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俞樾学术思想散论
俞樾在日本、韩国的影响
论公羊学在俞樾经学思想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
俞樾公羊思想发微
俞樾 务求通博 治经思想
最新热门    
 
俞樾校释群经、诸子的得与失

时间:2007-3-9 16:41:45  来源:不详
诸俞樾校释群经、诸子的方法和思想,因声求义也好,以意逆志也罢,要以此训释群经、诸子中的文字和名物典章,都需要熟读全书,使全书之内容了然于心。俞樾又务在通博,遍读群经诸子,且融会贯通之。他强调:《礼》应以郑氏为宗;《易》则尤以汉学为是;《春秋》则以《公羊》为主;《诗》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应拘守一家之言。由此观之,俞樾实为一通儒,其识见自非专攻一经的经师可比。其友宋晋曾指出:“高邮王氏之学,固极精审,然多考订于一字一句之间,若子之书,则有见其大者。”(12)对于宋晋的这一评价,笔者深有同感。具体而言,所谓“大者”可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俞樾往往能以小见大,从一字一句的训释中推阐其意,发掘出大的价值。例如,俞樾著《世室重屋明堂考》,据《隋书·宇文恺传》,订正《考工记》“堂修二七”之“二”为衍文,“遂使记文八十一字,略无龃龉。”他又据此于郑注之讹,逐层驳正,从而使“三代世室重屋明堂相因之制,灿然在目,而秦汉以来规模亦略具于斯。”(13)又如:“适子冠于阼以著代也”(《仪礼·士冠礼》),自郑注于“阼”字之下误衍一“阶”字,历代学者都以“阼”为“阼阶”。俞樾释“阼”为东序,且推阐其意,认为凡单言阼,皆指东序而言。这虽是订正一字,然“自阼字之义不明,而礼意全失矣。”(14)因此,这一字之正,对于发明古代之礼制,关系实亦不小。此外,俞樾注“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仪礼·士昏礼》)和“母拜之”(《礼记·冠义》)等皆有以小见大之意义。如果说个别举例尚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俞樾归纳文例、文法所著《古书疑义举例》一书,则足以反映俞樾确有“见其大者”!俞樾治学的另一“大”,可就其气魄而言。俞樾认为:“古者经自经,传自传,各自成书。……三家传《春秋》,毛公传《诗》,无不如此。”(15)俞樾以“经传相分”之理考释《左传》,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他说:“左氏之传本非年各为篇牵连而书,初无间隔,至后人合传于经,乃始有经文间隔于中,而又编次失当,每年必以年建首,而年以前所有文字悉刈归上年之末。于是,文义多不可通。”(16)俞樾举“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为例,他说:无上文则不知所城何地、居者何人,其文法鹘突,殆不可通。推其不可通之由,他认为“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十七字,本应在“十九年”之前,不应割归上年之末。于是,他一一加以订正。共订正33条,每条涉及前后两年之记载,共涉及66年的史实记载,占全经242年的1/4强。《左传》一书可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17)俞樾又有论《尚书·梓材》一篇,认为不应为诰康叔之书,徒以句首“王曰封”,涉《康诰》、《酒诰》之文而误衍“封”字。他又据此疑“惟三月载生魄”至“乃洪大诰治”48字为衍文,认为此48字应在《梓材》之首,而不应在《康诰》之首。(18)以上两例可见俞樾气魄之宏大。至于他遍注群经诸子,自然也是气魄宏大的一种表现。正因为俞樾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