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福州屏东中学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本届初一学生良莠不齐。由于对口的钱塘小学今年有150多名优秀生流失到私立学校,实际上导致初一年段损失了大批精锐,但目前各班中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又来自于钱塘小学。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但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提取与归纳信息的能力很差。由于小学语文的基础不扎实,导致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有欠缺,对于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中考改革突出了语、数、英三科的地位,历史学科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教学思路: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学生多少有些了解。他们从小说、电视或其他读物上都接触过《三国演义》。对其中一些历史人物是比较熟悉的,对一些历史故事(事件)也能讲述。这为他们学习三国史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参与学习;但是另一方面,文艺、影视作品中的三国人物、事件与历史上三国史实还是有区别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区别,制造“矛盾”,设疑启思,加深理解。教师应该抓住初一学生“急于表现”的心理,让学生充分地说;还可以抓住他们“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或合作探究,或独立探究,让学生去体会一个人的性格对历史事件成败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生课前可通过上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师生互动,听、说、辩、练结合完成本课教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