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马燕辉:灵魂、线索、切
徐国辉:历史图片在新课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夏辉辉:浅析历史教师的
夏辉辉:“帕帕迪”的命
夏辉辉:我教岳麓版高中
夏辉辉:比较高中历史新
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新
奚道辉:整合运用教科书
最新热门    
 
马燕辉:中日近代关系史教学实践的启迪

时间:2009-10-18 17:07:08  来源:马燕辉
 

 

历史,从现实回溯

——中日近代关系史教学实践的启迪

马燕辉

 

摘要:中日关系是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这段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怎样的中日关系观念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倍感困惑,也在困惑中作出初步的探索。

关键字:历史  现实  回溯  中日关系  教学实践   启迪

 

据报道,广州某些中学曾组织学生到电影院观看了抗日战争片——《紫日》。当学生们看到日本人疯狂凌辱、残害我们的同胞时,学生们不但没有感到同情、震怒,相反,发出了令人感到心寒的笑声。看到这则报道,笔者感到非常的震惊。今年,笔者在初二历史课堂中讲授中日之间的近代战争,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笔者无不充满激愤之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中华民族在这些战争中遭受到的耻辱和灾难,遗憾的是学生似乎大都无动于衷。当笔者向他们展示战争过程中老百姓被残害时痛苦、血腥的场面时,他们像欣赏什么有趣的漫画似的指指点点、妄加评论,谈笑风生。当笔者问他们,日本在近代给我们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段历史时,全班热闹起来,但他们几乎都只分成两派主张:一派主张以牙还牙,扔两颗原子弹,把日本整个国家彻底摧毁;另一派则主张中国人要有风度,要把过去痛苦的历史彻底忘记,要以德报怨、面向未来和日本人搞好关系以便促进中日两国的经贸发展。前一种主张着眼“恩仇”,鲁莽、缺乏理性、不计后果、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后一种主张着眼“利益”,冷漠、无知与背叛历史。看到这群中国未来的主人如此对待这段血的历史,笔者真的从心底感到悲哀和痛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呢?是六十多年甚至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冲淡了血痕、抹平了伤口,使他们逐渐忘记了这段血的历史;是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社会重重地冲垮了人们心中的正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让他们不会或者不屑于缅怀这段血的历史;还是我们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当导致学生对待历史如此无情,笔者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对于中日近代关系的历史,作为今天的历史教师,我们在课堂中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才能够让学生既能牢记历史,又能以端正、理智、科学的态度对待这段历史呢?如果在课堂中照本宣科地讲授那几页单薄、枯燥、乏味、政治说教式、“有骨头没血肉“的课文内容,我们就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吗?直至某一天,笔者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现了一组文章,这组文章不约而同地介绍了日本的老师是这样讲授这段历史的,日本的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中日之间每一百年必有一战,19世纪末的有甲午战争,20世纪30、40年代的有抗日战争;请你预测,中日在未来的一百年里将在什么时候又爆发战争?原因如何?结果如何?试分析之。看到日本老师给学生出的这道题目,笔者感到异常震惊,同时感到幡然醒悟。从这道题目看来,毫无疑问,日本教师给学生讲授这段历史的出发点和政治立场是有问题,我们暂撇开不议,但我们可以明显从中看出中国和日本两国历史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区别。中国的历史教育着眼过去的史实,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等细节的记忆和理解,它引导学生向后看,注重培养学生对过去深刻的历史认同感;日本的历史教育着眼现实和未来,强调学习历史就是从历史中吸取某些有意义的东西以指导现实和未来的实践,它引导学生向前看,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未来的思维和面向世界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生存的的危机感及挑战世界的意识。日本的历史教育是否成功,笔者不敢妄言,但通过这样的对比,笔者深感我们的历史教学的确存在着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历史知识本身,过分强调学生要记忆史实的某些组成要素,这样往往会削弱历史自身的生动性和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不便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只强调历史的史实本身,老师为教历史而教历史,学生为学历史而学历史,历史教学往往会脱离现实和未来,学生普遍感到历史距离他们太遥远了,无所适从,继而漠不关心,因而出现了上文所提到的现象。

中日的百年关系史究竟应该如何讲授呢?笔者经过了反复思考后,决定放弃传统的从前往后的时间顺序,采用从后往前、从现实回溯历史的时间顺序,采用贴近学生,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入手。笔者把学生领到电脑室,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上课。上课之前,笔者引用了最近的时事报道:历史的一刻就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原定驶向日本首相官邸的中国副总理吴仪的访日车队,五月二十三日下午突然调转方向开往东京羽田机场的停机坪。吴仪访日途中突然拂袖而去令日方震惊。据亚洲周刊了解,取消与小泉会谈,是到访日本数日的吴仪亲自向北京最高层提出的建议,并于二十二日晚获得中央批准同意。”——2005528日《亚洲周刊》。然后出了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发言:“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为什么在访日过程中不顾外交礼节断然拒绝与日本首相会面,打道回国呢?”学生大都对这些新鲜、敏感的话题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热情,他们积极上网搜集资料。很快,许多同学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他们各抒己见,兴奋异常,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教室顿时热闹起来。

 

 

 

罗达闳说:“吴仪的举措是因为日本首相小泉在她抵日后对外宣布继续参加靖国神社。”

黄淑芳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挑衅,吴仪感到非常愤慨。”

殷德荣认为:“我认为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违背承诺,一再暗中支持台独分子。”

李汉强认为:“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侵华历史才是此事的根源。”

…………

接着,笔者说:“同学们都找到了很多答案,但仅仅知道这些原因仍是不够的、比较肤浅的,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要知道所以然,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之所以然,下面由大家同学自由组合,围绕中日近代关系史自选主题,分工合作,搜寻、整理史料,写成文章或者做成网页课件,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哪个小组找到最深刻的东西。”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决心用实际行动去把这些问题一一研究清楚,很快他们各自组成学习小组,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有的以参拜靖国神社为主题,有的专门研究钓鱼岛问题,有的研究日本新教科书问题,有的研究日本的军事发展历程,有的研究日本的侵华暴行,有的研究日本侵华使用的武器,有的研究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有的研究中日的经济往来的发展,有的研究中日未来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对策,有的研究台湾与日本的关系等等。学生们利用了两节课进行自主研究学习,针对各个主题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回顾了中日之间近代各个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深入搜寻、整理各方面的资料,形成了许多主题鲜明、材料充足、感受深刻的文章或网页课件。

经过了两节课的精心准备,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在学习成果交流会上展示各自的风采。

第一小组主题是——“钓鱼岛,一寸河山一寸金”,它向我们介绍了钓鱼岛的地理概况以及随着近代国运的兴衰钓鱼岛的坎坷命运,以铁的事实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并且充满激愤之情讲述了近代以来民间“保钓”组织的辛酸“保钓”历史,学生们听了该小组的介绍后群情激昂,有学生主张我们要建造出全世界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来保卫包括钓鱼岛在内的祖国海域。

第二小组主题是——“小泉招魂“,该小组展示了通过了网上转载而来的FLASH动画片《小泉招魂》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靖国神社的来历,解答了学生心中关于为什么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会引起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极大愤慨的疑问,以及回顾介绍了历届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所引起的震动和给中日关系的带来的破坏。

第三小组主题是——“新历史教科书—东洋鬼话”,该小组对比了新旧历史教科书,通过展示关于日本各个侵华时期的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驳斥了新教科书中不符事实的谬论,揭露日本右翼思潮对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危害。学生们在这个专题得到的信息比从课本中得到的更详细、更生动、更深刻。

第五小组主题是——“抗日战史—痛楚与光荣并在”,该小组除向大家概括了日本侵华的基本情况和中国人民在各个时期抗日情况以及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第六小组主题是——“中国青年,你准备好未?”,该小组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上、现实中的日本以及中日关系,预言中国在未来必然面临来自日本的严峻挑战,以及提出中国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的应变对策

…………

这是一节特别的历史课堂,一改过去老师在上面拼命讲授,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灌输无所适从、漠不关心的尴尬场面。学生自始至终充当主讲,成了主角,异常兴奋,兴趣盎然,老师反而成了听众,成了配角,指指点点,轻轻松松,但学习效果却比过去以讲授为主的历史课堂有了显而易见的改善。

 

 

 

教学反思:

1、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我们有或远或近的距离。如果我们在历史课堂讲授的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可能会感到这些与我们遥不可及,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把现实和历史贯穿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现实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回溯研究与之关联的历史,这样,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历史教学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读读讲讲那几页简单、枯燥的教科书,而应该让它变成一门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一些简单、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创设有效、有趣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

3、 中日百年关系史对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学生,同时,要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理智的态度关注中日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意识,让学生真正从历史中吸取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以在未来严酷的竞争中避免重蹈覆辙。中日战与和的历史给予我们许多启迪,上好这段历史对于中国的未来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