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科学需要人文精神
试论科学的“双刃剑”与…
浅论科学不端行为现象分…
简析找回失落的“科学道…
试论学术期刊应在弘扬科…
浅析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刻…
自然科学期刊专家审稿酬…
“百工千慧——中国文物…
浅论科学技术与科学道德…
中古的科学史、社会史、…
最新热门    
 
试论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与“保真”

时间:2010-12-16 11:53:44  来源:不详
者。另外,那些担任研究小组的领导或负责人而实际并未做出过贡献的,不应加人到作者名单之中,最多只能在致谢辞中提到。总之,作者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对研究思路或方法有所贡献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的;论文执笔者或对文章进行了重要修改的;同意最终定稿内容,并愿意对其负责的。科学出版物署名失真的表现如下。做了工作的没有署名: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完成项目,但在未得到其他研究者同意的情况下发表了论文,并把他们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把合作成果当成是自己个人的成果,使该署名的人不能够署名;没做工作的署名了:如礼节性的署名,馈赠性署名,朋友之间照顾性署名,相互之间互换署名,名为合著而实际只有一个人做了工作、编者要求作者增加的署名等,这些都是无功者在作者中“搭便车”的行为;署名顺序虚假:无端侵占他人成果,无功者占据排序的“首席”,而将有功者挤人“次席”甚至“末席”。
      二、科学出版物“失真”原因探析
      (一)客观原因
      2.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在科技工作者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现行政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钩阁。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办法,缺乏良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习。科研成果评价、验收机制不健全,尺度不严,绝大多数科研成果的验收结果都是“通过”,“不合格”的很少。不少单位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为考核标准,导致论文质量下降。还有,评价人利用工作之便拒绝接受同行竞争者的论文,或推迟发表竞争者的论文,甚至将他人的论文或研究计划的信息占为己用或私自传递给他人。

    2.论文审读机制不合理
    审读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合理的审读机制是“双人双盲制”,而有的单位的审读机制是“单审制”,另外,低职称人审读高职称人稿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审读人没有很强的责任心,不具备审读人的水平和资格:有的评审者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成果或论文的评审工作;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报告审阅、奖项评定中,评审者由于与被评审者有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做出不客观、不准确、不公正的评价;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从而导致评审不公正等。
      (二)主观原因
    首先是学术浮躁:科学出版物作者研究深人不下去,只做表面文章,导致研究的可重复性差;有的研究者很少查新,有的不进行查新;现代社会追求快速致富、快速成功,这种浮躁的气息逐渐蔓延到了科技领域,使得有些科研工作者逐渐淡忘了科学精神,过分追求眼前现实利益[m。其次是急功近利:在科研活动中,一些行为主体(研究人员)过分强调科学活动的功利性,做课题写论文急于出成果、急于发表,某些科研工作者在名利的诱惑面前,泯灭了科学良知,为了求多、求快、求“首创”,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再次是缺少科学道德: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境界、道德情操有高有低,在其支配下的道德行为的选择出现偏差,少数作者做出越轨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如捏造事实、杜撰数据、抄袭剿窃等。最后是过关太容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大多都是通过,对论文的审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