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论汉川善书的传播
最新热门    
 
汉川善书与汉川节令和民俗的联系及其意义

时间:2010-3-24 11:34:21  来源:不详
·······8
2.2.2悼念老人去世的善书················································10
3 汉川善书结合当地节令和民俗的积极现实意义···································12
3.1二者结合以后产生了寓教于乐的良好社会效果································12
3.2节令民俗得以保存其鲜活生动的珍贵生命活体································13
3.3汉川善书借之获得了极为广阔的传承发展空间································14
结语·········································································15
注释·········································································16
参考文献·····································································16
前    言
善书是劝人们为善去不善之书,最初是宗教徒通过讲述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故事而宣传其教义,对世人进行劝化的工具,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善书何时脱离宗教自成一体,得以正名,目前有证可考的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钦颁善书”《为善阴骘二卷》,其“前有大字御制序……因采辑传记,得百六十五人,特命梓传天下云云。每人中以四字标题,如上卷之起蒋王灵应,止于仲淹经济,下卷起张泳惠民,止周妇感悟之类是也,字版皆大,所引皆系正史,句皆有圈,最便阅览”。这便是初期供人阅读的案头善书。此后善书向着世俗化、文学化方向演进,逐步成为以生动活泼的说说唱唱的方式来演出,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其突出特点是演说的故事以善恶报应不爽为主题,劝人积极行善,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意义,因而到了清代受到皇家重视。如康熙皇帝曾亲颁“圣谕广训”,清廷将这些“圣谕”辅之以善书这种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宣讲,成为清朝构建满汉和谐,巩固清室统治,实现太平盛世的重要“德治”工具。人民群众对这样的善书不满,进行抵制,但是对于这一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说唱形式则是欢迎的。到了清朝后期,随着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力量日趋腐败衰颓,善书的编、讲逐渐由官办走向民办,各地书局、作坊也相继编印了大批善书的单行本和合订本。至清代末叶,善书由朝廷进行民众教育的工具变成了表现人民善良愿望、宣扬社会美德的群众文化活动。善书民间艺人从官家手中接过这一百姓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后,用大量民间传说、神话传奇、生活故事等对原善书的故事类型和内容进行了改造和丰富,从而使善书成为广大民众进行娱乐和自我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使善书汇流于民间文学的长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华教授在对汉川善书进行深入细致地考证后指出——“善书这种说唱艺术本来流行全国,更是遍及湖北江汉平原的各个角落。辛亥革命以后,北方的善书逐渐消逝,而在南方地区流行的善书,也由于因循守旧,承袭了呆板的演出形式,加上不注重发展壮大艺人队伍,所以,至解放后相继被本地形成的早于善书的其它曲种,如鼓书、评书、小曲等所淘汰,渐趋衰亡。唯有汉川的艺人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