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战…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
大众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最新热门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09-9-8 17:38:19  来源:不详
醒全社会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意识。在近几年博物馆先后多次利用便利条件举办了有关广州刺绣、广州彩瓷、佛山年画等各类传统工艺的专题展览,并与新闻媒体合作为振兴传统工艺大声疾呼。通过宣传一方面使得政府意识到了保护民间工艺的重要意义,先后数次给广州各工艺厂家拨款资助。另一方面也使得民众意识到了传统民间工艺中蕴藏的艺术价值,积极加入到保护民间工艺的行列。其次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让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工艺品得到保存,博物馆看准形式收购了广州织金彩瓷厂的艺术大师和老艺人作品,使得厂家几十年留存的工艺品不致流失。同时还积极向政府寻求支持,最终让广州市政府出资将广州多家工艺厂家收藏的百鸟朝凤广彩瓶、大型广绣挂屏、五十四层镂空雕象牙球、酸枝木雕大圆桌等一大批“厂宝”级艺术珍品统一收购并调拨给工艺博物馆。第三博物馆还积极合作,寻求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有效途径。除了收藏、展示、研究工艺美术作品的传统保护方式以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大胆的参与到民间工艺的发展经营层面,为民间工艺的生存寻求出路,为民间工艺的发展捕捉市场信息,铺路搭桥,使之能够被开发利用,在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同时得到传承与保护。几年来博物馆先后帮助石湾山公陶艺、广州刺乡牵线搭桥,成功的帮助他们走向国际市场,并在经营中得到发展、传承和保护。

5、 生产生活知识类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的作用

生产生活知识类遗产在《通知》中的正确称谓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主要是指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这类遗产主要是指《普查手册》中所称民间知识类遗产,其中包含医药卫生、物候天像等8个子类,其中的医药卫生部分在编码时作为民间知识类的子类,而在调研题纲部分被作为一个大类单独编写了调研提纲,在第一批《名录》中也被单独作为一个大类,加以列举。

按照《普查手册》所述,民间知识类遗产共包括了医药卫生、物候天像、灾害、数理知识、测量、营造、纪事和其它8个子类。范围比较广泛。在博物馆行业中就这一大类遗产尚无统一保护的先例可循。但就其中一些具体子类开展保护的例子却比较多见,列举一些,我们便可以对博物馆在保护民间知识遗产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所认识。比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一项由博物馆直接申报的遗产,即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就属于“物候天象”一类的遗产。此外关于传统医药一类遗产,在我国还有许多专题博物馆在从事其保护工作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就是一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亦称“逸夫科学馆”)创建于1990年。总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博物馆分为中药标本和中国医学史两部分,中药标本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中国医学史展厅面积800平方米。

中国医学史展厅收藏宏富,计有历代医史文物900余件、古代线装医籍200余种、中医书刊6000余册。展览厅以中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布展,共分为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医药学的新发展、中国医药学的新成就等十大部分。

中药展厅以宏大的规模充分展示了中药学体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中药综合展厅;中药材标本室等。现已收藏植物蜡叶标本3000种(12000份)、中药材标本2500种、各类中药饮片600余种(1000左右)、中成药千余种、药用动物剥制与浸制标本近200种及数百幅药用植物彩色照片。博物馆多年来通过具体的工作为保护中国传统医药遗产做出的应有的贡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同配合,有了博物馆的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必将更加完整,相信在博物馆工作者与遗产工作者的双方面共同努力下,博物馆必将会象《上海宪章》所说的那样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动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