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采風曲目》零拾
上博三《彭祖》篇的性质…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易文字考释述要
上博簡《仲弓》「害近 …
上博简三《仲弓》的编联…
最新热门    
 
讀上博藏簡容成氏書後

时间:2009-8-8 16:58:13  来源:不详
‧堯典》「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同意。(《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1冊《尚書》第47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第11版。)

[9] 《新書‧脩政語》二篇,按帝王為次,自黃帝至于周成王,亦《論語‧堯曰》篇之類也。

[10] 東漢‧蔡邕《獨斷》,參見《諸子集成補編》第十冊第261至286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11]以五帝為中心,向外擴展。《詩‧生民》疏引《春秋緯命曆序》文云:「少昊傳八世;顓頊傳九世;帝嚳傳十世。」(第882頁)《周禮‧春官‧大司樂》疏亦引之,云:「帝嚳傳十世,乃至堯。」(第882頁)又《禮記‧祭法》疏引《命曆序》云:「炎帝號曰大庭氏,傳八世,合五百二十歲。黃帝一曰帝軒轅,傳十世,二千五百二十歲。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則窮桑氏,傳八世,五百歲。次曰顓頊,則高陽氏,傳二十世,三百五十歲。次是帝嚳,即高辛氏,傳十世,四百歲。」(第881至882頁)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緯書集成》,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第一版。

[1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第24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13]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第24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14] 即余嘉錫《古書通例》所舉之「官書命名之義例」、「古書多摘首句二字以題篇,書只一篇者,即以篇名為書名」、「古書多無大題,後世乃以人名其書」、「《漢志》於不知作者之書,乃別為之名」、「自撰書名之所自始」,見《余嘉錫說文獻學》第187至194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5] 若余嘉錫所舉《王孫子》即《巧心》之例。見《余嘉錫說文獻學》第190頁。

[16]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見《四庫全書總目》(7)第600頁,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七十八年一月六版。

[17] 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第104頁,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2月31日版。

[18]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1冊《尚書》第91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第11版。

[19] 本篇可與《子羔》、《唐虞之道》與其他眾多之傳世文獻互相補充參看。

[2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第184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21] 整理者所言之第二部份(整理者列顓頊、帝嚳,宜加上少昊)文字,或本存或本無,皆有可能。從第四簡與第五簡看,殆為本存而佚失也。論帝之文字,古書中多從黃帝(以《大戴禮記‧五帝德》為代表)或帝堯(以《尚書‧堯典》、《論語‧堯曰》為代表)說起看,簡文可能脫佚黃帝至帝堯中間諸帝之文字。而起始從黃帝或帝堯之與否,關係到文獻早晚問題,依顧頡剛層累地造成古史說論之,第一簡之「軒轅氏」若為黃帝(因有時亦名有熊氏),簡文述帝之文字將不再出現黃帝,則戰國諸子書與其時青銅器銘文推尊至黃帝之文獻,相對時代上要比簡文來得晚。

[22] 《諸子集成補編》第四冊第74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23]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第284至286頁,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四月初版。

[24]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第117至125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3月第1版。

[25]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315至366頁,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3月第2版。

[26]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326、328頁,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3月第2版。

[27] 閻振益、鐘夏《新書校注》第359至375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第1版。

[28] 太史公云「唐虞以上,不可記已」(卷一百二十八《龜策列傳》,《史記會注考證》第1338頁)、「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第1353頁)、「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卷一《五帝本紀贊》,第39頁)。

[29] 尚賢之主張,為禪讓言論造成先聲,簡1、9、10等皆言及,可參。

[30] 觀簡文之言桀紂,數桀紂之罪狀,不下於《尚書‧牧誓》等古書所言,實為不經之古史書,與夫好事之傳奇小說取材之資。

[31]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第8至12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3月第1版。

[32]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315至366頁,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3月第2版。

[33] 李定生、徐慧君《文子要詮》第144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

[34] 可參劉師培《敦煌新出唐寫本提要》第四十二至四十四頁之《二十五等人圖》,《劉申叔遺書》下冊總第2023頁,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又清‧羅振玉《雪堂校刊群書敘錄》,參被改名為《羅振玉校刊群書敘錄》一書,見第310頁,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元月第一版。

[35] 舊題周‧辛鈃撰《通玄真經》十二卷,即《文子》。見《諸子集成補編》第二冊第721至799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此書題「要」,則為其大義者也。1973年河北定縣漢墓出土竹簡本《文子》,證明成書於漢代以前。

[36] 《諸子集成補編》第七冊第228至232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37]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8冊《孟子》第254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第11版。

[38]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第22頁,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7月第1版。

[39] 觀《說文》與段注之說解「貴」、「賤」二字可知,並「賢」字可參。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282與279頁,台北:天工書局,1987年9月再版。

[40] 「人倫鑒識」,見《世說新語‧政事》何驃騎作會稽條注引郭泰別傳及《賞譽》庾公為護軍條注引徐江州本事。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第180、459頁,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3月版。

[41] 陳寅恪《逍遙遊向郭義及支遁義探源》第九二頁,北京:三聯書店,二○○一年七月北京第一版。

[42]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第181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第25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年十一月第一版。

[43] 顏師古曰:「傳,謂解說經義者也。」(《漢書補注》第315頁)

[44] 「契」於《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中以古文表之(《漢書補注》第315頁),字形即《子羔》第十簡「契之母」之「契」也(《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第193頁),西漢‧賈誼《新書‧連語》亦見。

[45]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315頁,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3月第2版。

[46] 分別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8冊《論語》第128、54、173、7、81頁,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第11版。

[47] 「尊賢」依孟子之說,有王公大人之尊賢與士之尊賢。相關論述,昔鄙有一郭店簡《語叢三》注譯之稿本,說之頗詳,然尚未刊。

[48] 論帝堯之前之一帝或諸帝。

[49] 此論帝堯。簡一二上殘,依簡一七之詞例,可補「堯乃老,視不明」,整理者已有說。簡一二末已完,依詞例當接有「舜乃五讓以天下之賢者」等文字之一枚簡,疑即簡一一,然簡一一起始部份已殘。而簡一三為論帝堯之末,故作此安排。

[50] 此論帝堯舉賢人於舜。簡一三、簡一四為堯舉舜,簡八、簡九為堯試舜,簡一○為生讓,參《尚書‧堯典》堯之舉舜有「明明揚側陋、試可、生讓」三過程,故為此安排。

[51] 廖名春《讀上博簡容成氏札記(一)》以簡一五、二三為排列,見簡帛研究網。案,此說可商,應為二三、一五之序,舜命臣之語為「某既已受命」,簡二八、二九、三○皆有詞例為證,簡二三末為「禹既已」,簡一五始為「受命」,故云。

[52] 前舉為禹、后稷、皋陶、質等大臣之佐舜,依《尚書‧舜典》看,所缺尚多,然並不意味簡文必定缺佚若此。簡一六則言連「天地」都來佐舜,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