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论《桃花源诗并序》的…
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试论后城市化进程中的民…
试论企业伦理的必然性及…
浅论《三国演义》中的术…
论《阴阳八卦》的科学性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最新热门    
 
试论《宋词之旅》的文本特质

时间:2009-11-10 11:12:14  来源:不详
 全书26篇文字,我以为绝大多数都很好。比较偏爱一些的,是《源头活水》、(清秋泪》、(卷起千堆雪》、(国士三重奏》、(怨曲·悲歌·丧钟》、(喜乐与哀伤》、《美人·隐者·烈士》、《一去不还惟少年》、(请君试问东流水);比之更爱一点的,是(万里夕阳垂地)、(黑夜中的电闪雷鸣》、《爱情五弦琴》;但最获我心的,当数《宝刀小试》和《千古英雄气》。前两组作品,好处各有千秋;后两篇作品.我的尤为钟悄之处是在于:审美客体的人格,与创作主体的人格,在这里不仅迭合得更为令人欣慰,也使我本人感觉到特别亲切。坦率地说,我不习惯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持非常“客观”的态度,也不钦佩那种心目中只有“艺术”的做法。人都是主观的,读诗是为了读人,读心,读史,“公允平正”有什么高明?
  但也可以谈一谈技术性问题。李元洛为文,语言是很讲究的.尤为注重文采,这当然好。我曾经对元洛先生口语表达的华丽由衷叹服。但不知为何,有时对其书面表达的华丽,感觉却有点异样,多少有点隔。是因为我的审美好尚更偏重于自然、质朴?是因为我已对其口吐珠玉早就先人为主?也许有之;但又似不尽然。记得在阅读其(吹箫说剑》一书时.最喜欢的是其第三辑中前半部分的作品,而像《苦辣酸甜说读书》、《师恩》、(我的思念在彼岸》等篇什则印象颇深,(寸草之心》尤其难忘.我以为其好处是既生活化而又有书卷气,情感真挚切实,内心生括丰富,表达自然流丽,涵容非常饱满。个人识见,也许偏颇,但的确没有掺假的成份。
  此外有两个小问题,但我很感不适。一是书中数量颇为不少的现代俗语的嵌人,这也许正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只是,我总以为,像《宋词之旅)这样的著作,无论怎么说都是雅书,而且是古典对象,古典情调.把现代俗语撒进来掺沙子,且语调、口吻有时还含有调侃味,好不好呢?二是全书中一些句式,如“寿终正寝,不,寿终海寝”之类,反反复复地出现.我以为其效果是破坏性的。其实元洛先生的语言库藏,是相当丰富的,即便某句式不坏,似也不必如此偏爱。而与之有些相近的情形是,“出古人今”时对于当代诗人的举例.对象范围过于集中,若能作点调剂,效果也许会更好。自然,(宋词之旅》是一个有其特殊风采的文本。这一点,应当毫无疑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