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俞樾学术思想散论
俞樾在日本、韩国的影响
论公羊学在俞樾经学思想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
俞樾的 因文见道 思想及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
俞樾公羊思想发微
俞樾 务求通博 治经思想
最新热门    
 
俞樾校释群经、诸子的得与失

时间:2007-3-9 16:41:45  来源:不详
问题加以研究的机会和条件。“以疑存疑”则可能“徒增一惑以滋识者之辩”,但也因此给后学者留下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更多的思路。并且,在自己的研究性著作中改动经字,丝毫不会损害经典原貌。

俞樾校释群经、诸子,能大处着眼、大胆疑经而又“言必有验”,这是他的优长所在,而这种优长是以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为基础的。

 

我们在肯定俞樾校释群经、诸子的优长和成就的同时,又不能不看到他的局限和缺失。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俞樾治经的思想及其“因声求义”、“以意逆志”等方法,毕竟属于传统学术范畴,且对运用者的素质要求很高,非眼光敏锐、心思缜密而又品格方严的人不能从事于此。即便是这种人,亦不能不有许多局限,因此,违失之处实不可免。综观俞樾的校勘、训诂之作,违失之处亦实不少。若从思想、方法诸方面考察其致误之由,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过分依赖“因声求义”、“以意逆志”,用意过当而致误

此类多存于与《说文》、《尔雅》有关的文字学性质的著作中。大概“因声求义”、“以意逆志”之法运用于训释群经、诸子,往往能与文章体例、行文手法、上下文义和他书的引文相互参照,所以心思缜密如俞樾者,可以左右采获,证成其说;而对于字书,可供参稽的手段较少,若过于依赖此种手段,则易流于臆说,其结论可信度较低,失误亦较多。例如“衣”字,《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俞樾认为:“一衣止覆一人,取象两人,殊不可晓”,因谓“衣”之本义当为“被”,又引《论语》郑注“寝衣,今被也”为证,认为“衣裳”之义为引申义,其后引申义行而本义夺,乃以“被”为“寝衣”以别之。他又进一步发挥其义,认为“二人者,或象夫妇。”并引“衣”字篆体象一男一女为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