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
|
时间:2009-10-16 19:30:12 来源:不详
|
|
|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 性别差异 性别歧视 性别教育 〔论文摘要〕性别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西方在外语教学中的性别研究,从性别歧视、性别差异和两性平等教育三方面进行概述。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也有所启迪。 性别(gender)指的是男女间除基本生理差异外的所有不同,是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行为模式,是在特别社会历史情境中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特征。性别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因而语言教学中的性别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般以性别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探讨中,师资、教材、教法等作为显而易见的评量吸引了许多女性主义者,涌现了丰富和多元的研究成果。正如Sunderlaod所指出的,性别角色、关系和身份无处不在,正因为人们对性别太熟悉了,往往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视而不见,因而成为盲点。但实际上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在自尊及读写能力、语言测试的表现、学习风格和策略等方面都体现出性别的影响。而教师的性别观也会影响其教学的手段和结果。本文主要对语言教学,尤其是二语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做一评述。 一、性别歧视 (一)课堂活动中的性别歧视 审视课堂,研究者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的期望、资源分配常带着性别偏见。与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交往和互动差异表现非常明显,有悖于性别平等的原则。对课堂的观察最著名的是M.Sadker和D.Sadker,他们广泛地研究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方式。在他们的著作《公允的失败:美国学校是如何欺骗女孩的》中,收集、总结并评价了许多课堂上性别问题的研究。他们通过统计数据,实证了在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年级的课堂上,女生没有获得与男生相等的时间和关注,师生互动机会显著地偏向男生,课堂交际往往由男生主宰:教师给男生思考和候答时间显著长于女学生。 M.Sadker和D.Sadker认为,男孩们得到了比他们应得的更多的教师的时间和关注,而获得教师的关注对学生的成就及自尊很重要。这种微观的不公正最终积累成强大的影响。M.Sadker和D.Sadker评论说,女生受到的对待就仿佛她们在课堂上是看不见的一样。这也印证了Bailey在1992年发表的这一领域的一份先驱性报告中所指出的,女性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比较少,而且女性学生确实受到的注意时常是负面的居多[4]。教师与男生的情感距离更近,与他们的交流是频繁和意兴盎然的,而女生与教师之间似乎在刻意地保持某种“间距”,温情脉脉的表象下是彼此之间交流的稀缺和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透明的隔阂。 Klein以“双刃剑”(cedgedsword)来形容性别偏见教育,意为缺乏性别平等的教育结构与制度不只是女性而是所有受教育的男女学生皆为受害者。缺乏性别公允的师生互动不但剥夺男女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更会因性别偏见的因素而减低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更长远地也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学业、职业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出,女孩在单一性别教育制度中获益更多,在合作的而非竞争的课堂环境中表现更好,而且她们需要女性的角色样板和良师。 (二)教材中的性[1] [2] [3] [4] [5] [6]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