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战…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
大众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最新热门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09-9-8 17:38:19  来源:不详
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文化的原生地保护文化,在民俗的原生态保护民俗已经成为民俗学家的一个共识。为了能够尽可能真实、完整、详细的保护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生态博物馆的保护方式应运而生。

所谓生态博物馆就是原封不动地把整座村寨连同其中居民的习俗当做“遗址”,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将其保存并展示出来。1971年,在法国巴黎近郊的一个工业小镇,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至今全世界已有生态博物馆300多座。1995年,在中国和挪威的多位知名博物馆学者倡导,由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合作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

挪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认为,生态博物馆的观点对于处在多数或统治地位文化包围之中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精华的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是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区的环境、经济、文化的整体,是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会的活标本。

梭戛生态博物馆自成立至今,已先后接待了挪威、法国、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到长角苗社区考察、观光、旅游,接待中外游客8万多人次。通过生态博物馆有效的保护了长角苗族的生活中的生产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和表演艺术等文化事项,为这一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梭戛生态博物馆的良好示范作用影响,在贵州其它地区和广西等地也开展了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少数民族民俗遗产的相关工作。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了7座生态博物馆,分别保护关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蒙古族、汉族的各不相同的多种文化。这些古老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它们仍生活在产生这些文化的古老环境中。他们一量融入主流社会,古老文化就逐渐丧失了固有的社会环境而濒临消失。因此在一些正在摆脱贫困的民族村寨中建立生态博物馆,利用原生态保护民俗遗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

4、 工艺美术类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的作用

工艺美术类遗产在《通知》中的正确称谓是“传统手工艺技能”,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历史悠久的、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情感及审美情趣的工艺美术技能和作品。这类遗产包括了《普查手册》中所列的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技艺2个大类14个子类。

工艺美术类遗产具有着较其它类型遗产更强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为工艺美术类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大多数的博物馆都会根据其学术主题和陈列需要收藏一定数量的古代和近现代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许多城市也都设有工艺美术或民间工艺博物馆。对于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技艺的博物馆保护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方法。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是对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保护的对像是活态的美术技法和手工技艺而非静态的作品,保护的目的也是让遗产得到活态传承而非静态的形式保存于博物馆。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博物馆对于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技艺的传统保护方法也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承担着工艺美术类遗产保护职能的博物馆进行了许许多多的有益探索。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例子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于1959年设址于陈氏书院,是一家收藏、研究和展览以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各地历代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类型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陈列众多,长年设有“广东象牙雕刻”、“广州彩瓷”、“广东剪纸和麦秆贴画”等展览,同时也经常举办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展览以充实陈列,活跃气氛。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近年来围绕着抢救、保存、继承和发展广东传统民间工艺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博物馆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博物馆通过加强宣传,唤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