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社会问题杂思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社会财富的占有比例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仇富的社会是病态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生育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社会应该给向善者一个机…
最新热门    
 
地域社会与民俗学

时间:2009-9-8 17:37:49  来源:不详

地域社会民俗


──“乡土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接点

日本佐野贤治 著 何彬 译

 

[摘要]日本于2002年开始,在高中、初中、小学开始正式设置目的在于培养“生存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课时”。本论文对这种综合性学习的含义进行检验并论述了起始于乡土研究的日本民俗学学科与学校教育、乡土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与乡土社会的关系,指出乡土研究是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不可或缺的视点,是将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体验化为生活智慧生活能力的必备条件。通过叙述具体事例,作者提出社区学校应与社区的博物馆携手开展真正的“综合性学习”。同时指出21世纪的民俗学应当在乡土、国家、世界三者的关联中推进自己的学科研究。

[关键词] 乡土研究;民俗学;综合性学习;学校教育

 

“了解每一片乡土的生活是一种手段。综合性观察乡土生活并进行精确的比较,从中学习日本国民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如果有可能,再进一步与世界其他国度的乡土研究者携手合作,共同探讨、客观理解人类走过来的路程以及不断孕育着的新的变迁的发展路程。”:柳田国男,1933)

日本于2002年开始在小学、初中、高中开始正式设置“综合性学习课时”。“综合性学习”旨在使青少年学到以日常生活体验为中心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处理实际生活环境里的问题之能力,其目的在于一反历来的单纯记忆式的学习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和生存能力。然而学校多年来一直按照为课堂教育设置的教学计划行事,对于这种不分教科或横跨各个教科的、关注孩子们出于兴趣、爱好的自发性行动和重视“身临其境”的“综合性学习”,多数学校表现出犹豫与彷徨。

综合性学习可以理解为是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通过实际体验将其转化为生活智慧和生存能力,是以教育内容生活化为目标的一场运动。如果学校实施这一方针,而社区、家庭方面毫无反应的话,综合性学习则很有可能蜕变为仅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而已。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出担忧学生中考、高考实力下降的意见。这牵涉到人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实力这一根本问题。应该把全日制学校每周五天课程教育里设置每周三小时综合性学习课时一事,看作是将教育主体和实施教育的场所交还给民众的一个契机。民俗学以村落或地域社会的民俗及文化传承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对民俗学科来说,综合性学习不属于本学科开拓的事业范畴,但其内涵关联到民俗学科存在的目的问题。本文拟对民俗学科应采取的对策投石以问。

孩子们身处的教育环境的恶化,如教育机构的迷惘、教育现场的混乱、校内欺辱他人的行为以及家长们的困惑等等,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日本自明治五年(1872)颁布学制以来,现代式学校主要致力于消灭农村失学户和贯彻、充实义务教育制度。换言之,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角度解释教育一词的话,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只是承担了其中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同义词,甚至人们以现代学校教育看作日本现代化成功的范例。

现在,承认学生拒绝上学现象的存在甚至酝酿改定教育基本法,重新审视学校制度已成大势所趋。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失败,显现出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