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莫言旧居萝卜被拔是…
60幅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
评:中国节被冷落洋节受…
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先生…
重新“发现”胡适——《…
“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
中国作家作品出国难:汉…
中国古代为何治贪难:传…
11月1日 袁世凯出任清朝…
寻找中国元素来表达中国…
最新热门    
 
中国百年哲学的微缩景观——北大哲学系纪事

时间:2012-11-2 12:22:34  来源:不详
 

    “这些老师的名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其人则无缘相见,所以,每当哲学系开全体大会时,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总是要对这些老师们认真地端详一番,”1954年北大哲学系本科毕业、第一个被选派留苏的研究生侯鸿勋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这一人才济济的盛况,迄今也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张岱年曾分析说:在上世纪30年代,北京大学哲学系与清华大学哲学系,学风有所不同。北大哲学系重视考据,重视中外哲学史的研究,熊十力、汤用彤是佛学专家,张颐、贺麟是黑格尔专家,郑昕是康德专家。清华哲学系在金岳霖、冯友兰的领导之下,赞赏英国穆尔、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北大的哲学系同仁都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马克思、恩格斯[注: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国人,世界著名思想家。]、列宁的著作,当时金岳霖、冯友兰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有较深的体会,实现了哲学思想的重大转变。因此50年代以后的北大哲学系不仅是旧北大哲学系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清华等校哲学系的继承和发展。

 

    任继愈则论述说:经历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大的教师队伍打破了各校长期隔阻、南北不通气的格局,促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校风。人们在众多流派中各自汲取所需,取精用宏,不名一家。北大这个大的特点,谁能善于利用它,谁就能从中受益,肯学习,就能多受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大哲学系把哲学的种子播撒于海内外,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著名的哲学大师、艺术家、作家、企业家和政治家,成为共和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