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社会问题杂思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社会财富的占有比例
以“社会主义”来打靶
仇富的社会是病态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稳定…
“刁民”是我们社会的宝…
生育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社会应该给向善者一个机…
最新热门    
 
地域社会与民俗学

时间:2009-9-8 17:37:49  来源:不详
是学校教育范围可以对应的。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是传承文化,传承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得到的继承。无论该地域大小与否,乡土研究乃是根本的支撑点。综合性学习应是学校与地域社会相结合的机会,乡土研究则是它必须首先考虑的课题。

乡土研究是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不可或缺的视点。乡土研究是把学校教育从绝对化转为相对化、将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即“文化传达”)通过实际体验化为生活能力、生活智慧(即文化继承)的必备条件。社区学校应与博物馆携手,形成从文化传达转换为文化继承的“场”,这是本文提出的具体建议,也是上文详细介绍米泽六中事例的目的所在。

为了促进学校教育与地域社会教育的结合,人们创立了野外文化教育学会。该学会在成立宣言里提出:“人们重新审视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校外体验式学习的育人方法成为重要课题。21世纪科学文明社会的教育,将是指校内教育和校外的野外文化教育同时并存的教育形式。为培育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人性的人,野外文化教育要大力推进以野外体验学习为主的综合性学习……通过不同年龄人们的共同活动,孩子们有效地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协作精神和助他人之心、感谢他人之情,培养他们的信赖意识和连带感,提高生活能力、防卫体力、社会性以及判断力,同时使其认识到自己各种能力的程度并从中发现自己具有的独特的可能性。”可以说上述这些内容正是研究传承文化的民俗学科可以承担的。

现在,日本民俗学会拥有大约2400多名会员,其中中小学教员的确切人数不详。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中小学教员所占比例要比民间传承会创立时低得多。教授民俗的大学教员及社区博物馆馆员会员的大量增加是原因之一。20世纪30年代汇集在民间传承会的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今天已经具备了回答该问题的基础。70年代以来一直有著述论及柳田国男的常民教育论。教育和文化传承环境发生巨变的今日,既要求人们的理念,更要求人们具体的实践行为。

21世纪的民俗学科应当在乡土、国家、世界三者的关联中推进本学科研究。社区面对的环境等问题,已经是超越国家的、在地球范围内讨论的问题,国际化一词也被频繁使用。然而无论地域的范围大小如何,乡土研究都是地域研究的出发点,乡土研究作为经世济民志向的根本所在亦没有失去它的意义。

本文原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2期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