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明初谪滇诗人平显考…
从明初的《孟子节文》看…
从明道到载道——论唐宋…
论《相思长恨歌》与明初…
元代至明初小说戏曲中白…
最新热门    
 
从明初的《孟子节文》看孟子思想(一)

时间:2009-8-8 16:46:47  来源:不详
(一)既然当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人人同一尊君亲上(按:即朱元璋)之心”,那么孟子在1700多年之前(孟子卒年约在公元前304年,到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正是1690年)讲过的那些只适合于战国时代的一些话,有什么必要删去,搞一本《孟子节文》呢?不加删除,只写一篇说一说那八十五章只适合于战国、不适于当今的序言或皇帝诏令,不就行了吗?不行,那八十五章是不应让人看的,是不应扩散的。这不恰好证明朱元璋之辈心虚胆怯,证明那八十五章具有不利于封建主义统治的人民性吗?——顺便想到一点记在这里:清朝开科取士的考题也许能搜集到一些,关于《孟子》试题有多少?有被《孟子节文》所删除的那八十五章吗?恐怕没有,有也很少,如有,题目本身的倾向性也必定朝错误方向引导。——这个悬断不知对否? 

一种思想既经产生,并流传下来,就要在现实中发生作用,包括孟子的不可能实现的主观幻想,如君主应“与民同乐”、“百亩之田”的太平盛世的生活理想,也要发生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不同作用,但总是不利于封建王朝、大地主的统治的。《孟子》有幸成了经书,删之不尽,《孟子节文》不能传世,曲解不易奏效,成了统治者无可奈何之事。 

(二)“崇高节、抗浮云之素志”,“在当时列国诸侯可也”,除了同上面所说一样存在着逻辑矛盾之外,还有同封建主义统治一贯提倡的节操相矛盾。今天就不需要“崇高节、抗浮云”的节操了吗?就应把这样的节操废除吗?“崇高节,抗浮云”的一般意义,就是高风亮节,不为权势所屈服,不羡富贵而屈志求荣。难道这不是封建统治者们提倡的节操吗?朱家王朝要培养忠君、忠于明王朝的文臣武将,也得提倡“崇高节,抗浮云”的节操! 

(三)“学者或不得其扶持名教之本意,于所不当言、不当施,概以言焉、概以施焉”——在掩掩盖盖之下说了真话,明明白白地说,就是恐怕现在的臣下把战国时期孟子对待国君的言行拿来对付朱元璋。至于孟子的所谓“扶持名教之本意”则是并不存在的虚构;在这里所说“扶持名教”当然不是指的“男女授受不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而是君臣关系上的所谓“名教”,简要地说就是“君为臣纲”,这恰是《孟子》书中所没有的,《孟子》中有关君臣关系的部分,就在被删除的八十五章之中;正因为八十五章是破坏封建伦理“三纲”之最根本的一纲“君为臣纲”,才把它删除的。恐怕“学者或不得其扶持名教之本意”,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四)就这段话看,是说这八十五章是孟子在战国特殊条件下说的,并没有错,这又陷入自相矛盾!前有“益迂且远矣”、“岂不太甚哉”,后有“抑扬太过者八十五章”,这同“在当时列国诸侯可也”,岂不是“不可救药”(恩格斯《反杜林论》之语)的自相矛盾。任何巧妙的曲笔,都不可能避免自相矛盾,就如影之随形;尽管妙笔生花,多方掩盖,也是掩盖不了它的自相矛盾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