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健:《近代民主思想与
陶永福:《南京大屠杀》
郑锋:略谈新课改中综合
郑锋: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周佳荣:《教育杂志》与
人民版教材:《太平天国
何成刚:《诗经》之《硕
王英:《中国近现代史》
佚名:《走向共和》与中
最新热门    
 
陈锋:《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8:40  来源:陈锋
 

陈锋:《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福州屏东中学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本届初一学生良莠不齐。由于对口的钱塘小学今年有150多名优秀生流失到私立学校,实际上导致初一年段损失了大批精锐,但目前各班中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又来自于钱塘小学。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但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提取与归纳信息的能力很差。由于小学语文的基础不扎实,导致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有欠缺,对于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中考改革突出了语、数、英三科的地位,历史学科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教学思路: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学生多少有些了解。他们从小说、电视或其他读物上都接触过《三国演义》。对其中一些历史人物是比较熟悉的,对一些历史故事(事件)也能讲述。这为他们学习三国史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参与学习;但是另一方面,文艺、影视作品中的三国人物、事件与历史上三国史实还是有区别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区别,制造“矛盾”,设疑启思,加深理解。教师应该抓住初一学生“急于表现”的心理,让学生充分地说;还可以抓住他们“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或合作探究,或独立探究,让学生去体会一个人的性格对历史事件成败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生课前可通过上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师生互动,听、说、辩、练结合完成本课教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流程】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和《三国志Ⅹ》片头动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所创造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英雄辈出的时期。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政治黑暗,灾荒连年,导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拥有军政大权的地方官员乘机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争夺地盘,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看第22页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在北方众多的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和袁绍。各地军阀为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社会上出现了一种“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希望出现什么局面呢?(答:安定、统一)人民,特别是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人民,强烈盼望有安定的生活,希望统一。而统一北方的历史任务就要由曹操和袁绍中的一人来完成。那历史会选择谁呢?我们现在来对比一下袁绍和曹操的实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袁绍的实力。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地盘广大,而且袁绍兵多粮足,在官渡之战中它可以一次派出10万大军,因此他的实力是很强的,从各方面来说都要优于曹操。但是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渴望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实行一系列措施,势力迅速扩大。
问:曹操采取的那些措施加强实力?
(答: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②经济上:重视农业,垦荒耕田)
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答: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曹操有以皇帝作为号令天下的招牌,又有文武人才的辅佐,他的势力发展很快,准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战,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官渡之战。
(板书)一、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Vs曹操
           10万  3、4万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问:为什么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答:①曹操任人唯贤;②及时采纳谋士们的计策,果断决策)
问:官渡之战对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后,曹操又利用几年时间肃清了袁绍军队的残余势力,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到公元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年;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
问: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精神?
(答: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为了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全国,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与孙权和刘备在赤壁展开决战。
(板书)二、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结果:曹军败
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首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孙刘联军能战胜曹军,真的是借东风,老天相助吗?
〖学生讨论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原因〗
(答:①曹操犯了战术错误;②骄傲自大)
问: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比较两次战争曹操一胜一败,你认为有什么启示?
(答:要虚心,不能骄傲自大,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兼听则明,善于借鉴和接纳别人意见,在学习上和工作上讲究方法,科学决策)
问:赤壁之战对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课本第106页“活动与探究”1
这是一位同学描绘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你能找出图中的错误吗?
三国鼎立
国家 开国之君 建国时间 都城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蜀(汉) 刘备 221年 成都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这三个国家如同鼎的三只足,分列在神州大地上。因此,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都想完成统一大业,因此他们都注意发展经济,表现在哪些地方?
      魏:兴修水利
  (答: 蜀:丝织业兴旺 )
      吴:造船业发达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个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孙权的这个行为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为什么?
〖判断历史进步与否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统一安定、民族的繁荣发展等等〗
(答:从东汉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东汉中后期 三国时期
政治 政治黑暗,军阀割据 相对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 受到极大破坏 得到恢复和发展
人民生活 水深火热 有一定提高)
中国民间戏剧中的曹操画着白脸谱,是反面人物,集虚伪、奸诈于一身的小人,你怎么看待曹操?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能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不一致的,甚至完全不同。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历史的发展。历史上的曹操不但不是“小人”,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把曹操说成是“奸雄”,主要是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曹操非刘姓,又挟天子,故被说成“奸雄”〗

(答: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重视人才,志向远大,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经济上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军事上能谋善断,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他创作的诗歌风格独特、自成一派。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课本第107页“活动与探究”3

(答:⑴从图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而实际上周瑜比诸葛亮大六岁。⑵由于诸葛亮是文臣,很有智慧,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老谋深算”的年长人物;而周瑜是武将,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英气勃发的年轻统帅,而不去管他二人的真实年龄。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大体上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

举出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成语或歇后语。
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许多描写三国人物、三国史实的诗词,请你找一找这方面的资料,将其中你最喜爱的一首写出来。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