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古人类直立行走可…
儒学与生态文明:第九届…
学者揭秘顺山集遗址——…
顺山集遗址通过论证——…
专家探讨妈祖文化:对人…
冯骥才:人类失去文化自…
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
专家将联合“解密”“人…
永春:关于人类起源问题…
中华文明为何传承不辍?…
最新热门    
 
人类文明的搬运工——写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

时间:2012-12-11 12:17:44  来源:不详
,他说,李文俊的节奏就是一天翻几百字,以这节奏,向译作精粹的高地冲刺。高兴说的,就是译《押沙龙,押沙龙!》的那段时间。

 

    李文俊的节奏,是一个翻译家责任的担当,又何尝不是智力创造尊严的体现。

 

    李文俊和其他翻译家带着福克纳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福克纳内在、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是顽强地融入了中国作家的创作之中,在异域开出鲜艳的福克纳之花。在福克纳通过自己家乡那枚“小小的邮票”,生发出一个“自己的天地”之后,中国作家莫言经由老家高密东北乡,创造出“自己的文学共和国”。

 

    走在翻译的路上,李文俊心中有许多不甘与孤寂。“我特别欣赏加拿大钢琴演奏家格仑·古尔德。他弹奏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极富个人特色,简直能令人心驰神往。他宁愿专心安静地在录音室中工作,而不爱在音乐厅里抛头露面,去享受众多观众的大声喝彩。”这告白,让我们看到了李文俊内心的另一处风光,这是一片属于李文俊个体的田园,与在他的翻译中展现出来的天地同在。只因为,他是翻译家,有他的使命。

 

高莽老更少作

 

    每天坐到桌前,拿起译笔,对86岁的高莽来说,已非易事。不仅是因为岁月残酷地剥蚀了他的健康,还因为他坚持呵护相伴一生的妻子。双目失明的老伴床前的按铃,是他敏感神经的延伸。“那铃儿一响,最先出现在母亲床前的,经常是动作已经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