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李泽厚:能不能让中…
学者李泽厚:能不能让中…
思想家的谈话录就如同山…
“希望李泽厚式的思想家…
学界热议:“希望李泽厚…
感受李泽厚旧论新书的哲…
李泽厚:我反对故作高深
李泽厚:中国要防止文革…
李泽厚:中国要防止文革…
李泽厚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最新热门    
 
李泽厚:哲学家不能去做“哲学王”和“帝王师”

时间:2012-3-16 22:03:20  来源:不详
我们这里多少年来,一直强调集体创作,集体攻关,要靠集体的力量,不相信个人的天才。这和“实用理性”有关系吗?

 

    李:这主要还是因为革命传统吧,当然和文化传统也有关系。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靠一个人是不行的,指挥战斗的人肯定是重要的,但作为一个士兵,包括一支部队,也只是一个螺丝钉。我引过斯大林[注: 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的话:悲剧的个体只属于舞台,战争中的个体只是数字。中国一直讲“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注: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注: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在革命时把它作为“群众路线”发挥到了极致,由群众路线又发展到群众智慧。到了和平[注: 和平通常指战争之间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年代,还是这样,所以五六十年代都是集体编书。国外也有集体编书,那是每人单独写一章或几章。但中国不是这样,大家都来写,写了一章大家讨论,修改,结果是把个人意见都抹平,变成四平八稳新意全无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当年的规范的著书方式,好像是发扬了“集体智慧”。不仅在制度层面,而且在思想层面,这成了一种“定势”——群众、集体一定优于个人。体力劳动、打仗作战,集体合作有一定道理,但应用在智力创造方面,恰恰行不通。中国在1949年以后,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军队的形式、战争的经验,把军事上的那套东西铺到社会上。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很厉害。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这太重要了;推广到社会上,就是一直到居民委员会,管到所有人的所有一切。所以到“文革”时,“五七干校”变成军事建制,我们社科院哲学所成了第二连,学部变成团、营,我们第二连分成三个排,排下面再分成班,完全是军队建制。这些变化都很自然,大家也“很自然”地接受。建国[注: 建国有以下这些年号上的含义: 1.王莽的年号始建国的另一种写法 2.建国 (北魏) 1.始建国始建国(或作建国,元年:9年 - 末年:13年)是王莽所建新朝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以后很多思想和制度都是从战争时代和军事生活里来的。比如我们经常看见的“便民告示”,这本是军队的语言,还到处在用。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