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论考据与诗歌关系在乾…
浅论阳明心学与劝善运动
浅论在“求是”中“求道…
浅论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
浅论吕熊及其《女仙外史…
浅论丁日昌设局****禁戏
浅论《白鹿原》中主要人…
浅论峥嵘高论 浩荡奇言…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与《红…
浅论言外行为理论关照下…
最新热门    
 
浅论我国历史上影响人口的文化因素

时间:2011-11-30 13:48:42  来源:不详
弟之仇,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陪其后。”这在整个古代社会都是天下通义,如果没有足够的子息,就难免任人欺凌。
  谈到政治对人口的干预,我们普遍忽略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那就是最早的国家由以产生所选择的途径或方式。世界历史上那些自然生成的国家,他们产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什么样的国家产生方式,就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注: 政治制度politicalinstitution 定义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政治观念。夏、商的国家是由若干原始贵族家族组成的松散政治联合体,正因为是家族的联合体,所以在这个联合体内的成员多称为“氏”,如“有虞氏”、“夏后氏”、“斟寻氏”、“斟灌氏”,这种政治权力结构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当夏后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叶称王;汤未放桀之时,亦已称王;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这样的家族联盟颇类今天的股份公司,持有最大股份者自然就是董事会的董事长,失去股份的股东便自动被开除出局。历史上不少家族虽时有沉浮却能历虞、夏、商、周四代而不衰,如春秋时晋国六卿之一的范宣子说:“昔匄之祖,在虞为豢龙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周卑晋继之,为范氏。”同时也有不少家族
沦落下去,退出贵族行列,如《左传·昭公三年》叔向说晋献、晋文时代的老牌贵族“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那时已“降在皂隶”。家族的实力首先就是人丁兴旺,其次才是财产、声望。贵族家族在天子叫“王族”,在诸侯叫“公族”,人们把王族、公族喻为王室、公室的枝干,如《左传·文公七年》说宋昭公欲去群公子,乐豫便阻止说:“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又如昭公三年叔向与晏婴论齐晋季世时说他的宗族原分十一族,今天惟有羊舌氏还能苟延残喘,所以“公室将卑,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

 为了使家族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古人创设了好多制度,与人口相关者首先应说到婚姻制度。三代贵族乃至整个古代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都过着以一夫多妻为主导的多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繁育子孙。文献上说天子要“备百姓”,诸侯则只能 “一娶九女”,娶妻数量在制度上的差距目的就是保证天子的家族在人口上对诸侯形成绝对优势。但是在多妻制下,妻妾争宠、嫡庶争位是难以避免的,于是他们又制定外婚制,周人叫“同姓不婚”。外婚制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能通过联姻扩大亲属圈子获得其他家族的支持;二是避免因夫妇反目导致家族内部的自相残杀。由于妻子是从外姓娶来的,夫妇不和只要把妻子遣返娘家就天下太平,我们只要看看齐桓公与陈妫的故事便可理解这个道理。从表面上看外婚制似乎与人口增殖无关,但是考虑到它在防止家族从内部崩溃方面的作用时,它在人口上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早婚早育也是促进人口增殖的重要因素,它通过缩短相邻两代人的间隔,使新生人口提前出现在社会上。先秦时代一般人的法定成婚年龄为男20—30岁,女15—20岁,过此则算婚嫁失时。天子、诸侯12岁加冠,冠后即可娶妻。古人娶妻的目的似乎只为生子,《礼记·哀公问》论及婚姻意义时孔子说:“大婚,万世之嗣也。”妻子不能生育,停妻再娶是十分正当的理由,卫公娶庄姜,美而无子,故“又娶于陈”(《左传·隐公三年》)《大戴礼记·本命》所列“七出”之条,其中竟有两条与生育相关,那就是“无子去”、“有恶疾去”。在择偶时他们也常常考虑女方的生育能力,云梦秦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