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采風曲目》零拾
上博三《彭祖》篇的性质…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易文字考释述要
上博簡《仲弓》「害近 …
上博简三《仲弓》的编联…
最新热门    
 
讀上博藏簡容成氏書後

时间:2009-8-8 16:58:13  来源:不详

    上博藏簡第二冊,承上海友人速寄一冊,得收神意奮發之閱讀享受,於此深表感謝。自來長於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者,必為鎔經鑄史冶子之士。與《容成氏》相同或相似內容之傳世文獻,雖不少見,然鄙未嘗學問,不敢贅言。雖然,簡牘寔能以古史資料少數脫離之片段的姿態,使人對多數資料所匯集之傳世文獻加深認識的深度。故敢以恣閱不精之瑣言賸義,略述作之。其始說明篇題、源流、性質,以比勘歸納為法,結果可為竹簡簡序安排之指導,則為文本復原之工作,並說明部份文字。愚瞽知識,雖已罄竭,耆舊英賢,乞進教之。

 

【說明】

 

    《容成氏》一篇,內容多存古帝王傳說,據整理者言,其主要分為七部份,分述容成氏等多位古氏、帝堯以前之一位古帝王(推測是帝嚳高辛氏)、帝堯、帝舜、夏禹、商湯、周文王與周武王。此七部份,三代以上,皆授賢不授子;三代以下,禪讓之道廢而革命之說起。[1]

 

    案,此說簡潔明快,精湛通豁,然略有可商之處,當於下文論述之。就古史內容言,古帝王史事與相關傳說,散見先秦兩漢之群經諸子,若《尚書》、《尚序》、《尚書大傳》、《逸周書》等,僅文字之多寡、側重要點、所述帝王稍有異同而已;就諸古帝王之姓氏與世繫言,若《莊子‧胠篋》、《莊子‧則陽》、[2]《六韜》佚文《大明》、[3]《大戴禮記‧帝繫姓》、《大戴禮記‧五帝德》、《世本》、[4]曆譜、[5]《穆天子傳》、[6]《山海經》、[7]《呂氏春秋‧古樂》、《呂氏春秋‧勿躬》、[8]《淮南子‧本經訓》、《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孔子家語‧五帝德(宰我問)》、西漢‧賈誼《新書‧脩政語》、[9]東漢‧蔡邕《獨斷》、[10]緯書、[11]《列子‧湯問》、蜀漢‧譙周《古史考》、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唐‧司馬貞《三皇本紀》、宋‧羅泌《路史》、元‧金履祥《通鑑前編》、清‧馬驌《繹史》等,皆能有見,然時代較晚之作,多數流於荒誕不經,固學者所不取。今日言太古之事,得地下遺文參證,已非徒據書本,所可逞臆空談。

 

故首論篇題並推其源流與性質。簡文《容成氏》之篇題存,整理者云:「在第五十三簡背,作「訟成氐(氏)」,從文義推測,當是拈篇首帝王名中的第一個名字而題之。(中略)可惜本篇第一簡已脫佚。」[12]

 

    以時間次序言,太古、帝、王櫛比鱗次之安排,寔自然至極之理。故整理者接續又云:「第一部分是講容成氏等最古的帝王(估計約二十一人);第二部分是講帝堯以前的一位古帝王,簡文亦殘缺,失去其名,估計是帝嚳高辛氏(當然在第一和第二兩部分間可能也還有其他帝王名,如顓頊等人)。」[13]

 

案,篇題「容成氐」,末字與簡文他處全作「是」者,並不相同,然假讀為「氏」,不必懷疑。吾國古書篇名、書名之命名條例,約略可從余嘉錫五種之說,[14]整理者所言指古書篇題多摘首一二句為篇名之例,為余嘉錫所舉之第二例也。然此類之篇名條例,亦有取於篇中之句與概括全篇要旨而為之者。更甚,尚有兩名之例。[15]若然,則簡文云古氏部份之竹簡,非必定排在最前。以體例言,簡文之命名體例,殆為余嘉錫所言之「古書多無大題,後世乃以人名其書」,以其為自己名篇,故修正云「以人名其書」則可。何以見得?曰,《漢書》卷三十《藝文志》陰陽二十一家有《容成子》十四篇,房中八家有《容成陰陽》二十六卷,與簡文《容成氏》,要皆咸以人名篇。合而觀之,容成氏之身份有三:老子之師(史官之師)、黃帝之臣、上古之君。余嘉錫《管子提要辨證》云:「向、歆、班固條別諸子,分為九流十家。(中略)明乎其所謂家者,不必是一人之著述也。(中略)學不足以名家,則言必稱師,述而不作。雖筆之於書,仍為先師之說而已,原不必於一家之中,分別其孰為手撰,孰為記述也。」[16]則簡文《容成氏》,依性質或容可列《漢書》卷三十《藝文志》春秋家中。

 

    《國語‧周語》云:「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17]此言姓與氏不同。氏之意義與國同,氏曰有夏,即言國以夏為名。《尚書‧禹貢》云「錫土姓」,[18]則國、土、姓,咸異文而實同。帝則為推追遠祖之祭祀,即所謂「公侯子孫,必復其始」也。故若按時代先後,將諸氏排於諸帝之前,篇題殆取首一二句為之。若主論尚賢與帝之禪讓,[19]則諸帝宜列諸氏之前,《子羔》之論「成帝」,[20]不厭其煩,可謂至重矣!雖竹簡形制與此不同,內容上實為姐妹之作。且一般諸帝於古書中皆列入上上之聖人,是以竹簡之論帝堯部份,[21]或可居之於最前。

 

    墳典佚亡,師論分異,是以載古人名氏,諸書不同,無所取正。要皆略有兩種區分,一依先氏後帝之時間順序,一依先帝後氏之次序。簡單列之如下:

 

一、敘述時,諸氏列於諸帝之前者:

(1)《太平御覽》卷七十六,又《意林》一引《武韜》云:「昔柏皇氏、栗陸氏、驪連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賞民民勸,此皆古之善為政者也。至於伏羲氏、神農氏,教民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古之不變者,有苗有之,堯化而取之。堯德衰,舜化而受之。舜德衰,禹化而取之。」[22]由古氏言至舜。

(2)《呂氏春秋‧古樂》言及「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昔葛天氏之樂」、「昔陶唐氏之始」、「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帝嚳命咸黑作為《聲歌》」、「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舜立」、「禹立」、「殷湯即位,夏為無道,暴虐萬民,侵削諸侯,不用軌度,天下患之」、「周文王處岐,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成王立,殷民反」。[23]

 

二、帝居最前,或篇章之始即逕言帝者:

(1)《大戴禮記‧五帝德》言及「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禹」。[24]

(2)《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云:「『上上聖人』,太昊帝宓羲、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帝金天氏、顓頊帝高陽氏、帝嚳高辛氏、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帝湯殷商氏、文王周氏、武王、周公、宋弗父何、仲尼。『上中仁人』,女媧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廷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沌渾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亡懷氏、東扈氏、帝鴻氏、悉諸、少典、列山氏、歸臧氏、方雷氏、纍祖、肜魚氏(下略)。」[25]「下中」有「癸」,自注:「發子,是為桀。」「下下愚人」有「辛」,自注:「乙子,是為紂。」[26]

(3)《新書‧脩政語》言及「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大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27]

 

羲農之事,以今所存書觀之,多荒誕不經,此太史公時已然。[28]其人蒙昧無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所紛爭,此乃最高境界,爾後之曰帝曰王時期,人事漸繁,已無能復太古之世矣。簡文作者之主張尚賢、禪讓,[29]則當時士人心中最理想之境界,乃為夏禹傳子以前之帝世,故於古氏之記載,不定必然居於最前,居中居後亦無不可。余意以為,論帝因而以帝為馬首之後世文獻,簡文《容成氏》可能為其宗主文本之一,僅性質有所不同而已。仔細分析《容成氏》,於其所言之人物,可分為三等人,一為諸帝之善者,一為諸帝之惡若桀紂者,[30]一為遠古諸氏。此即文獻上分人為五等九等二十五等之所本並依此擴大之者也。

 

    《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中,哀公問「庸人」、「士」、「君子」、「賢人」、「大聖」,[31]是五義(五儀)乃五等人之意,此本諸《論語》。而戰國道法家之論人,則多本《老子》。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