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历史学习三境界刍议——
教学三十六计,到底我们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阅读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
李明海:历史教科书比较
周建定:我们到底可以拥
当我们面对全球问题---
陈丹青:我们有历史教育
佚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最新热门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

时间:2009-10-18 17:53:22  来源:李苾莲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

                              ——基于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李苾莲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737200

 

【内容摘要】如何让学生从历史中闻闻花香,晒晒太阳?我认为要打破常规观念,让历史重放色彩;历史教师要“光芒四射”:做“考古挖掘者”,用多种方式阐释历史的真实,重视“教育”价值,让“思想”和“现在”不再缺席,让学生不再“缺席”;师生和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

 

【关键 词】“花香”、“太阳”、教学有效性

 

很多学生觉得“历史”像尘封了几千年的“文物”,在这里闻不到“花香”,晒不到“太阳”,使这门本来蕴涵人类智慧的学科被遗忘在角落。如何让学生从历史中能闻闻花香,晒晒太阳呢?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三点:

 

一、打破常规历史观,让历史重放色彩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虽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

发展,但教材观念还是较陈旧,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笔者认为,中学教材应该淡化 “阶级斗争”的烙印,凸现国家、民族的整体价值,注重个人的情感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指导。历史执教者也要让学生获取幸福感、成就感,要让他们“闻闻花香”、“晒晒太阳”,而不是一味的挫败感。不会因记不住“时间”和“意义”被定格在“历史差生”的耻辱柱上;不会觉得历史人物都高高在上,“只可远观,不可近焉”。因此,“唤醒现在社会,必待历史观给人们一个人性健全的‘胸膛’”。①

 

 

 

 

二、历史教师要“光芒四射”

1.做“考古挖掘者”

 

 

学生将历史看作“文物”,教师也应做“考古挖掘者”,让曾经的辉煌自由呼吸新鲜空气,重见灿烂阳光。这是将教学从职业、谋生层次,上升到宗教情感的飞跃。那时,你将如一棵虔诚追寻阳光的向日葵,光明和梦想会是你前进的动力。你还要凭自己的一双慧眼和一颗与历史相通的心灵在往昔与现今,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之桥,将人类的历史脚印串在一起,并擦掉覆盖在“文物”上的灰尘,复原它们曾有的神奇和真实。

 

 

2.用多种方式阐释历史的真实

 

 

如: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创设情景,播放历史纪录片、历史影片或图片感受历史的真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绎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等。学习知识的渠道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来自书本、课堂,也可以通过课外书、网络媒体、实践而获得。为了找寻人生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然,教师也要警惕上演“燃烧自己,却未照亮学生”的教学悲剧。

 

 

3.重视“教学”成绩,更要重视“教育”价值

 

 

 历史思维方式的狭窄和教学观念的陈旧,导致历史课被上成了“剪贴板”、“批斗会”,甚至是 “追悼会”!更多的教者受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缺乏“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漫漫人类史,在学生的眼中,“走”得飘渺而虚无,基本上是“雾里看花”。日历一页页翻过去,课本讲完了,但学生心中依然未见“历史”之真面容。为何?因为我们的课堂,过分重视“教学”成绩,而忽略“教育”价值。“如果道德不进步,技术力量就只有奔向邪恶的目的,人类将被偷置于更恶劣的境遇。”②

 

4、让“思想”和“现在”不再缺席

 

“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历史教学若无助于他们的人生,只能是有‘教’无‘育’,肯定是无用无效的教学。要让历史教学变得有用有效,至少这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思想’不能缺席,一是‘现在’不能缺席。③

然而,我们的历史教学恰恰是“思想”和“现在”的缺席!

“历史之成其为历史就在于有其中的思想,抽调了思想,历史就只剩下来一具躯壳。”而更多教师只教给学生“知识”,未授予其“智慧”。但教材容量太大,使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得面对无尽的作业、试题,各种考试。大部分的学生因课业太重,只能靠抄袭来完成任务。如此,何谈“思想”?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时间去思考。而教师也不自觉地挡住了历史的“花香”,遮住了历史的“阳光”,自己也成了不自觉的“牺牲品”。

 

 

再说“现在”的缺席。没有现实的历史是不现实的。顾炎武先生也提倡“学以致用”;我们也告诉学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学生依然对历史的现实意义不甚了解。翻开课本,学生便是沉陷于知识的“汪洋大海”而不能自拔,只能是将自己也无偿送进时光隧道!

 

 

5、让学生不再“缺席”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 “教”,忽略学生“学”,这与教学宗旨背道而驰,造成学生的“缺席”!课堂上,一边是教师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边是学生的昏昏欲睡、张口结舌。从教学楼的走廊里穿过,清一色的是教师的“诲人不倦”声,没有学生的声音!表面看来,是教学的井然有序,实际上有多少渴望飞翔的梦被教师的唾沫冲击的灰飞烟灭。挣扎,有用吗?马克·吐温比喻:“肥皂与教育不像大屠杀那样会伤害许多人,但从长远看,肥皂与教育更能致人于死地。”④将“教育”和“屠杀”放在一起,总觉过于夸张,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没有“屠杀”的性质?夸美纽斯说:“学校是学生心灵的屠宰场。”这话不禁让人毛骨悚然。恰如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所说“人们没有充分吸取教训是最重要的历史教训。”

 

三、师生和谐是保障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

 

学校的和谐主要来自于师生的和谐。只有以此为前提,教育才能真正展开和起作用。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和“乌托邦”。我的求学生涯中,最大的幸运就是碰到一些让我受益终身的老师!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怎样才能达到师生间的和谐呢?

 

首先,对学生抱有爱心。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此前提下教育学生,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其次,尊重学生。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就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没有尊重,教育就难以深入人心,取得应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学生。教师应该更容易理解做学生的苦衷,因为我们也曾有过那段纯真而渴望的年代,让每一颗心灵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对教育最大的理解。

总而言之,学生闻不到“花香”,晒不到“太阳”,不是历史本身造成的,许多是观念和导向的问题。如何让淡淡书香沁人心脾,让理性的阳光洒落一地,历史教育担负着“启蒙”的作用,历史教师更是扮演着“考古挖掘者”的重要角色。只要打开紧闭的窗户,揭下历史的真实面纱,学生才可能会找寻到心灵的“乐园”,且乐在其间,自由地呼吸花香,沐浴阳光!这样的教育,我认为才可能是“有效的”、服务于学生人生的教育。

注释:

①③ 任鹏杰:《“思想”不能缺席,“现在”不能缺席》

②[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     

④ 马克·吐温:《关于最近辞职的一些事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