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
关于全县新经济组织、新…
关于全县街道、社区开展…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国外主流媒体报道中国负…
县文体局关于2009年统筹…
公安机关关于开展清理整…
关于2009年学校安全教育…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
关于开展2009年无车日活…
最新热门    
 
关于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09-10-16 19:30:12  来源:不详
言的各种差异。如Taunen描述了男女交际方式的差异。她指出,女性比男性显得更加礼貌,更不确定。女性在对话时寻求一致与和谐,而男性对对话者的权利结构和社会立场很敏感,并努力展现自己的优越感,或自我防卫。
  总的来说,关于学生性别差异的研究总体数量不多,分布面也较为分散,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二)针对教师的研究
  教师在择业原因上就体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教师往往回答说是因为想获得自由和独立,而女教师则是因为喜欢教书。因为老师的信念影响他们评估学生的方式,探究老师针对不同性别人的语言学习能力的信念就显得犹为重要。Sadker及Sadker的研究发现,老师趋向于认为女人是上佳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技巧上对女生的评分比男生要高。Bress的研究显示,在教学风格上,无经验的老师会比富有经验的老师显示出更大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经验逐渐消失直到建立一种相当性别中立的教法。富有经验的老师(不论性别)以更加有效率的方式教学。然而,如果富有经验的老师不是中立的,那么偏见往往与老师的性别一致。关于老师性别和教学风格方面的调查结果至少在两方面是有用的:首先,师资培训者应该知道受训者的性别和教学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其次,老师需要知道其性别观对教学可能的影响力,从而帮助教师监控并调整教学风格。
  一旦老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性别偏见,若能向他们提供策略和资源,教师更能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Jones等在他们对学业失败性别样板如何影响有性别偏见的教学行为的研究中,向教师提供了自我导向的模型以减少课堂上的性别歧视。这一模型包括课堂上的性别平等研究,减少学生刻板印象的特殊活动,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表。借此使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通过自我觉知,重新自我检视性别意识,澄清自己对性别偏见刻板印象与歧视的迷思,从而促进他们的课堂性别公正。这项研究的调查结果证实,“女性学生将从相对弱势的地位转向更平等的互动”。
  三、两性平等教育
  在关注性别差异的同时,许多学者提出了两性教育的理念。两性教育即为性别平等教育。“性别”(gender)其意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异,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概念;而“平等”(equity/faimess)除了维护人性的基本尊严之外,更谋求建立公平、良性的社会对待。Klein(1985)提出两性平等教育的宗旨在于:两性平等要建立在伦理道德及人性尊严上,跳脱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发展个人潜能,互相尊重,消饵性别偏见、歧视与冲突,营造两性和谐共享的社会I4]。“两性教育”的推动,即是希望透过教育的历程和方法,使两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点上发展潜能,不因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上的性别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经由教育上的两性平等,促进男女在社会上的机会均等,在两性平等互助的原则下,共同建立和谐的多元社会。Cocl (1996)提出4个建议:(l)教师必须确保在课堂上通过仔细组织的练习提供学生明确的机会讨论自己的感情;(2)教师要意识到通过体势语、语调和其他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给学生的信号;(3)教师必须尽一切代价避免自己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4)教师要熟悉关于性别问题和外语教学的文献。

  四、对我国语言教育的启迪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经由教育历程来促进两性平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缺乏性别公允的教材、课程设计、课堂互动、人事架构分配、空间设计,不但不见其功,反蒙其蔽。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社会文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偏见,重新思考两性如何定位,建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