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民主
常书红 辛亥革命前后满
王继平论辛亥革命时期的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
前所未有的民变高峰——
港澳台与辛亥革命
最新热门    
 
论辛亥革命前的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

时间:2007-3-9 17:40:46  来源:不详

19世纪上半期,西方现代文化伴随着炮火大规模涌入中华国门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逐步出现了裂痕,作为精神文化深层结构的国民性问题也逐步进入人们研究反省的视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趋于高涨。为篇幅所限,本文仅对辛亥前这一思潮产生的逻辑进程、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作一详尽阐释,并揭示思潮在救亡主题下的双重性质和特点,从而求得对这一思潮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改造国民性理论思索的逻辑进程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时代的变迁和国运的转折,迫使中国人思考:为什么处于天下中心的泱泱大国竟然会败于弹丸之地的“夷蛮”之邦?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认识层面上进行思索,尝试寻求问题的答案。从此,关于中国民族特性的认识,包括对中国人现实命运的反思、中国人传统精神文化的探讨、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特性比较等问题的论争,成了近代中国进步思想文化的一股潮流。 

当然,在鸦片战争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先进群体还只承认西方物化的科学技术有价值,其精神文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直到洋务运动时期才有少数人开始对外来的精神文化加以心平气和的评判。洋务派的某些思考已跨越了技术、工艺层面。他们感到必须“借法自强”,即借取西方人胜于中国人的各种具体办法,包括器械、工艺,乃至经济、*制度等,来促使中国强盛起来。因此,洋务派一面极力反对传统中国人视为当然的“农本商末”的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