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岭南文化学术之传统

时间:2009-8-8 16:48:03  来源:不详
    慷慨复仇,舍生取义,此种情绪,只有在特别环境中方能表现。至
环境变迁,事成过去,此种情绪,即又归于静止。所谓俯仰之间,已成
陈迹。至其时,天命理性,存养省察,语默言动之理学功夫,又复出现。
如是,岭南在清一代,遂又继承前明一代之理学系统。白沙甘泉,一脉
相传,延绵不绝。由明初以至于清中叶以后,五六百年间,岭南文化,
完全呼吸于理学氛围之中。而所谓理学,又十之八九为白沙精神所支配。
    至此,吾人须一谈清代岭南在学术上之位置。事实上,除明成化以
至明亡之一段,又除白沙、甘泉二人之外,岭南在学术上实无地位,不
过在清一代,益显其落后与贫瘠而已。查中原各地,自顾炎武、胡渭、
阎若璩诸人之提倡,再加以惠栋、戴震诸人之开拓,百余年间,学术彪
炳一时,此真可称为中国学术之复兴,经学、史学、天算地理、音韵、
训诂,任何方面,均有开创,其间大儒,多至不胜枚举。即舍经学而言
文章,其中古文家如桐城阳湖诸人,亦声华赫赫,足与经学大师旗鼓相
当。而返观岭南,则对此一若毫无关系,始终处于学术圈外。此一二百
年间,广东既无大师,亦无巨著,直至阮元来粤,开学海堂,提倡朴学,
然后风气为之一变。
    何以广东如此落后,如此贫乏,其中最大原因,当为地理关系。盖
其僻处五岭以外,南北隔绝,为中原文风所不到,自有史以来,即已如
此。此外,尚有一真正原因,关系非小,吾人绝不能忽视。此则为理学
之关系。而今试再谈理学(主要为白沙理学)。
    贾朴跋《明儒学案》云:孔孟之学,自秦汉以来,穿凿支离,汩没
于训诂章句之间,赖有大儒辈出,求之于心性之际,而证其所为独得者,
在宋则有周程张朱五君子,在明则有康斋白沙姚江诸儒,冥搜静悟,宗
旨炯然,其间虽不无异同之见,而其求至于圣道,则一也。此数语已足
说明理学之宗旨。理学家所惟一注意者在于心性,欲由心性之学,以进
于圣贤。而其方法则为冥搜静悟,以“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蕴”,“
还以握造化之枢机”(白沙学案语)。至于训诂章句,则为理学家所鄙
弃,认为穿凿支离,不足以学。故白沙弟子林缉熙云,所谓闻道者,在
自得耳。读尽天下书,说尽天下理,无自得入头处,终是间也。(言塞
而未通也)。此为其以道(心性)为重,以学问书本为轻之旨。此外陈
时周(亦白沙弟子)亦云,儒者有向上功夫,诗文其土苴耳。至于李大
yá@⑨(甘泉而外,白沙之最得意弟子)亦有句云,莫笑老慵无著述,
真儒不是郑康成。凡此,均足见对学问不甚重之态度。诸儒绝非鄙弃学
问,不过认定学问之最终目的,在完成其人格,使人格无缺,成为完人,
俯仰无愧,而可以与天地自然相合。诸儒之所谓学问,即此种学问,除
此之外,一切学问均非学问。不然,秦桧、严嵩、钱谦益、阮大铖之流,
亦何尝无学问,所差者,只在方寸之间耳。所以,考据之学,在清代百
余年间,风靡一时,而在岭南,则若漠不相关。其故:第一,因岭南文
风闭塞,事事落后;第二,一辈读书人,濡染白沙之教,对于此种训诂
章句之学问,实不易接受。

          二、王学崩溃朴学崛起

    清初之朴学,本为对明代理学所起之一种反动,不过此种反动,实
以王学(阳明)为对象。盖王学在其末流,流弊极大,二溪(龙溪、近
溪)之外,更有大洲复所海门石篑诸人,舌底澜翻,自谓探幽抉微,而
其为说愈精,去道愈远(仇兆鳌语)。至其后,更有一辈所谓“狂禅”,
高谈“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如此,亦堕落极矣。学问而至于此,
必生反动,此为王学崩溃,朴学崛起之由来。至于岭南,则自为风气,
白沙之学,自成一家,由明成化以至于清嘉道间,数百年未尝摇动。既
未摇动,则他种学问,难有取而代之之势。此又为朴学在岭南不能发达
之故。
    何以阳明之学卒至崩溃,而白沙之学则不然?仇兆鳌序《明儒学案》
云:“白沙之学,在于收敛近里,一时宗其教者,能淡声华而薄荣利,
不失为àn@⑦修独行之士。若阳明之门,道广而才高,其流不能无弊。
盖道广则行检不修者,亦得出入于其中,而才高则骋其雄辩,足以惊世
而惑人……”由此可知,阳明之门,因道广才高,至有“满街皆是圣人”
之诮。而白沙因àn@⑦修独行,门限较窄,流弊亦较少,故其声教,较
能维持久远。大抵白沙之教,确然淡声华而薄荣利。黄梨洲亦云,“凡
出其门者,多清苦自立,不以富贵为意。”故其门人中,陈时周最为刻
苦,寒俭自持,以一身系风教之重。谢天锡则夷然物外,名利之事,纤
毫不能入。李大yá@⑨则胸怀洒落,自晤白沙归里,即筑钓台于黄公山,
读书静坐其中,不复仕进。贺医闾自入白沙之门,即淡然于富贵。故举
世议白沙率人于伪,牵连而不仕,每以医闾为藉口。至于湛甘泉,虽官
爵最高,然其山林之气,远比朝市之气为重,故一任几部尚书,即行致
仕。此种淡于声华,薄于荣利,àn@⑦修独行之风节,又与羁人谪宦,
孤臣遗老之遗民文化,有其渊源,有其关系。盖必有孤臣遗老之苦节、
之坚贞、之特立独行、之孤芳自赏,然后有后来理学家之àn@⑦修独行、
之清苦自立、之淡声华而薄荣利,其间前后相承,如出一辙。所以遗民
文化乃结晶于白沙之理学,而理学(白沙学派之理学)则为遗民文化之
产儿。而今试以屈翁山、陈元孝二人与顾亭林、黄梨洲一比。此数人者,
地位相等,品格相等,思想抱负相等,聪明才智相等,身世遭逢相等。
然因其所生长之理学氛围不同,故其所表现亦有异。阳明勋业彪炳,事
功最著,故亭林、梨洲都属学者,不忘事功之念。白沙淡声华而薄荣利,
故翁山、独漉均为诗人,而有采薇之志。
    由理学而及于文艺,岭南文士亦多能保持一种风格。如乾嘉一代,
文风最盛,然中原各地之文人,不免有声华竞尚之习气,颇为浮靡(尤
以江南为甚)。然岭南文士,则沾染此种习气较浅,姑举数人,以见一
斑。如黎简(二樵)、黄丹书(虚舟)、谢敦源(容若)、罗履先(天
尺),此亦文士中之能淡声华而薄荣利者。
    白沙声教,一路延绵至嘉道以后。其后,有柱石一尊,为之殿军,
此即朱九江(次琦)。九江以后,尚有一人,此即其弟子简竹居(朝亮)
。竹居以后,遂如广陵散矣。
    当时学海堂振起朴学之风,名气极大,然屡次延聘朱九江出任山长,
九江均不就,虽求之20年而终不可得。至简竹居,则对于当时之汉学(
朴学),有极严厉之批评,曾云:“纪文达,汉学之前茅也。阮文达,
汉学之后劲也。百年以来,聪明魁异之士,多锢于斯矣。呜呼,此天下
所以罕人才也”(见简竹居文录)。由此可见朱九江、简竹居对于当时
所谓朴学之态度,同时亦可见广东理学根柢之深厚,对于汉学之富于反
抗性而短于感受性。
    有须阐明者,白沙此种虚静自然,淡声华而薄荣利之学问,绝非消
极的,而是积极的。黄梨洲云,薛文清困于流俗,陈白沙激于声名。又
云,其高风之所激,远矣。霍韬云,白沙有抗节振世之志。可知所谓“
收敛近里”,所谓“@⑦修独行”,不过得其一面。其实白沙不只高
蹈,而且侠义豪雄,其论禽兽云:“人具七尺之躯,除了此心此理,便
无可贵。浑是一包脓血,裹一块骨头,饥能食,渴能饮,能着衣服,能
行淫欲,贫贱而思富贵,富贵而贪权势,忿而争,忧而悲,穷则淫,凡
百所为,一信血气,老死而后已,则命之曰禽兽可也。”此数语何等激
越慷慨。所以白沙最讲究气象,教学者须先理会气象,以求其自得。何
谓自得?曰:“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山林朝市一也,死生
常变一也,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一也,而无以动其心,是名曰‘自得’。
”观其气象,真欲以一心开万世,其抗节振世之志,声光炯然,而直承
孟子之心传。白沙居近崖门,每登临奇石凭吊宋室君臣殉国处。石上有
贼将张弘范纪功铭,大书“张弘范灭宋于此”七字。白沙为冠一“宋”
字于其上,乃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八字以丑之。一字之诛,严于斧
钺。更于碑阴题诗云:“忍夺中华与外儿,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
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此外复有崖山吊陆公祠诗、崖山大忠祠诗、
崖山泊舟奇石下风雨夜作诗、与李世卿同游崖山诗,均可见其心迹。
    白沙主虚静,而有时不免慷慨激昂,满腔孤愤,此则历史与地理之
环境使然也。岭南僻处岭外,一方面为山国,又一方面为海国。岭南人
民本山海野民,山海野民一方面富于保守性,又一方面则富于冒险进取
性,以此民性,影响于民风,即有一种异样色彩。温汝能云:“粤东濒
大海,宅南离,山禽水物,奇花异果,如离支珊瑚玳瑁之属,莫不秉炎
精,发奇采,而民生于其间者,亦往往有瑰奇雄伟之气,蟠郁胸次,发
于文章,……”又云:“粤东居岭海之间,会日月之交,阳气之所极,
阳则刚,而极必变,故民生于其间者,类皆忠贞而不肯屈辱以阿世,习
而成风,故其发于诗歌,往往瑰奇雄伟,凌轹今古,以开辟一家之言,
……此皆东粤之风也。”(见粤东文海粤东诗海序)。此所谓濒大海,
宅南离者,对于岭南民性与岭南民风,当有绝大影响。故岭南文化虽落
后,硕彦寥寥无几人,然一旦如有其人,其人即为非常人物。如六祖慧
能,即为其中之最卓越者。以一平凡之夫而超凡入圣,所谓不鸣则已,
一鸣即惊人也。
    岭南学术文化,在明清两代,受白沙学说之影响,表现白沙之精神,
至海通以后,政治社会经济之情形,相继变迁,岭南学术亦逐渐脱离理
学之色彩,而表现为另一色彩。此种色彩,大半受地理环境之影响,与
温汝能之所谓濒大海,宅南离,阳则刚,极必变者,有极大关系。吾人
只须举出孙中山先生与康有为二人,即可作一例证。时至于此,粤东即
一跃而入于另一环境,进入另一阶段矣。

           三、近百年来之岭南文化

    于贫瘠荒芜之中,最先为广东开学问风气者,为两广总督阮元。阮
于道光六年,开学海堂,提倡朴学。其后学海堂所开之第一朵花,即落
于陈澧身上。此为近百年来,广东对中国学术能有伟大贡献之第一人。
    其实广东不只在学术上落后,其他一切,均无不落后。广东二字,
从前一出口,即几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