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孙爱民:“节日”教学的
郭子其:“问题包”在历
夏辉辉:“帕帕迪”的命
阿里斯:“构建有效课堂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杜苇:“走向共和”叙事
张杰:“引言”引出了什
郭子其:“西柏坡精神”
布老虎:“清朝统治危机
车华玲:“全球史观”与
最新热门    
 
王嫣:“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

时间:2009-10-18 17:07:58  来源:王嫣
 

王嫣:“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

 

常熟市谢桥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师受“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的影响,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之下,失去了对知识的积极主动思考过程、失去了思维发展及创新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

 

2、对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认识:今年新学期起,我市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市起始年级的教师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这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这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符合《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

 

3、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认识:2002年9月我市进入新课程的实验区,通过参加新课程的培训、自学有关理论书籍和教学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它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丰富社会经验,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了“育人为本”而不是“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新教材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对问题意识的认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学生心里造成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有求知状态。有人说问题意识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现代教学理论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同时我们认为问题意识也应属于一种教学资源,而且是一种隐性的资源,在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水平、程度、强弱等方面大相径庭,这使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认识,为达到新课程的教学三维目标,我们应用“叶圣陶思维训练贯彻于各科教学中”的教育思想,提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指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教”,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针对问题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维。二是问题的“学”,就是学习者对某一具体的学习问题,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情感体验、内在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多维的情感体验价值趋向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课程观: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可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成功。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理论假设

 

教学活动是在矛盾中进行的,教与学是矛盾的统一。学生的认识活动处处充满着矛盾,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学生自始自终在求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技能、形成能力、发展能力。所以,问题教学模式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之产生发现与探索的欲望,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解决“想学”、“学会”、“会学“的问题。因此,问题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及原则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只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符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

 

2、研究原则

 

(1)自为性原则:学生在学习时“自觉自为”,自主地实践、体验、总结和创新,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其中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关帮助。

(2)最优化原则:问题教学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综合教学,要选择就必然涉及最优化的问题,就要求教学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科学的选择、建构,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3)主体性原则:关爱每个学生,重视学生差异,做到分类推进,使作为学习主体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

 

 

六、研究内容和基本流程

 

1、研究内容

 

 (1)问题教学模式一般环节的建构研究: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学科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的问题教学模式。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逐步掌握设置问题情景的基本方法,选择最佳的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景的时机及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目前绝大数学生不善也不愿提出问题,当然他们也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更无法在“旧”问题上发现“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寻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最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分析问题条件

提出解决方案

教  师

程 序

学 生

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问题情景

分解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师提供一定帮助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体验问题情景

产生问题意识

明确问题

运用已有知识

解决问题

2、基本流程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针对问题教学研究设计教学方案,进行实践探索,并不断改进研究内容。

 

3、个案法:围绕典型的教学事例和个人学习的实例进行纵深的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有效的手段。

 

八、研究对象

 

初一年级所任教班级

 

九、实验变量分析

 

1、实验自变量: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

2、实验应变量:学生问题意识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

 

十、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3年4月~2003年8月,检索相关理论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常熟市级“十·五”规划立项课题。

(2)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5年9月,全面实施方案,在研究不断中充实、完善,并进行中期汇报。

(3)总结阶段:2005年10月~2005年12月,汇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进行全面总结,并接受专家评鉴。

 

十一、课题组织管理和成员

1、组织管理:

本课题总课题下的一级子课题,在总课题管理和指导之下进行研究,由总课题提供研究经费。

2、成员:

组长:王  嫣

成员:程保文

注:以后随着各年级使用新教材将不断吸收新成员参与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