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西游记》作者之争…
风雅之致的审美追寻
关于“读经”问题的思考…
关于“文化工业”与现代…
对中国研究及中国在世界…
吴中滩簧新考 ——兼谈…
关于“词起源于隋唐燕乐…
论陈子昂的风雅观
濂洛风雅论
“采莲” 杂 考——兼谈…
最新热门    
 
风雅考——中日古代诗学比较

时间:2009-11-16 12:11:31  来源:不详
恢复和规范儒家学说,维护儒学尊严和正统地位,崇尚清淳雅正的风范,于是出现了文以载道说、发愤著书说以及羽翼正史说等等。当然审美主义诗学也非常发达,例如有王渔洋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等。而且功用诗学与审美诗学也由相互排斥出现了融合的倾向,沈德潜的格调说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湾末由于保守的桐城派与宋诗派对诗歌创作的束缚,传统诗学陷人了僵化,诗文的正统地位让位于小说,近现代文艺理论也开始取代了传统诗学,指导人们的创作活动,但儒家诗学重“风雅”的观念影响却一直持续至今。
  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日本早在10世纪以前就形成了“经国济世”的文学思想。在当时,遣唐使将大量汉诗文带回日本,受到日本人的喜爱。当然要读懂或作汉诗需具有非常高的汉学和文学修养,只有皇族、贵族以及少数官僚和僧侣才能做到。’与风格优美、抒情的和歌相比,风格雄浑、刚健的汉诗更适合“言志”,8世纪中叶出现了日本人的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经国集》、《凌云集》等汉诗集.我们从这些诗集的名称上就可以窥其一斑。
  日本古代诗学在其文艺理论形成初期,大量借鉴了我国文艺理论和创作经验,但许多理论并不适合其艺术特点,于是这些理论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便被逐渐修正。如成立于772年的诗论书《歌经标式》,作者藤原洪成在作序时参考了《昭明文选》序及李善的《上文选表》,论述了和歌的功效、起源等。全书分歌病和歌体两大部分。其开头部分还模仿歌病说(显然是借鉴了南朝梁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分为头尾、胸尾、腰尾、厌子、道风、同声韵、偏身等7种,但将韵律适用于和歌则显得很牵强,所以终没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延喜五年(905年),日本著名诗人纪望淑在《古今和歌集》的汉文序称:“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花于词林者也。人生在世,不能无为,……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和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此外还认为和歌“抒下情而达闻,或宜上德而致化,或属游宴而书怀,或采艳而寄言。诚是理事抚民之鸿徽,赏心乐事之龟鉴也。”这简直就是《诗大序》的翻版,一般日本学者均认为日本诗学滥筋于此。 
  日本中世纪时期(12世纪末至16世纪末),由于战乱和天灾不断,无常思想大行其道,佛教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其影响远超过了儒教。于是辅君化民的“经国济世”思想便演变为“劝善惩恶”的文学思想。日本人在对《源氏物语》等小说的研究中,就有人援用佛教和儒教学说,认为小说的本意在于宣扬五伦五常的封建道德和“劝善惩恶”的说教。“劝善惩恶说”在江户时期更是达到了高潮,出现了以龙泽马琴的《南总里见八犬传》为代表的一大批通俗小说,宣扬忠孝伦理。然而严格地讲,“劝善惩恶说”与诗教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诗教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辅君化民;而“劝善惩恶说”是站在被统治者的角度,表达了平民百姓“知足安分”的心态。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文为主,尤以诗为贵,至于词只能算做“诗余”,小说戏曲等更属“道听途说,街谈巷语”,备受正统文人的冷落。这一点上日本古代也是同样,将汉诗、和歌视为高雅文学,将平民化的连歌等称作“歌余”。由于贵族文学曲高和寡,普通的武士、平民更喜爱属于自已的通俗文学,并且把文学看成是单纯的娱乐工具。而那些受诗教影响的日本文人在论述诗文功用性时,也只是转述(诗大序》的论点而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