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鲁民:多读点无用之书
完颜平:多创作作品 少…
学者杜钢建:湖南人是韩…
《会稽耻》:多侧面呈现…
辛亥百年·活动追踪:多…
迟子建:一个作家的童年…
迟子建:一个作家的童年…
两汉酷吏:多出身贫寒、…
邓海建:耗资数千万,只…
罗孝建:试论传播中国烹…
最新热门    
 
熊建:多变的月饼 不变的团聚

时间:2012-10-9 12:01:58  来源:不详
 

  4  从乡土中国走向城市中国  

 

  今天,月饼所处的时空已经和它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大不一样了。乡土中国正在向城市中国转变,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了。与此同时,月饼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了一个一减一增、身份转变的过程。

 

  具体说来,首先从月饼的食用性上看,已经大大减弱了。人们在过节时,能完整吃下一个月饼已属不易,过多的含糖量让营养过剩的今人[注: 今人 拼音: 解释: 现代的人;当代的人。-jinren]对月饼敬而远之。月饼的仪式性已经远远大于其本身的食用性。不可否认,月饼在今天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点缀,虽然不是可有可无,但很难再达到苏轼[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程度了。

 

  其次,月饼的附加值大大增加了。有人戏称,“中国制造”之所以难以提升附加值,是因为它不是礼品。一旦成为礼品,过去家家可做的月饼通过各种附加,比如金制的刀叉、银制的包装,辅以鲍鱼馅、佐以鱼翅瓤,加点燕窝、配点山菌,身价倍增,尽管2005年有关部门就要求不得将月饼同其他产品混装销售。

 

  但是,当月饼的节庆意味让位于联络感情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