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时间:2009-9-8 17:38:22  来源:不详
要走进生活当中,主动参与保护利用民俗资源的群众实践活动,使学术研究与现实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工程”的提出正是对这些呼吁的响应。

    五、向全社会普及推广关于民俗文化资源的科学知识。

    学术工作者在为社会服务方面,一个重要任务是向广大群众普及推广科学文化知识。就民俗学而言,更应该做到“取自民间,还于民间”。而一般民众虽然拥有实际生活的大量知识,是自己地方民俗文化的主人,可是并不一定了解异地他人的民俗,更不一定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来反观思考自身的文化,所谓“熟视无睹”或“不识庐山真面目”都是有可能的。特别在当今时代发生巨变,民俗面临冲击的情况下,广大民众更加需要接受民俗学等科学知识,用来提高觉悟以适应生活的变动,做出文化的选择。民俗学等学问可以帮助人们回答我们原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历史过程中是如何延伸与变化的,今天应该如何继承和改变它们等问题,因而在当前加强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本工程项目全部过程的展开由于与各地干部群众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又有系列成果面向社会推广,所以事实上它是向全民进行文化科学教育特别是普及关于民俗文化科学知识的一次大型活动。
    在科学知识、思想等宣传推广方面,普查活动带有较强针对性,它将重点为我国的民俗文化正本清源,对它的历史价值和资源意义加强认识。虽然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上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移风易俗,批评和杜绝迷信落后的文化现象等,但是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需要从正面教育入手和常抓不懈;而目前由于某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致使我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方面形势比较紧急,如不加紧工作以使局面很快改观,就将直接影响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也同国际上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一致行动相违背。不利局面的发生有着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某些人的思想认识有误区,特别是简单地将传统与现代化二者对立起来,具体如: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片面夸大传统的落后,甚至认为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推翻传统;急功近利,认为损坏一些民俗文化遗产属于迫不得已;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不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文化创造及其在当前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过分崇尚外国,以为只有外来文化才是现代化文化等。计划项目的实施将在全社会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和起到科学教育作用,促使人们抵制和摆脱错误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处理好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能自觉地意识到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在保护行动上形成一致。

    六、配合有关法律的建立实施,配合“以德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

    现在一些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资源之所以面临毁坏、消失的危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目前文化环境中存在着粗鄙化、庸俗化严重倾向,在文化市场发育过程中有关制度、法律没有跟上等方面的原因。而一些人迎合消极不良的文化消费风气,钻市场规范不严控制不力的空子,只图金钱,不讲道德,惟利是图,巧取豪夺,起着推波助澜,败坏文化的恶劣作用。其中就包括肆意虚构、伪造、毁坏、偷盗、走私民俗资源等行为。为减少和杜绝这些严重情况的发生,显然需要依靠法律的手段。由于片面追求发展和急功近利的一般动机而造成民俗资源受损的情况,有的也要用法律武器并配合以教育来解决。全国人大即将出台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法,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大事。本“工程”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将有力地配合这一法律的落实,它主要是将通过普查、汇集、筛选而提出的各级主要民俗财产及传承人名录,供给法律部门执法时参考。同时它亦可以根据本项目宗旨适当接受立法执法机构委托的有关调研任务。
    我国各地分布存在的民俗文化,密切联系着当地人民以往和现在的生活与情感,记载着他们艰苦卓绝生存发展的历史,标志着他们精神性格和理想愿望,是民众集体与其中英雄人物的共同创造,是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和文化传统正是以所有这些地方民俗文化为基础、为依靠,生机勃勃地存活、流传于广大基层社会之中和世界的天涯海角。我们很难离开它们而仅从精英文化方面谈论民族的凝聚力、自强不息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我们在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进一步尊重和加强研究他们的生活文化与精神传统。普查和保护中国民俗文化资源和遗产,是顺应了这一现实需要而提出的,如果得以开展,必然有利于全国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