿》。清乾隆年间,吴氏在福宁府(今霞浦)开茶庄茶楼,家族生意兴旺,乾隆晚年清大学士刘镛随乾隆下江南经苏杭顺流直下来到福宁府,两人在吴家一茶楼上相遇,两对茶道文化的独到见解不经使两人产生惺惺相惜的友情,多年

后,吴氏年高,相回到起源地,考滤之后书信往来不便,相见已不可能,刘镛便写诗一道,作为送别赠言,回来后,吴氏将其刻成联版联,挂于大厅堂前作为纪念,上联的粲可是佛教的禅师一苇渡江达摩的两个徒弟,二祖称慧可,三祖称僧粲,佛教讲究悟道,即学成忘恩师。下联羊何是南朝一对文人雅客,一位叫羊璇之,一位叫何长瑜,两人是以文酒会友的挚友,孟不离焦,此联含义是学习题集到融会贯通之时,豁然忘了恩师,别后留诗一首,见诗如见友之义。

古居居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也留下许许多多的迷,而历史消逝的只是时间,无法抹去的却是后人对其的缅怀与追寻,我们或许可以忘记历史长河中的琐碎的人事,但无法不去追寻前人留下的丝丝启迪,在我眼前呈现的是一座过去200多年的古村落,而今却迎来大量游客的观光与好奇,游客的车辆穿梭在盘蜒的乡村公路上,带来缕缕闲情与惬意,却也带一个经济增长点,据管理中心人员说前几年每年都有近万人次参观,门票收入及连同其他的消费,是一个不少收入,

站在古朴村庄的入口处,我仿佛看到历史的风在呼呼地作呼响,在我眼前呈现的不仅是一古建筑的影影绰绰,更是祖国大地的欣欣向荣和中华民族的腾飞,于是我想:历史在现实中闪光,呈现出她应有的生命价值。

参考资料:

(1)       化学老师解释和高中化学教材

(2)       古民居导游介绍整理而成

(3)       当地吴氏老人口述和吴氏家谱整理而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