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四十年心力 卅六册巨著…
一部“中国式的革命小说…
《中国通史故事》:值得…
陈来:一部义理派的易学…
让阅读成生活一部份 人…
一部书重达20斤 《南京…
钱锺书不过就是一部电脑…
《全唐诗人名汇考》:一…
关于黑龙江民族史研究的…
赵丽华谈羊羔体和梨花体…
最新热门    
 
一部译作的曲折经历——李霁野与《四季随笔》

时间:2011-10-21 11:24:21  来源:不详
    吉辛的作品在国外是很受冷落的,可是这部《四季随笔》在中国读书界却不寂寞。散文家梁遇春在他的“海外书话”中专门记述吉辛及这部作品:“他终身住在伦敦小屋的顶楼上,和下流的人们一起过活,深尝过贫穷的苦痛,所以对于下等社会特别有同情。他又是个悲观主义者,觉得世上无处不是凄凉的境地,太阳光总不会射到屋里。他极能道出失败人的心理,并且他的失望始终含有惆怅的诗意,所以他的书对于沦落的人们有极大的魔力。”“他晚年写有一本散文,充满了恬静幽怨的情调,是散文里的一部杰作。”

 

    郁达夫[注: 郁达夫(1896.12.7~1945.9.17)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对这部书也很是欣赏。他在《静的文艺作品》一文中这样说:“其他若George Gissing的《亨利·莱克洛夫脱的手记》(按:即《四季随笔》)……象这一种遁世文学,我真不知收集了多少册,读过了多少次,现在渐入老境,愈觉孤独,和这些少日的好友(按:指此类作品),更是分不开来了……所以对于争生存争面包忙得不了的现代人,于人生战场上休息下来,想换一换空气,松一松肩膀的时候,拿一册来读读,也可以抵得过六月天的一盒冰淇淋,十二月的一杯热老酒的功用。”

 

    此外,周作人[注: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男,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叶灵凤等也都在他们的文字中留下了吉辛的名字和对《四季随笔》的印象。除去这些直接谈论到吉辛这部作品或译本的中国学人,还有一些行家里手也表达了自己的欣赏。外国文学教授杨岂深在一次外国文学学会的会议上见到李霁野还特别催促将《四季随笔》校改后重印。此外,还有件事可以反映读者对《四季随笔》的喜爱。一位外语学院的学生在学校期间读到此书。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还想重温这册书,便致函李霁野,希望能借给他再读和抄录,李霁野将自己手头唯一的样本寄给了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