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张莲英:课堂教学实效例
沈素英:历史教学的预设
王国英:07年高考历史模
王英:《中国近现代史》
三元里人民抗英:保家不
马慧英:人教必修一探究
吕文英:中国历史教育学
金武英:学生的木然表情
石中英:当前基础教育改
张晓英:记录历史课改之
最新热门    
 
王国英:必修三《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8:21  来源:王国英
 

第一课  孔子老子

淄博高青第二中学        王国英        256300

 

【知识·梳理】

 

孔子的学说

1.生活时代、学派: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2)“仁”:①“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②“爱人”实现途径是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礼”:①“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②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③为实现“礼”,孔子进一步主张“正名”。

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

(4)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5)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

(6)教育思想:①主张“有教无类”,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②主张“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

③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④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师”。

3.影响:

①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③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的景仰。

二.老聃与《道德经》

1.生活时代、学派: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道德经》(《老子》)。

3.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学说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哲学思想: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3)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4.影响:

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化·拓展】

1.孔子整理和编订古籍

孔子68岁时,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据说,《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才得以流传后世的。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得,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诗》、《书》、《礼》、《易》、《春秋》被奉为儒家“五经”,成为我国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2.《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自问世以来,两千余年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无不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汉代以后,《论语》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东汉的时候,它被列入儒经的行列,与《尚书》、《周易》等合称“七经”。到了宋代,《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即使1905年科举废除以后,《论语》仍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今天,该书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宋初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的传说,古今圣贤的读书经历证明,此话并不为过。

《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孔子的这些名言警句,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3.《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何作为开篇第一句?如何理解这句名言的含义。

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前一个“道”同于后一个“道”,都是名词“道路”的意思,但前一个“道”特指圣人之道。中间的“道”,是名词用作动词,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没有体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亦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

注释: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思考·提示】

[图片解读]

1孔子像:为何称“至圣文宣王”?

提示:流传下来的孔子画像有皇家孔子、官家孔子、儒家孔子、布衣孔子、仇家孔子和海外孔子之分。历代著名画家也绘了孔子画像:顾恺之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赵孟頫的“至圣文宣王”。

封建帝王时代,孔子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奉为神圣,他们均把孔子当作维护自己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治工具。汉武帝最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地位不断提高。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而后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后宋真宗封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武宗年间(1307年8月17日)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嘉靖皇帝封为“至圣先师”;最后清朝顺治皇帝集历朝之大成,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2孔庙“万世师表”匾额:是皇帝的真迹吗?

提示:中国古代皇帝自从汉武帝以来尊孔,清朝建立后,满族统治者迅速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继续利用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在对孔子的态度上,清朝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顺治元年,皇帝就降旨:“圣门典例,俱应相沿”,延续了前朝对各地文庙和山东曲阜孔庙、孔府的典制规章和固定赏赐。顺治二年(1645年),诏令将孔子的尊号改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每年春季和秋季,朝廷派遣大学士一人到孔庙祭祀。

康熙皇帝继位后,注重用孔子倡导的仁义孝悌思想治理国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南巡江苏回京途中,专程到山东曲阜孔庙祭祀孔子。身为一朝天子的康熙皇帝对孔子极为尊重,进入孔庙大成门就行三跪九叩礼。在孔庙里,康熙皇帝当众说了一些赞颂孔子的话,如:“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万世帝王咸所师法。”并且说:“朕向来讲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扬,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从此,康熙御书匾“万世师表”就高悬在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内,直至今日。可以说,曲阜孔庙内的“康熙御书匾”是皇帝的真迹无疑。

3.清源山老君岩

提示:

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          

道教始祖,被尊称为“老子”。石像依岩雕琢,就势造型,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端坐崖上,右手按膝,左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神态安详,笑容可掬。整个         清源山老君岩

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艺术珍品,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史书记载,老君岩早在西晋时期就有道教寺观出现,到北宋年间,在罗山脚下建造了北斗殿,武山脚下建造了真君殿,两山之间有元元洞,建筑规模都较恢宏,老君雕像也完成于此时。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寺观因年久失修而坍圮,今已无存,而老君造像仍保留完好,成为我国古代古雕艺术中的瑰宝。

 罗山、武山虽海拔不高,但林木葱翠,风景宜人,加上巨型的老君造像,人们以一睹为快,当地民谚有“摸到老君鼻,寿高一百二”,故游清源山者无不到此一游。

 

 

 

【典例·展示】

例1(2000·上海·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研析] 解答时先读懂材料,搞清材料中“刑”“德”“礼”三个关键词的含义,这段话意思是: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治理百姓,百姓们就能暂时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不去犯罪,然而却达不到具有羞耻心;但如果用道德的力量来引导他们,用礼仪来规范他们,百姓就有了羞耻之心。主张以“礼”治国,用“德”教化百姓;显然是孔子的主张。

[答案] A

[点评]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派主张的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如学生直接能判断出出处,就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应记忆大量名句。

例2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①仁 ②为政以德 ③有教无类 ④礼 ⑤无为而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⑤

[研析]注意题干中的“核心”二字,⑤是老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和辨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的能力,学会用排除法。难度不大。

例3右图最能说明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研析] 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因此应选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答案]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和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这种图片题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难度较大,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4《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  )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研析]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甚至答复竟完全相反,这也引起了公西华的疑问。孔子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明孔子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与不同的答案,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D。

[答案]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因材施教”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例5(1994·上海·2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研析]材料中提到了“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四组对立的概念,并讲到了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与道家老子的观点一致。

[答案] A

[点评] 此题通过出示材料《道德经》的部分内容考查对老子辩证法的理解能力,同时又注重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若能记住老子的一些名言,则会节约时间,事半功倍。

例6老子的最高哲学概念是……………………………………………………………(  )

A.仁       B.礼       C.德      D.道

[研析]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并提出“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故选D。

[答案]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主张的识记,难度不大。

例7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⑤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研析]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体现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②中“长短”、“高下”、“前后”,④中“弱强”“柔刚”都是对立的概念。

[答案]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哲学观、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例8右图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  )

①无为而治,知足不争;

②克己复礼,主张正名

③小国寡民、“结绳而用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研析] 首先明确图片人物是老子,排除③④,①反对战争,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主张“无为而治”;③要求回归自然,“结绳而用”,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图片的识别能力和思想主张的辨析能力,此题符合现在高考的命题趋势,应引起学生的主意。

 

 

 

【教考动向·体验】

1.下图所示人物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颜回

2.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为此要求……………………………………………………(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性相近也

3.下列哪一主张说明孔子思想保守……………………………………………………(  )

A.仁       B.忠恕        C.正名       D.有教无类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5.打破了“学在官府”垄断局面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6.阅读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②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

 

 

③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理念?

 

 

7.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8.老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是……………………………………………………………(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唯物主义思想

9.右图文献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此帛书是……………………………………………………(  )

A.《论语》                 B.《道德经》

C.《庄子》                 D.《诗经》

10.老子主张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在当时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富裕商人的要求

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D.手工业者的要求

11.“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其犹龙邪!”“狄龙”指…………………………(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

1.B【解析】图片所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是清朝顺治皇帝集历朝之大成,对孔子的封好;老子被尊为“狄龙”;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

2.C【解析】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要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符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3.C【解析】孔子 “克己复礼”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进一步提处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地已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校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4.D【解析】该句译文: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因而应学思结合。

5.B【解析】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6.①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②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

主张。材料三符合此主张

③启发式教学。

7.A【解析】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

8.C【解析】A、B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老子的“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9.B【解析】考查学生对教材图片的利用情况,结合所学,《道德经》又称《老子》,故选B。

10.C【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越来越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张“有为而治”,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上,反对的“有为”措施,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11.A【解析】这段话是孔子说的,“犹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语。

 

 

 

教材知识拓展

【史料选萃】

1.《论语·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碑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2.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马王堆《老子》乙本帛书

【历史长廊】

人物:“犹龙”——老子

犹龙遗迹碑,嵌于老君台大殿东侧,立于明代万历己酉(公元1069年)季春(三月),字迹于文革时期受到损害,1993年在原碑上进行了修复。

“犹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语,孔子适周向老子问礼时,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以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圣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            犹龙遗迹碑

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其意为老子高深莫测,像龙一样,后人据此称老子为“犹龙”。

事件:老君台

老君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为纪念老子而修建。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

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                    老君台

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综合能力探究

【高考链接·典题】

考题1(如:2002·上海·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各个主要学派思想主张的正确认识能力。

[解题思路] A项孔子主张仁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二人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B项是道家的主张;C 项是墨家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符合题意的是A项。

[答案] A

考题2(如:2002·天津新课程文综·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仁”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

[解题思路] 作为孔子思想核心之一的“仁”,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这对抑制统治者的暴政有一定功效。

[答案] B

考题3(如:2004·上海·28)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了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6分)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有效阅读图片和运用历史知识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材料中的主要有效信息是礼物中的人物头像,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孔子的头像,进而可判断这份礼物是关于中国儒学的。然后结合甲、乙、丙三种说法,判定应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孔孟的政治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思维能力延伸

【观点·争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观点1. 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观点2.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把孔子的学说概括为“礼学”。一般说来,凡是肯定孔子积极作用较多的,都主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强调“礼”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观点3. “仁”和“礼”在孔子那里是一对范畴,“仁”和“礼”共同组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观点4.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庸。认为孔子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被中庸所制

驭着。

观点5. 认为孔子思想的模糊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来概括。

[提示]究竟什么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目前学术界仍看法不一,教材取第3种观点。【前沿·视点】

视点…… “全球联合祭孔”

 20世纪末的1988年。法国巴黎,诺贝尔奖得主齐聚一堂。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

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2005

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世界各地将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台湾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2000年,美国加州戴维斯州长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表明北加州的祭孔已获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2005年9月25日上午将在旧金山市政府大厅举行祭孔和颁发齐鲁会馆华裔优良学生奖学金活动,下午为资深、优良中文教师颁奖。目前正申请由美国国会在全美宣布孔子诞辰日为“全美孔子日”。

   2002年人民大学成立孔子研究院,同时又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余座。

透视:

许多孔庙在孔子诞辰日都举行祭孔活动,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1.孔子搜集整理“六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承上启下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中庸观

念是哲学的重要范畴,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哲学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论述了人和自然的统一,蕴含着生态平衡的辩论思想,这对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忠有真心实意积极为人的广泛意义,恕是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世界公认的“黄金规则”。现今世界更需要仁爱,仁学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孔子赞崇的周礼早已行不通了,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哪个时代也离不开。

4.儒家倡导清正廉明的君子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身体力行的君子人

格,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修养的典范。孝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础,从爱父母到爱家庭,再到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必然延伸,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儒学的忧患意识,铸成爱国热情。

5.孔子首倡私学,让平民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在古代教育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变

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