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婚姻法》汉英文本…
中国拟推中华现代学术名…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
浅谈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广…
庆祝厦大建校89年 易中…
中国各地代表聚集武汉石…
浅谈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
中华国粹传承与创新工程…
纪念艾青百年诞辰:二十…
浅谈由汉乐府的女性描写…
最新热门    
 
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时间:2010-4-14 11:16:06  来源:不详
响较深。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 .使苏 区的艺术活动与世界苏维埃文化交汇、融合。以苏区戏剧运动为例 ,苏 区戏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瞿秋白、李伯钊 、沙可夫都曾留学苏联 ,精通俄语 ,对俄罗斯文学 、艺术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瞿秋 白对苏俄革命有深切感受 ,著有 《赤都心史》和 《俄乡纪程》。李伯钊是 中央苏区戏剧运 动的主要开拓者,她广泛介绍世 界苏维埃革命与俄罗斯文化戏剧,还根据从苏联带 回的剧本组织排演 了大型现代话剧 《明天》、《最后的晚餐》、《黑人吁天录以及反映苏联国内战斗生活的话剧 《骑兵歌》等优秀外 国剧 目,受到广大红军官兵和工农群众 的热烈欢迎 。沙可夫创作的大型话剧 《我——红军》的成功上演 ,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是 当年苏区上演场次最多 、影响最大的一部话剧。当时的 《红色中华》对其进行了专 门报道,称之为 “苏维埃文化与工农 大众艺术 的开端”。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 ,各苏 区组建了苏维埃业余剧 团.红色戏剧运动渐成规模。1932年 ,在红军学校政治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专业话剧团——八一剧团。剧团先后在瑞金 、兴 国、宁都 、汀州等地进行演出,影响不断扩大 。其后在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沙可夫的主持下,八一剧团改组扩编为二农剧社,各地分社会员多达六七百人。工农剧社以提高工农劳苦群众政治文化水平 ,激发群众革命热情 ,参加革命战争,弘扬无产阶级艺术为宗旨,其创作题材广泛,主题鲜明,表演活泼,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1934年2月,根据教育部长瞿秋白的建议,工农剧社改名为高尔基戏剧学校,由李伯钊担任校长。瞿秋 白对学校工作十分重视,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制定出 《高尔基戏 剧学校简章》与《苏维埃剧团组织法》,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进度都作出了详细、切实的规定。苏区戏剧运动波澜壮阔,戏剧艺术逐渐成熟,推动着 中央苏区文化运动不断深入发展 。 
  其次 .世界文化与苏区民间艺术 的互动。中央苏区的戏剧运动根植于革命斗争火热的现实土壤 中,在广泛采用 民间艺术 的同时,还注重对区域民间 艺术的开发 、创新 ,把革命 内容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 了具有 中国风格和中圈气派的 、民族的 、大众的革命文化。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 的体系。一方面,它有各阶层 民众 的广泛参与,并同国统区的左翼戏剧运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而国统区的左翼戏剧运动本身就是在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它 “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161(P7o6)苏区戏剧运动曾得到国际左翼作家史沫特莱、斯诺以及尾崎秀实的大力支持 ,戏剧主要承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