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张家山汉简《具律》121…
张家山汉简《金布律》中…
张家界市旅游商品创新开…
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
最新热门    
 
张家山漢簡釋文與注釋商補

时间:2009-8-8 16:57:30  来源:不详
”當以“向”為聲。“堂”以“尚”為聲。“向”上古音屬陽部曉紐,“尚”屬陽部定紐音近可通。如《呂氏春秋·先識覽·處方》:“向摯。”《通鑑外紀》作“尚摯”。[15]“ ”當讀作“堂”。

 

左右詘(屈)胻  《引書》10

   “詘”,原釋文作“屈”。按:此字圖版作詘,原釋文逕作“屈”可能出自筆誤。

 

支要(腰)[16]者,以手據要(腰),撟一臂與足囗而匽(偃)[17]   《引書》20

 “據”,原釋文未釋。按:此字與20、21號簡“據”字同,當是“據”字。

 

因忍,力拘毋息 《引書》32

“忍”,原釋文作“囗也”。按:從圖版來看,此處實僅一字,其上部似為“刃”字之殘筆;其下部則與67號簡“心”字同。此疑是“忍”字。“忍”指抑制,克制。《荀子·儒效》:“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脩。”“拘”,指拘挛不能伸直。《素問·生氣通天論》:“繻短為拘,弛張為痿”。“因忍,力拘毋息”指接着克制(難受),用力拘挛屏住氣息。

 

以兩手據兩 <顫>,尚(上)無(撫)産(顔)而上下榣(搖)之  《引書》34      

“顫”,原釋文作“簟”,指竹席。按:從圖版來看,該字上部不從“竹”,右部從“頁”字,與81、90、97號簡“顫”字同。然而這四個“顫”字比一般的“顫”字多一竪筆。故而最先懷疑該字的陳斯鵬先生,將該字改釋作“ ”,讀作“ ”。《說文》:“ ,頤也。”[18]陳斯鵬先生的釋讀無疑將對該字的解讀推進了一大步,但是釋作“ ”仍然是有問題的。我們知道“ ”從“覃”,“覃”則從“鹹”省,實即從“鹵”。《五十二病方》266號簡“蕈”從“覃”[19],《蓋盧》41、42號簡“鹵”字以及《二年律令》436號簡“ (蓾)”字下部從“鹵”。兩相比較,該字釋作“ ”顯然不妥。重新審視字形,該字左上部與105號簡以及《二年律令》482號簡的 (亶)字上部“ ”同[20],左下部所從的“早”實際上是“旦”的訛體。古文字中的“旦”,是從日,丁聲的。《璽匯》0670、0962以及《包山》26號簡所從“旦”,“丁”即作一橫,下頂一竪筆[21]。該字所從“旦”之竪筆貫穿橫筆,寫法稍訛。整體來說仍是從“亶”,部分筆畫猶存古意。總之,字隷作“ ”,是“顫”字之訛。

“顫”,高大倫先生讀如本字,曰:“《說文·頁部》:‘顫,頭不正也。’本與頭有關,此處指頭側。”又譯作“臉頰”。[22]本文從之。

 

治病之灋(法) 《引書》66

“灋”,原釋文作“法”。按:從圖版來看,此是“灋”字。《蓋盧》、《二年律令》多見此字,原釋文皆直接作“法”。严格要求的话,釋文宜作“灋(法)”。

 

信(伸)臂,以力引心  《引書》 68

“心”,原釋文作“之”。按:此字與同簡“之”字異,而與67號簡“心”字同,當是“心”字。

 

两手絇(鈎)兩股而力引,極之  《引書》76

“力引,極之”,原釋文作“力引之,極之”。按:從圖版來看,“力引”後無“之”字。

 

䪺(却)步三百而休 《引書》82

“䪺”,原釋文作“却”。按:從圖版來看,此字右部從“頁”,不從“卩”。是“䪺”字。《龍龕手鏡·頁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