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主义”残酷 谁是适者…
韩国人的“外貌至上主义…
论贾宝玉的人文主义精神
李银河:所有主张男女平…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唯…
生当作人杰——论李清照…
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
关于穆勒的功用主义伦理…
简述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
最新热门    
 
启蒙主义文学的转折意义——试以卢梭与歌德为例

时间:2010-1-3 12:31:34  来源:不详
纪文学主要是巴罗克文学。巴罗克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真实的感情,只注重于华丽的词藻的大量使用和多样的形式美。巴罗克时期,诗(文学)创作大多数是些宫廷诗人。神职人员尚不能从事世俗文学创作。当时文学的主要意义在于“社交”,可见文学在当时的地位。马丁·奥皮茨的出现无疑是在改进了这一事实。因此被称为“德国巴罗克诗歌之父”,这主要归功于他的诗学理论贡献。但是,这种文学的本质却发生了变化。他在《德语诗学》(第一部德语诗学理论著作)中写到“诗(文学)从一开始就是隐匿的神学,表达的是神性的东西。”①[⑤]这就意味着文学只是一种神学,从而失去了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启蒙主义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当时窘迫的现状。受到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影响,启蒙主义在德国举起了理性的旗帜,他们要求建立一个理性社会。这无疑给了基督教一次强大的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基督教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世俗化的历程。宗教的世俗化,从另一方面大大加强了世俗领域的地位。从而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显现出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引起了人们对于世俗领域的兴趣。
  但是当时启蒙主义者都自明的认为文学只是一种道德教化的工具。这说明文学在从神学中的独立过程中还尚未有充分的自觉性。人们对于文学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它的功利层面,因而文学最终还是沦为了一种工具。但这也是情非得已,因为它原本的地位从根本上的决定了它要不断的向人们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极其价值,对宗教文学的反叛的同时,它又在时刻的为自己辩护着,证明自己也可以像宗教文学甚至是宗教那样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
  歌德的出现,“维特”的出现却在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地位。在文学十分繁荣的英国与法国,他们尤其是上层贵族阶级都普遍的嘲笑说德国是一个没有文学的国度,是一个野蛮的国度。然而随着《少年维特之烦恼》逐渐的得到世界性的声誉,歌德便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德国的不仅是文学层面意义上的野蛮的身份。维特代表着青年一代的迷茫,具有普遍的德国青年甚至整个欧洲青年一代的代表性。维特形象的个人的意识开始觉醒,从而象征了文学自身的自觉性的加强。文学不再以宗教文学或宗教道德教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通过维特对爱情的强烈的讴歌,以及对大自然的风景的描写,从而表现了对人的世俗领域的赞美。《维特》中关于自我的价值,与时代的冲突,心中的迷茫,道德与激情,悲愤与绝望,以及对于人性的关怀,标志着文学从此(维特)开始转向了对于“人”的母题。
  其次,抒情诗《普罗米修斯》与《五月之歌》代表了德国的浪漫主义最早的成就。《普罗米修斯》一诗中借普罗米修斯的口吻象征着启蒙主义者对传统的封建的反叛以及对权威的蔑视。是一首典型的启蒙主义式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充满着激进的启蒙主义者的悲愤与反叛的情调。诗一开头就在直呼宙斯其名,并警告他不许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宙斯,去把你的天空/布满云雾”“我不许你碰一碰/我的大地/我的小屋,他非你所造”而且对他嗤之以鼻“在太阳下面,还有谁/比你们群神更为可怜!”②。这种强烈的主观抒情以及积极的拥抱现实并反抗现实的态度,从另一方面,对早期浪漫主义的神秘主义是一次十分有力的愤怒的驳斥。

  《五月之歌》,一首对大自然、生活、爱情和五月春天的美丽的歌唱。对大自然的赞美:“在灌木林中/万籁俱唱。”对生活的欢向“万人的胸中/快乐高兴/哦,大地,太阳/幸福,欢欣”。对爱情的赞颂“哦,爱啊,爱啊/灿烂如金”。对五月春天的歌赞与祝福“你欣然祝福/膏田沃野/花香馥郁的/大千世界”。[⑥]①这种对大自然的世俗世界浪漫的歌颂,在之前是很罕见的。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